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乡邦文献及其整理
刘新勇
一、乡邦文献的定义
乡邦文献是一地文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等的重要素材。要弄清乡邦文献的含义,首先应了解什么是“乡邦”。遗憾的是,《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都未将“乡邦”列入词条。
“乡”与“邦”的基本含义均是行政区划名。在《汉语大字典》中,“乡”释为基层行政区划名,自唐、宋起便指县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周制,“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周礼·司徒》);春秋齐制,十连为乡,十扁(甸)为乡;汉制,一百户为一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唐、宋迄今,指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关于“邦”的释义,则为古代诸侯封国的称呼。
在古代典籍中,“乡邦”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家乡。如南朝宋鲍照《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北宋范仲淹《代胡侍郎乞朝见表》:“今复还父母之乡邦,逼桑榆之晷刻,解冠归老,决在此行。”这里“乡邦”均指家乡的意思。另一个意思是指家乡的人。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度尚传》:“徐字伯徐,丹阳人,乡邦称其胆智。”清代戴名世《上刘木斋先生书》:“(名世)家贫……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而乡邦之间,骨肉之际,横逆百端,迂愚固陋,莫必其命。”这里“乡邦”为家乡的人的意思。
由此,乡邦文献可理解为记述一定区域内人文与自然方面情况的文献。区域的范围大小尚无具体限定,既可是乡、县,也可代指省、市。
二、乡邦文献的内容
具体来说,乡邦文献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一)作者与本地相关的乡邦文献
该类乡邦文献具体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籍贯是本地,同时又在本地工作、生活的人士的作品;二是籍贯虽非本地,但在本地生活工作过的人士的作品。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那么其作品自然是济南的乡邦文献。众所周知,李清照曾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近20年,在此期间,二人节衣缩食,遍访金石古籍,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李清照帮助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名作《金石录》。因此,青州作为李清照的客居地,也可将李清照的作品视为乡邦文献。
(二)作品内容涉及本地区的乡邦文献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大一部分文献如州志、府志、县志、乡土志、山志、水志以及各种族谱、家谱、调查游记、档案、金石拓片等,内容均是记录某地区历史变迁、经济发展、家族衍变等各方面的情况。这类文献不仅是重要的地方史料,也是乡邦文献的重要代表。
乡邦文献不仅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数量众多,内容广泛。以古方志、家谱为例可见一斑。编史修志、兴修家谱是我国独有的优良传统。我国古方志的数量很多,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该书收藏的来自海内外各收藏单位的方志(时间下限1949年)有8200余种,刨除1911年至1949年间编制的方志,仍有7000余种;关于家谱的数量,国家图书馆编,民族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华各姓祖先像传集》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家谱三万余种”。此外,历代名人著述更是浩如烟海、不计其数。同样以山东为例,据王绍曾先生主编的《山东文献书目》、沙嘉孙先生编的《山东文献书目续编》载,从先秦到近代,山东历史上的著述就达10000种以上。这些乡邦文献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反映,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由本地机构或个人刊刻制作的乡邦文献
所谓文献整理,就是要对古文献进行加工,注入时代内容,转化为现代人易读的文献。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标点、校勘、注释、今译。正如上文所说,由于古今在语言及其他各方面的巨大差异,要完成这件工作并非易事。如对古文进行标点,不仅要求整理者运用标点符号把原文的结构、语气停顿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而且标点后的文章内容也要符合作者的原意;古文今译即把原文一字不落地翻译出来,要句句译、字字译,要字斟句酌“一字异同,必求碻诂”,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懈怠,是一项无拙可藏、无丑可遮的工作。
三、乡邦文献的数量
取泥鳅约200克,黑豆60克,猪瘦肉100克。泥鳅剖净去肠脏,猪瘦肉切细,黑豆洗净,将三物一起加清水适量,文火炖至熟烂,和盐调味,饮汤或佐膳。适用于肝癌口干纳呆或伴黄疸腹水者。
某海上油田是油田群的注水中心,海水经过注水设备的逐级处理注水水质合格后一部分作为本油田注入水注入地层,另一部分输送至其他油田注水系统。2017年4月份油田注水水质V30日常化验时发现化验不合格,为了防止不合格注入水对地层的伤害,油田暂停注水系统进行注水水质变差的问题排查。
四、乡邦文献的整理
(一)乡邦文献亟待整理开发
1.人才问题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为弘扬和宣传地方文化、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全国不少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乡邦文献的挖掘整理力度,涌现了一大批乡邦文献整理成果。就地方志而言,以旧志整理为例,截至2017年10月,全国旧志整理累计达到3100多种。特别是《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江苏历代方志全书》《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等大型整理成果的出版面世,不仅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查阅,也为乡邦文献整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乡邦文献整理应注意的问题
火锅大饷接近尾声,在众小编此起彼伏的“呼”“吁”“哈”“嗝”声中,意编意犹未尽地放下了筷子:为什么,专挑今天没有猪脑!
