试论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论文

试论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论文

试论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

孔 宝 刚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8)

[摘 要] 教师教育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专业性、公共性、规范性、开放性、终身性、养成性、实践性、发展性、引领性、层次性等十个基本特点。我们要在坚持教师教育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教师,要在遵循教师教育的规律中振兴新时代教师教育,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新时代; 基本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师教育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师资,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反思的问题。正如顾明远先生所指出的,“教师教育的转型的实质不是培养形式的变化,而是水平的提高。但是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水平,教师专业化的内容是什么,并未解释清楚。由于在理论上准备得不充分,在实际上又没有调查得很清楚,对改革缺乏科学的论证,使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走了一段弯路”[1]

难治性癫痫存在多种病因,由于患者是神经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LGS发作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比较明显。有研究表明患者成年后,即便LGS发作得到完全控制,神经功能损害也往往难以恢复。现代研究表明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典型频繁痫样放电、遗传因素、颅内改变等[23]。为此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治疗,不仅要控制临床发作、还要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研究表明奥氮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工作记忆功能,促进前额叶皮质多巴胺的释放,从而发挥治疗效果[24]。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落实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体现。纵观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史,分析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价值取向,对于揭示教师教育的主要规律,振兴新时代教师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师教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总体趋势来看,新时代教师教育具有以下十个基本特点。

高中班级管理中,除了要有学校的规章之外,班主任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一起参与,制定出班规。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小组探讨,应该在班规中融入哪些内容,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总结,将班规进行划分,确定考勤、卫生、纪律、学习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的班规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会变高。之后,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渗透,告诉学生这是“家规”,其中包含了太多成员想要提升和家长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愿。在逐步渗透中,用爱感化学生,用制度约束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教师教育具有专业性

教师专业化表达的最基本的含义是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提高教师素质的共同战略。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说明:“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2]3

教师专业化最终要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教师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未来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做到文理渗透,同时应重视教育学科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因此,教师教育具有双专业性,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的统一。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中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教师教育具有公共性

缺硫矫正技术:柑橘缺硫时,可施用石膏和石硫合剂残渣,也可叶面喷施硫酸盐溶液,如0.3%硫酸锌、硫酸锰或硫酸铜等。对有机质贫乏的酸性红壤柑橘园,除每年应增施一定量有机质肥料外,还应施用石膏。石膏用量为每亩60千克。对有机质缺乏的石灰性或碱性盐渍土壤,可结合有机肥料施用硫黄粉,一般每亩面积1次可施硫黄粉15-20千克。

三、教师教育具有规范性

教师既然是一个专业性的岗位,它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以标准为导向,体现规范性,使教师教育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学术领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意见》指出,要“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3]。 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政府重视教师质量,必须重视培养培训教师的师范院校的办学质量,发展教育应该优先发展教师教育。应明确政府对于教师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优先保证教师教育人、财、物等资源的供给。同时,应逐步扩大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覆盖面,彰显教师教育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

我国教师教育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自然养成到组织化培养,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从职业定向到专业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从大学本位到大学与中小学相结合的变化发展;办学层次从旧三级师范向新三级师范的提升,呈现大学化的发展趋势。教师教育大学化主要是指教师教育在职前培养阶段学历水平的上移,即普遍提升到大学本科学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重要目标就是确立教师教育在大学中的专业地位与学科地位,使教师培养按照大学的制度和规律来进行,按照大学的文化来施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教育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发展到实行学士后教育,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将提升至研究生层次,这也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师范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采取独立办学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师教育也逐步走向开放。教师教育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机构的开放。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一决策打破了我国传统的封闭型、定向型的师范教育体系,明确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定位,指出了改革的方向:实现教师教育的开放性和综合化[4]358。二是教师培养过程的开放。有些高校采取大类招生、入校后进行二次选拔方式,选拔那些真正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三是教师资格认定的开放。非师范类毕业生也可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认定教师资格后可与师范生同台竞争教师岗位。四是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建立了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平等伙伴关系。五是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借鉴国外教师教育好的做法和经验。

教师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实践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理念。“实践性是一种价值倾向,是在职前教师培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5]15教师教育的实践性,要求重视师范生专业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为此,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根据此大纲制定了具体的训练规范及考核标准,实施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训练实施计划[4]395。 教师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教师职前培养注重加强教育实践环节,使师范生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教师教育具有开放性

