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04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闫存积

闫存积 甘肃省华池县山庄中心卫生院 745613

【摘 要】目的 统计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各项身体指标,对比分析中医治疗方案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抽样调查法与对比分析法,利用随机抽样法抽选了我院收治的104名消化性溃疡患者,将研究样本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参照组接受单纯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分析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理参数。结果 中医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达到92.3%,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的有效率(P<0.05)。结论 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以将该方案推广至临床治疗。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西医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又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其主要病灶位于胃部或者十二指肠,根据病症部位差异,可以分为胃溃疡(GU)以及十二指肠溃疡(DU)。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特征十分显著,具有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等,一般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程超过6年,且患者上腹部呈现周期性疼痛,与饮食规律具有直接联系,消化性溃疡的疼痛感主要表现为饥饿样痛、钝痛、灼痛等,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嗳气、反胃、恶心、呕吐等不同症状。消化性溃疡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患者不能及时就诊,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排除其中患有其他种类疾病的患者,选取其中104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方案,参照组采用接受常规西医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中30名属于复合性溃疡患者,43名属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1名胃溃疡患者。其中,观察组一共52名慢消化性溃疡患者,包括32名男性以及20名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介于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4.1)岁,平均病程(7.1±2.2)年,观察组52名患者,33名男性患者,19名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介于17~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4±4.2)岁,平均病程(7.4±4.2)年。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情)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1.2 治疗方案

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方案,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参照组具体治疗方案如下:所有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连续服用4周,同时联合服用0.4g甲硝唑以及0.5g阿莫西林(是否加入果胶铋)(请老师参),3次/d,连续服用2周。中医治疗方案:基础方包括黄连两钱(6g)、海螵蛸三钱(10g)、苍白术各五钱(15g)、丹参七钱(20g)、黄芩四钱(12g)、川贝母四钱(12g)、三七粉一钱(2g)、白及三钱(10g)、元胡四钱(12g)、白芍五钱(15g)、厚朴七钱(20g)、太子参七钱(20g)、黄芪十钱(30g)、瓦楞子五钱(15g)、川楝子三钱(10g)。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加减其他臣药,志阻病急的患者可以加入木香、青皮、枳壳等,纳少口干患者加沙参、麦冬等,兼有瘀血患者加赤芍、红花、郁金等。药剂400ml水煎2h,1剂/d,2次/d,连续服用4周。

1.3 评估指标

本次调查的诊断标准主要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5版)》,由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理指标进行疗效划分:(1)效果显著,通过胃镜进行观察,患者胃黏膜的表面呈现出橘红色,且患者胃部的水肿、胃黏膜充血或者溃疡苔症状完全消失;(2)治疗有效,通过胃镜进行观察,患者胃黏膜表面基本愈合,且患者胃部的水肿、胃黏膜充血或者溃疡苔症状有所好转,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3)治疗无效,患者胃黏膜表面、胃部症状均未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资料电子化,每次采样立刻输入电子数据库,数据的采集者是从业5年以上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执业医师,数据统计工具采用最新的统计软件SPSS21.5,数据的分析主要采用正交对比法、图谱拟合分析法、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多种分析方法同时使用保证结果准确性,结果采用X2法进行验证。

2 结果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慢性溃疡,造成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作用、神经因素、幽门螺旋杆菌等,另外,还与个人饮食、作息规律具有直接联系。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差异性,胃溃疡患者一般在饮食30min后出现疼痛,且患者以呕血为主,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餐后2h~3h出现疼痛,且以便血为主。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分为四种,包括穿孔、出血、癌变以及幽门梗阻等,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方式包括X线钡餐检查、内镜检查、胃液分析以及粪便隐血检查等。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仍然以西医为主,包括常见的抗酸剂、胃酸分泌抑制剂、保护性药物等,但西医的副作用较大,且治疗后易出现反复。根据中医学理论,将消化性溃疡定义到“胃脘痛”范畴,按照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将消化性溃疡分为四种症性:①脾胃寒虚型,②肝郁气滞型,③胃阴不足型,④血瘀型,针对以上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案也存在区别,常用治疗方剂分别为黄芪建中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麦冬汤加减以及失笑散加减等。本文将现有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根据消化性溃疡的病理进行治疗,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中医治疗方案的有效率达到92.3%,远远高于西医治疗方案(80.9%),因此,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疗法的临床疗效更佳,可以将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方案推广至临床治疗,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苓术健脾清胃汤治疗脾虚胃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陆凤鸣.健脾清热活血方对脾虚热郁血瘀型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3]李毅.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规律及辨证治疗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论文作者:闫存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04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闫存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