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艺术学校 43500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2-127-01
性格是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性,是个性或人格的重要组成部门。即一个人对事物的稳定态度和与其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及其调适》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性格的特征类型以及如何调适性格和正确寻找恰当宣泄心理压力途径等理论知识,从而指导学生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张扬职业性格,为现在乃至于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修养和训练出善于性格调适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要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教学仅仅只停留在概念和案例上分析上是远远不够的。本人在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正确地把握人的性格,必须到社会关系中去认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出生后,首先接触的社会领域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艺术学校的学生,学成后,进入社会,将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这种工作性质,要求学生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这样就形成了艺术学校学生心理形成、成长、发展的轨迹,即学生在家庭、小学、初中阶段的性格形成的过去时,目前在校的是现在时,今后进入社会的过去时。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说:“我们应该纠正一种观点,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不是一项活动,因为活动是阶段性的,它应该是一项常规工作,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理应坚持做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体验到,陈厅长的话是对“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二者关系精辟的诠释。只有把家访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把教书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把家访作为教学的准备阶段,纳入到教学中。我所担任的《性格及其调适》课程教学任务正好就在本班,这样也就方便我的家访工作了。家访当中,做好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到学生性格形成的细小事例。家访后,做好归类,比如,单亲家庭,父母经商的家庭,随着城市化过程中由农村转城市的家庭,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偏激、固执、容易走极端等特殊性格倾向的学生,其性格形成的环境及原因要作详细了解。有了家访的工作基础,结合学生在校的性格表现,在课件设置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我们班有个女生叫小玲,每天上课就是精神不好,总爱睡觉,不爱和同学交流。经过家访,我了解到该生父母离异,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她们,母亲对她是比较溺爱的,从小她就缺少家庭的温暖。了解到该生性格形成的原因,对该生过多的不是责备和批评,而是关心爱护。侧重心理方面的引导,课堂上抽时间给她个别方面的辅导,课后与其谈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过一段时间心理引导,该生谈及自己的感受:“我内向,因为我觉得我和其他同学相比,我没有完整的家庭,没有父母共同的疼爱,我感觉到被抛弃,被世间遗忘。到了这里,在班主任的爱护和帮助下,我感到了被甘心的感觉。请老师相信我,我会慢慢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该生还主动要求班长监督她按时就寝,按时上课。该生习惯调适的事例,对班上其他同学的心理成长期了很大的督促作用。
例如:我们班还有个女生叫小青,她是在外打了一年工后,再回到学校选择读幼师专业。她不想一辈子都在工厂里做辛苦的工人,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到她家去家访的时候,正好碰到她的父亲下班回家,在聊天的过程中,父亲说:“这个孩子对自己要求很高啊,有时因为学习上自己不够好,在家里对自己发脾气啊,我有时对她说,这么难就不读了,还不如到工厂工作,一个月还有两千元啊。”但是她非常倔强,既然是我自己选择,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来。通过对她的了解,我让她首先要给自己减压,而且自己的性格一定要有耐心啊,不能因为学业不好啊,就对自己、对家人发脾气啊,学习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刻苦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
有了以上家访工作的前提,对学生性格形成的过去,职业性格发展的将来走向有了总的了解后,对于学生《性格及其调适》的教学定位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设置以讨论教学法为主,一般分为课前预习、学生讨论、老师讲课三个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职业性格形成发展的正确方向。例如,本人在讲解《扼住命运咽喉,积极进行性格调适》课题时,引导学生学习了性格的分类有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职业性格的类型有变化型、重复型等基础知识后,我辩证的引导学生对性格作进一步地理解。就性格和职业性格类型本身所谓优劣,而是在完成某一项具体工作任务时所表现出来性格特征,有长处有不足。这就引出为什么要作性格调适的问题,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了解性格是可以调适的,例:一个女生在校时,是全班有名的“东方女性代表”,深沉、文静、少言寡语。毕业后,在一次同学聚会时,同学们惊诧不已,差点不敢认她。昔日的“薛宝钗”变成了“王熙凤”,显得精明、干练、泼辣、能言、善辩。她从事营销工作,对外商业应酬磨练了她,使她逐渐改变了原有的性格,适应了职业的需要。提问: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有什么启示? 分析:有一种情况是:人的性格正好与职业性格相适应,这当然很好。但往往又有另一种情况:就像以上材料中这位同学一样,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性格与职业性格并不适应,但经过他们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调适自己的职业性格,逐渐促使原有不适应职业要求的性格得到改变或调适,最终适应了职业。从而实现了“人选职业”与 “职业选人”的完美结合。
按照上述组织实施《性格及其调适》的教学,便于将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课本教学结合起来,由于大部分案例取自于学生自身,从而使学生感受身临其境,这将有利于该课程的知识渗透于学生的心理,为学生的性格和职业性格的形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王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性格论文; 家访论文; 职业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论文; 工作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