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交通的快速发展,营业线路也越发密集,这对铁路营运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不仅要依赖于先进的设备,同时与管理也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各项工作有效配合协调,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以此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由于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是铁路日常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全面提高铁路营业线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推动铁路运输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常见事故;风险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营向高速时代的转化,安全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原有的陈旧设备、人员技能、管理制度、管控手段均不能完全适应安全运营管理的需要,必将逐步被新设备、新技术、新安保配套工程设施所代替。若在过渡过程中的施工管理模式、风险控制手段、监控内容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给铁路运输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甚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为确保高速铁路交通绝对安全,我们必须深刻吸取历史事故教训,并将铁路营业线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和对策措施作为当前非常迫切的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现结合甬温线“7.23”温州动车追尾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作简要剖析。
一、安全风险
1、人的因素
1.1思想观念陈旧。部分人员对综合性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混淆了高铁与普通铁路安全管理的概念,认为铁路营业线施工就是工务部门的简单要点施工,模糊了个体与整体协同作战的统一大局。
1.2责任意识和技能不能适应高铁安全管理的需要。少数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管控能力低下,对关键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缺乏有效监督和针对性的防范。表现为操作人员标准化作业程度差,不能熟知新设备的性能和安全要点,从而滋长了“两违”和冒险蛮干现象的发生,为事故提供了温床。
2、规章制度的因素
2.1规章制度缺陷。高速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配套规章、措施、激励机制存在漏洞,方案、措施、操作规程等不严密,针对性、指导性和适用性差,缺乏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2.2制度执行力差。少数人员安全管理不严密、走捷径、规章制度落实不力,不严格按组织方案和技术标准组织实施,直接后果就是习惯性违章屡见不鲜,给施工和运输安全蒙上了阴影。
3、设备采购的因素
3.1技术缺陷。甬温线“7.23”事故就是一起因行车设备生产总承包商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履职不力,提供的新设备既不是成熟产品,也不是定型产品,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弊端和重大安全隐患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3.2采购把控不严。铁道部采购使用单位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盲目上道使用。
4、施工环境的因素
4.1侵限。人员、工器具、机械、轨料等组织不力而侵入行车安全限界,后果不堪设想。
4.2损坏既有设施。作业人员、机械误损既有相关行车设施、地下管线而影响运输安全。
4.3人员易受意外伤害。一是由于铁路营业线施工时间紧、任务量大、人员密集、笨重材料多、作业区域有限,因此,危险性程度也相对高,人员易受工器具、机械、邻线车辆、接触网线打击等伤害,特别是线路开通后,人心思归、放松警惕、思想麻痹大意,人员极易受到伤害。
5、施工管理与控制的因素
5.1规范作业行为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甬温线“7.23”事故就是在铁路行车信号设备遭到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故障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而错误显示信号时,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未认真正确履行职责,规章执行力差,故障处置能力弱,行车组织管理不善,未能起到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鲜明的例证告诉我们:比技术缺陷与天灾更可怕的便是人祸,人的失误是最终酿成惨剧的关键,但也是可以通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予以避免的。
5.2整体作战能力弱。铁路营业线施工涉及到工务、电务、供电部门在同一时间内要分别进行铺轨整道、加装调试轨道电路、安装布设电力接触网等作业,若缺乏整体配合和协调作战,考虑自身利益较多,必将挤占下一道工序的作业时间而导致晚点,最终打乱正常的运输秩序而埋下行车安全隐患。
5.3施工准备不规范。一是施工点前技术准备、组织安排、施工安全协议、人机物环控、非正常情况下办理行车准备不足。二是施工命令下达前超量准备,它将极大危害着施工与铁路运输安全。
5.4无序抢点施工。由于营业线施工都是在规定的时间或“天窗”内进行,为了保正点,往往出现重进度轻安全的无序抢点现象,直接导致线路不稳、侵入安全限界、信号故障、道岔不密贴或扳动困难、随意扩大施工范围或临时变更施工内容等情况出现。
5.5放行列车条件把控不严。一是盲目开通不具备放行列车条件的线路和联锁调试不达标的道岔、信号等设备;二是忽视了刚开通运营的线路、设备在阶梯提速过程中性能不稳定因素,仍需要整修、测试与调试,特别是遇大风、雨、雪等天气后,线路变化更大、联锁及转撤设备受温度影响,极易造成危及列车安全的问题。
5.6应急措施和预案缺乏操作性。施工前,虽然通过协调会、点前会、现场会对施工方法、作业流程、劳力安排、机械组织、影响范围、行车办法进行了全面研究推敲,但对应急措施和预案的研究比较原则,针对性、操作性不强,一旦出现特殊情况,缺乏实际意义上的指导性。
二、加强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2.1 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在当前普通铁路营业线施工项目中,施工安全风险呈现出多态化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全面、系统地对施工风险进行辨识,及时发现施工项目和施工环节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在具体对风险进行辨识过程中,需要将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一一列举出来,确定施工项目中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通过对施工风险进行有效辨识,从而为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施工安全风险卡控
施工安全目标风险可以归结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含第三方经济损失)、环境与设备影响、工期延误等四个方面。通过对岗位风险的正确辨识,可以系统地诊断施工管理、组织和作业控制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手段约束、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发展,明晰各安全风险的卡控环节、卡控岗位及控制措施,将施工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施工安全风险闭环管理、良性循环。
2.3 施工安全风险规避
针对于当前铁路营业线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需要严格依照施工质量和作业标准对风险进行分层次控制,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消除措施,并针对具体的要求来将风险责任和风险措施落实到各个岗位及个人,实现对施工作业的有效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人和物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防控,这是预防风险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积极选择先进施工机具和施工方法,并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对于施工中一些关键岗位的人员需要认真挑选,另外还要加大对工程技术创新的改进力度,以此来降低施工操作时的复杂程度,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
结语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导致营业线施工事故发生的因素较多,因此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此加以重视,不仅要进一步对施工方案进行完善,同时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能够执行到位,有效的降低营业线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Z].铁运[2012]280号文件,2012-11-29.
[2]顾卫华,王凤英.精细管理在铁路营业线施工中的运用[J].铁道技术监督,2012(7):28-29.
[3]陈亮.关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铁路,2013(5):22-24,41.
论文作者:马海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风险论文; 铁路论文; 作业论文; 人员论文; 铁路运输论文; 设备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