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183;童视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童趣论文,视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童趣真事:全心挑衅?
1岁多的当当最近很调皮。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我刚刚叠好的一摞干净衣服。我温和地对他说:“宝贝儿,别碰那些衣服。”他回头看了看我。看着他的笑容,我生气了,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他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很开心的样子。这时,我已经火冒三丈了,这是挑衅吗?
——当当妈
童心·童视觉
妈妈说要我“别碰衣服”,意思是“碰衣服”吗?我笑了,然后妈妈更加激动了,嘻嘻!似乎我做对了。还有,刚刚看妈妈碰衣服很开心的样子,我也可以碰一碰,开心一下啦!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1岁左右的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果你说“不要碰桌子”,孩子很容易理解成“碰桌子”。因此,如果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简单地告诉他:“不行!”并且重复几次,孩子就听清楚了。要想效果再好一些,你不妨找另外一件孩子可以做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满足他想找点乐子的愿望。当他再大一点,看着你折腾,他也要折腾一番,那就说明,他在模仿你,这时,你可以趁机让他帮个忙,锻炼一下他的自理能力。
童趣真事:捍卫“主权”
到亲戚家聚会,小表哥走来和静儿玩,小表哥拿走了静儿的熊宝宝,只是在拿走的一瞬间,“这是我的!”她立刻尖叫着扑了过去,接着一场争夺战开始了。大家各不相让,小表哥哭了,静儿也哭了。本来一个欢乐的聚会就这样变味了。其实就一个娃娃,有必要这样吗?可是别的玩具,她也不在乎呀?
——静儿妈妈
童心·童视觉
“不行”,他拿走了就不是我的了!这只小熊是我的,只有我可以保护他,其他人会伤害他的。其他玩具你们都可以拿去,小熊就不可以,小熊是我的!
只有两三岁的孩子,是无法理解“分享”的意义的。因为他们只知道“它属于我、它不属于我”的从属关系。而且,他们更加无法理解:“物件离开了他的手,还是会回来的。”因此,当小朋友“捍卫”自己的小熊时,我们不能立刻把“自私”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为了避免“战争”,你可以在孩子的小伙伴们来访前,先把他们最常争抢玩具收起来。另外,别太担心,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总有一天会学会分享与礼貌。
童趣真事:当“废”为“宝”
学会玩“认形状”的游戏后,桐桐喜欢上“套套游戏”,即把一个东西套在另一个东西上头。一次,小表姐送她一个带盖子的空杯子,这个杯子里还有一个小杯子,是糖果包装。这小家伙居然拿着这个杯子玩了一天,当我要把它扔了的时候,还死活不肯,真是费解。
——桐桐妈妈
童心·童视觉
你觉得无聊,可是我觉得非常有趣。你看,我可把小杯子套在大杯子里面,还可以盖上大盖子。如果把小杯子拿出来,里面还可以放别的……百玩不厌,妈妈怎么可以丢掉它呢?
很多时候,成人眼中的废品却是孩子眼中的宝。他们把石头当作“宝石”,把被子当成“皇帝的龙袍”,会从生活中自得其乐。这其实是一种很难能可贵的本领。不是昂贵的玩具才值得玩,其实能自己“发明”玩具也很了不起。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为此喝彩,不应该轻视、更不应该嘲笑。
童趣真事:专注“挖沙”
我们一家人到海边玩,儿子专心地在沙滩上挖一个坑。这时,爸爸发现了一只小螃蟹。我们试图吸引儿子的注意力,但他却毫无反应,依旧继续他枯燥的挖沙游戏。他怎么就一点都不激动呢?难道就没有一点好奇心吗?
——东东妈妈
童心·童视觉
我正在完成我的“工程”,别来骚扰我!等我完工了,再搭理你。
当你发现了新奇有趣的东西,当然很想跟自己的孩子分享。但小孩子却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行动。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外一件事上。如果你真的很想让他看见那只小螃蟹,最好把螃蟹放进小盒子里,递给孩子,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看。要知道,专注地玩耍可以培养孩子专注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