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国际品牌的文化差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差异论文,国际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3/4是心理上的,只有1/4是功能上的。因此,企业必须在产品形象和功能上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各个国度、种族的文化,使品牌标识、品牌故事和品牌内涵的诠释组合在一起,使全球的目标消费群体能够理解和接受。
读懂品牌“世界语”
埃索石油为了使自己的品牌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耗费数亿美元,组织了几十位专家和向全球派出数千人次进行语言习惯、文字、风俗、禁忌,以及对埃索的品牌识别的调查研究,历时数年时间才最终确定其品牌命名和形象识别。迪斯尼的动画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代表了迪斯尼品牌形象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受到全球儿童甚至包括成人的喜爱,而紧随其后的迪斯尼系列玩具和儿童娱乐产品在全球畅销就顺理成章了。品牌要走向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学会使用“世界语”是首要大事,根据“世界语”来设计品牌文化,才可能被全球消费者接受。
融入当地文化
美国国会对各行业上千家企业的一项跨度达10年的调查发现:跨国企业比本土企业的存活率高50%。因为国际化虽然需要企业克服文化壁垒,但同时也激活了企业文化的活力。这些年来,联合利华将众多国际品牌带入中国市场,同时大力培植中国本地的品牌,如:收购北京的“京华茶叶”,除品牌外还收购了茶园,并与高校合作开办茶叶班,以提高茶叶的种植质量,又参考澳大利亚的茶叶包装,使“京华”茶叶面目一新。此外,还从技术、生产、营销、宣传等各方面扶持上海的冰淇淋名牌“蔓登琳”、”中华”牙膏等本地品牌,以进一步融入当地文化。
读懂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公司因为没有考虑到当地宗教的特殊习惯而惹出不少麻烦。在亚洲,信仰佛教的人很多,佛教的影响很大,有些公司因在广告里印了佛像和宗教符号而引起公愤;还有就是招牌上的广告词有意无意地压在佛像上,人们更是反感。一家航空公司差一点儿被沙特阿拉伯取消它在该国营运的权利,事因这家航空公司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幅在外人看来很“普通”的广告:一位漂亮的空中小姐笑容可掬地给愉快的旅客送上香槟酒。为此,航空公司倒了大霉。因为沙特阿拉伯是禁酒的,不戴面纱的妇女更是严禁 和陌生男人在一起的。因而沙特阿拉伯人把那幅广告视为妄图改变其宗教信仰和宗教习惯的洪水猛兽。
读懂本土语言
品牌名称是商品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而一个好的名称应当是音、形、意的完美结合,具有好看、好读、好记、好传的优点。据说,世界饮料大王CocaCola当年准备进入中国市场时,曾特意请在伦敦任教的一位蒋先生设计中文译名。结果,蒋先生不负重托,苦思良久后灵感顿生,写下了“可口可乐”4个字。其实,Coca和Cola分别是南美洲和非洲出产的两种植物的名称,并没有更深一层的意思。精通语言文字的蒋先生,谙熟消费者的心理,因此他笔下的中文译名达到了音意双佳的境界,不仅采取双声叠韵使之朗朗上口,充分发挥了汉字文化的魅力,而且“可口可乐”4个字显示了饮料的功效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读懂当地风俗
那些不认真研究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公司,常常在促销过程中产生失误。
一家美国罐头鱼生产厂家就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犯了一个严重的促销错误,这个厂家在地方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广告上一位妇女穿着短裤和丈夫在打高尔夫球,广告词写道:这位女士和丈夫下午去打高尔夫球,晚上回家用罐头鱼还来得及做出一顿丰盛的晚餐。这个广告在当地人看来,错得很离谱:首先,在当地,打高尔夫球的妇女从不穿短裤,而且通常不和男人一起打球;再者,不论准备晚餐的时间多么仓促,当地妇女都不会用罐头鱼做晚餐,尤其不会用罐头鱼来做主要的一道菜。这家公司看来对当地的生活习惯一无所知,才会做出这么一个荒谬的广告。
标签:文化差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