古语云:“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乡邦文献不仅是千百年来地方文化的根脉,而且还承载着人们对故乡的美好记忆。然而如古籍一样,随着时代久远,古乡邦文献(这里专指1911年以前出版的文献)在内容、纸张、版式、装订形式等方面与现代图书文献有了很大差别,同时给读者阅读带来了很大不便,这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由于古乡邦文献均为文言文,不但没有标点,而且还少有分段。“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随着白话文的广泛应用,古文与现代文在写作与表意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古今的语言隔阂越拉越大。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的社会生活、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民俗风情等较现代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外,历经千百年的文献大多已老化、破损严重,其特殊的版式及装订形式如简策装、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毛装、金镶玉、线装等,也早已成为陌生的事物。上述变化不仅给现代人阅读古乡邦文献带来了极大不便,还为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设置了障碍。因此,古乡邦文献的整理势在必行。
此类乡邦文献是指由本地出版刻书机构或其他机构以及私人刊刻制作的文献,无论是刻本、稿本、抄本、写本、拓本等均在此列。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同时我国古代刻书业十分兴盛。以山东为例,据唐桂艳所著的《清代山东刻书史》记载,“清代山东刻书达到了极盛,刻书数量达4000余种”。如成立于同治八年(1869年)的山东书局是清后期山东官刻书的主要机构,该书局前后共刻书70余种,内容涉及经、史、子、集,涵盖面极广。此外,山东民间还有大量的抄本、写本图书文献,这些文献不仅对研究山东出版业有重要价值,也是山东重要的乡邦文献。
然而文献整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整理者由于不遵循文献整理工作规律,采用错误的工作方法,造成了乡邦文献整理的粗制滥造,质量低下。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就要多出乡邦文献精品。那么如何做好乡邦文献的整理工作呢?笔者以为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而且,政府部门也对健康教育和医学科普提出新要求,《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中提出,通过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等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整理工作的严谨性,给整理者提出了很高的学术要求:首先要在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其次,要有丰富的现代汉语知识作为保障,不仅对标点符号做到熟练运用,还要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要求整理者要熟悉古代的宗教礼仪、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等各方面情况,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才能保证译文更贴切、准确;最后,要求整理者具备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要有埋头苦干、皓首穷经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整理的乡邦文献经得起推敲和历史检验。因此,要提高文献整理的质量,人才工作是关键。
乡邦文献的整理首先要有个好选题。好的选题应建立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那些重要的、最需整理的文献作为整理选题。而时下一些整理者,平时不注意沟通、协调,以致于选题不当或选题撞车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笔者认为,整理乡邦文献,首先应对所在地区的乡邦文献的内容、不同版本、收藏情况等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整理中发现问题,提出合适的选题。例如,徐泳所著的《山东通志艺文志订补》一书的出版缘起便很值得借鉴参考。众所周知,宣统《山东通志》为山东省古代社会的完整记录,“其《艺文志》则可谓山东一省文化学术之总结”,有“山东之《四库总目》”之称。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此书也有不足,“《山东通志·艺文志》著录之书万余种,何存何亡,存者何本,面貌若何,庋于可处,而当时限于见闻失于著录者又几何”。鉴于此,徐泳先生以《山东通志艺文志订补》为整理选题,焚膏继晷,苦心经营数年,550万字的皇皇巨著终大功告成。此书也因此获得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历史学一等奖。
2.选题问题
3.版本问题
整理乡邦文献,底本的选择也很重要。通常的做法是先选出计划整理文献的精良版本为底本,然后再找出另外几个版本,与底本进行互校。因为不同的刊刻机构其刊刻水平本来就高低不同,同时文献存在虫蛀、水浸、磨损等情况,品相也是大相径庭,有的清晰完整,有的则模糊不堪,难以辨认。此外,前人关于同一文献的校勘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在整理之前,要做好版本调查,摸清该文献不同版本的分布情况,比较其优劣,然后再择善而从。国内一些精品点校本便是这样完成的。如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质量之精可谓古籍整理的范本。其中,《南齐书》便是以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宋大字本(简称“百衲本”)为底本,另参校了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多种版本《南齐书》点校而成。版本问题是做好整理工作的基础,千万不能怕麻烦、图省事,造成以劣本为善本的现象,进而影响到点校质量。
4.统筹规划问题
乡邦文献的整理旨在让埋藏于历史尘埃中的明珠瑰宝再次发出耀眼的光芒,然而整理的复杂性告诉我们,这是一项绝非朝夕可成的工作。重大项目没有七八年时间难以完成,小的项目也要两三年。整理古籍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保证成果的质量。因此,在整理之前做好乡邦文献整理的统筹规划是完全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在制订规划前要有细致的调研和充分的讨论,要多方汲取同行专家的整理经验,然后根据所整理乡邦文献的规模、目的、要求等做出缜密的整理规划。制订规划的目的在于把人、财、物发挥到最佳,使整理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合理地进行。
结语
乡邦文献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是我们每一位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本文能够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薄进绵力。
毛姆雇了13个训练有素的仆人,打造的高水准沙龙声名远播,“全欧洲,没有谁的沙龙可以和毛姆的玛莱斯科争风吃醋,在他的七间卧室睡过的作家、画家和诗人,就是整支欧美文学和艺术队伍;用过那四间盥洗室的美女和美男,可以重整一个好莱坞;而餐桌上的政客,可以把世界格局定下来”。当时的社交界有一个说法,如果你不认识毛姆,那你就不是名流。惟一要提防的是男主人的“毒舌”。丘吉尔曾目睹毛姆以一句机智而具有毁灭性的话让一个夸夸其谈的年轻人当场如遭雷击,第二天,他就要求与毛姆定下君子协定:“如果你保证永远不取笑我,我也保证永远不取笑你。”两人后来成为终生好友。
喷混植生是快速生态治理岩石边坡的一个新技术,为了更好地运用推广喷混植生技术,必须对该项技术的材料、工艺、方法及设备等编制地方或国家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使这项技术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轨道,从而保证施工技术质量和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对施工材料、工艺、方法以及设备纳入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最终使喷混植生技术成为石质边坡环境生态修复的一项标准化技术,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作者简介] 刘新勇,山东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山东地方文献及阅读推广研究。
[责任编辑:刘 霞]
标签:乡邦文献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论文; 地方历史文化论文; 《汉语大词典》论文; 整理论文; 《辞源》论文; 《辞海》论文; 行政区划论文; 山东省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