第二,教师教育的规范性体现在师范专业建设的规范性上。师范专业主要承担着教师教育的任务,决定着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一段时间以来,师范类高校纷纷向综合性高校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师范专业的地位,影响了教师教育的质量。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成为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政策,保障了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国际教学与教师教育百科全书》的解释,教师教育由教师职前教育、教师入职教育和教师职后教育三个部分组成,是一个连续的持续的过程。终身学习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师教育的终身性,不仅仅意味着“长度”的增加,即不仅仅意味着在职前培养基础上增加入职教育(induction)和在职教育(in-service education),更为重要的是要打破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局面,建立各阶段教师教育机构明确各自的角色,履行各自的职责,并且保持相互联系的合作体制。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教师教育既要考虑职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又要考虑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连续性,要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全过程。

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教育的开放性要以专业性为基础,要避免因教师教育质量的失控导致的教师质量下降。

五、教师教育具有终身性

商品质量是决定商品价格和实现功能的唯一保障。其中,供货商资质信用则决定着商品质量的好坏。因此,该销售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供货商资质信用评价、查询和销售数量的相关性量化。供货商资质信用好,销售的特色农产品数量可以超出一定的阈值。同时,定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评价各特色农产品供货商资质信用等级。从而实现质量好、销售多、挣得多的激励机制,保障特色农产品从源头上保质保量。

六、教师教育具有养成性

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是指培养未来教师的专业品格,使之成为习惯,成为素养。教师教育的养成性表明,教师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的养成比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更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在持续的专业实践中不断尝试和体验的过程。师范教育设置的多项教育实践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普适性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个体性的专业技能。但教师专业情意是一种稳定的、成熟的心理状态,需要长时间的濡染、浸润。在长期的浸润式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更要努力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形成更深入的认识,产生更真切的情感,这将有利于学生专业情意的形成与巩固。

七、教师教育具有实践性

第三,教师教育的规范性体现在教师教育课程的规范性上。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家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成为教师教育培养过程中制定课程方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和评估活动的依据。

3.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可以减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可以更好地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出现真空地带,可以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信息,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监控和核查,尽可能地减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八、教师教育具有发展性

第一,教师教育的规范性体现在人才培养规格的规范性上。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教师任用制度。1995年,国家颁布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从业条件有了法律层面上的规定。

九、教师教育具有引领性

教师教育是在为基础教育的明天培养师资,对基础教育应具有引领性。这就要求师范院校的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坚持把研究放在中小学的校园里,把论文写在中小学的课堂里,把研究成果留在中小学的实践中,从而取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话语权,成为新课改的引领者、指导者,增强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进而形成对基础教育的引领性。

师范院校应当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把教师教育领域的内容创新与方法创新统筹起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结合起来,脚踏实地为培养造就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产生高频抗原抗体的血型称为稀有血型。据ISBT统计,目前已发现的人类血型包含36个血型系统,还有6个红细胞集合、高频抗原901系列和低频抗原700系列。这些血型抗原在不同地域、种族的人群中的分布概率不尽相同,故稀有血型的划分也有所不同。(表1)以血型系统为序,归纳了大多数种类的高频抗原抗体的血清学特征或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稀有血型。由于高频抗原数量众多且部分尚未在国内发现,在此未全部列举。很多高频抗原存在对偶抗原,一般是低频抗原,如Jsb和Jsa、Dib和Dia、Yta和 Ytb、Sc1 和 Sc2、Coa和 Cob、Inb和 Ina等。

十、教师教育具有层次性

教师教育担负着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和培训合格师资的任务,教育具有层次性,教师教育也必然相应地体现出层次性的特点。教师教育机构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培养和培训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等不同层次(类型),不同层次(类型)的教师有不同的专业标准,不同层次(类型)的教师专业标准应当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中学教师基本上是分学科培养,学历层次一般为本科。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主要为本科和专科。随着两级师范向一级师范的过渡,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规模不断缩减,小学教师本科化进程将加快推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学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要比学科专业水平更重要,学生的学历层次越高并不意味着教育教学水平越高。因此,在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要汲取专科乃至过去中师小学教师培养的有益经验,注重学生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注重观摩、见习、实习等教育实践环节,提高毕业生的适用性,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

以上讨论的我国教师教育的十个基本特点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具有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其中,专业性和公共性是其最本质的特点,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特点的产生与发展。认识和把握教师教育的这些基本特点,既需要教师教育举办者——国家和政府的坚持与遵循,也需要教师教育机构——师范院校的认同与坚守。同时,在教师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这些基本特点和要求既十分重要、不可偏离,又有所侧重、应统筹兼顾。因此,我们要在坚持教师教育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教师,在遵循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中振兴新时代教师教育,以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 .教师教育研究,2016(6):3-6.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1).

[4]肖甦.比较教师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5]曲中林,胡海建,杨小秋.教师教育的实践性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6.

[收稿日期] 2019-08-17

[作者简介] 孔宝刚,男,江苏江阴人,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G6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96(2019)05-0115-03

(责任编辑 晨 晓)

标签:;  ;  ;  ;  

试论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