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手操作技术对于提高儿童口腔门诊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论文_薛曼清

 (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四手操作技术应用于儿童口腔门诊的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92例口腔门诊患儿,均为我院就诊,收治的时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8月,分为两组患儿,分别采取不同的技术进行护理,将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65%,常规组为80.43%,P<0.05;护理依从性:观察组为97.83%,常规组为82.61%,P<0.05。结论 在儿童口腔门诊日常护理工作中,选择四手操作技术的效果显著,便于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儿依从性。

关键词:四手操作;儿童;口腔门诊;护理

四手操作技术指的是口腔门诊工作中,医护人员选择舒适的坐位,嘱咐患者处于平卧位于治疗台上,帮助患者进行双手操作,进而将护理工作的质量有效提高[1]。对口腔专科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得知相比传统的配合模式,四手操作技术便于将护理质量提高,有效预防院内感染事件,为此,本次研究将相关的资料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2例口腔门诊患儿,均为我院就诊,收治的时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8月,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分为两组患儿,46例为每组的例数。常规组21例为女童,25例为男童,年龄1岁-8岁,平均年龄(4.66±1.23)岁;观察组22例为女童,24例为男童,年龄1岁-9岁,平均年龄(4.71±1.12)岁。对比两组患儿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儿选择传统的医护配合方式,即将医生(2-4名)与护理人员(1名)进行有效配合,医生帮助患儿做好小器械、吸唾、隔湿等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负责对终末用品、材料等的处理工作。

对观察组患儿给予四手操作技术进行护理指导:要求医生与护理人员明确进行分工操作,其中医生全面评估患儿的基本病情,并确定具体的治疗措施,并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护理人员帮助患儿做好疾病治疗前的诸多准备工作,包括对患儿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指导、健康宣教、入院后患儿的接待工作、治疗用品的准备工作、疾病治疗完成后的各项处理工作(包括对医疗用具进行消毒、对座椅进行处理)等。并在对患儿进行疾病治疗时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到密切进行合作,使得患儿的舒适度提高,优化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技术、医护人员的配合、服务态度、心理指导、健康宣教、护理工作总体评价等,将各项评价内容汇总得到护理满意度的总评分,0-120分为评分范围,随着护理满意度的提高,评分就相应增加[2]。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由此判定两组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口腔门诊患儿的基础资料记录至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口腔门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1可知,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优势明显更大,P<0.05。

3 讨论

在日常儿童口腔门诊工作中,选择四手操作技术可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优化科室的护理质量,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童口腔科室的患儿属于一类特殊的群体,配合度相对较差,面对陌生的医疗环境,容易表现出紧张、焦虑、害怕等诸多不良情绪,不利于医疗操作[3]。若选择传统的医护配合方式进行,则难以取得优良的操作效果,许多患儿不愿意离开父母单独接受疾病护理与治疗,更有甚者将拒绝疾病诊疗,导致医护人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安抚患儿的个人情绪上,加大了日常的工作量,工作较为繁琐,包括对患儿的体位进行调节,对灯光进行调节,进行冲洗、吹干、隔湿、废弃物处理等,医生需要等待患儿漱口,并等待护理人员做好相应器械的准备,导致延长了疾病的诊疗时间,使得日常的工作效率较低;此外,实际进行疾病诊疗时,若患儿无法严格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出现躁动表现,将可能会导致器械遗落在患儿口中、软组织损伤等现象,导致医疗风险加大。

实际进行四手操作技术时,要求医生与护理人员采取一对一的配比原则,帮助医生安抚好患儿的不良情绪,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可陪伴在患儿身旁一起玩游戏、讲故事等,将其注意力分散,使得对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基本的了解,依据患儿的个人情况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指导,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同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目的、意义等,例如:告知患儿牙齿拔除后将不会出现疼痛感,拔髓就好比将牙齿的小虫子抓出,使得患儿对医疗人员的陌生感逐渐消除,利于信任度的提高,将其耐受力、承受能力增加,利于提高配合度。护理人员同时需将局麻药物准备好并传递给主治医生,帮助医生将患儿口中的水分与唾液等及时吸出,以防患儿口内出现许多口水等造成恐慌感,对口腔进行隔湿处理,便于进一步巩固粘贴材料的效果;帮助患儿对口角进行牵拉,对口镜进行冲洗,使得患牙及时暴露出来,便于提高视野的清晰度;对医生所需的医疗用具进行准备且快速传递,便于将疾病治疗用时有效缩短,使得诊疗的效果提高,将患儿张口时间较长造成的痛苦感减轻,同时将门诊患儿等候的时间缩短[4-5]。另外,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患儿的情绪,给予患儿充分的关心与鼓励,将其注意力分散,以防患儿情绪不佳、躁动等影响疾病的治疗,实际诊疗时,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告知其应养成科学合理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口腔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患儿给予四手操作技术后,其护理满意度与护理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组。该类护理技术便于将护理配合的流程进一步优化,将科室人文关怀的理念充分体现出来,便于改善患儿的就医感受,使得提高了口腔医院的护理水平。

综上可知,在儿童口腔门诊日常护理工作中,选择四手操作技术的效果显著,便于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儿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宣岩,俞畅,钱军等.口腔门诊动态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40-42.

[2]戴艳梅.四手操作技术对于提高儿童口腔门诊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4,22(3):218-219.

[3]杨冬叶,戚维舒,黄秋雨等.口腔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口腔门诊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执行力的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2):3988-3991.

[4]胡蓉.四手操作在儿童口腔门诊手术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1):73-74.

[5]苏晓红.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37-139.

论文作者:薛曼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  ;  ;  ;  ;  ;  ;  ;  

四手操作技术对于提高儿童口腔门诊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论文_薛曼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