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杰[1]2007年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平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逐渐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机构也不断推动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伴随经济的快速工业化发展,各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压力下,世界上绝大多数实行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体制的国家均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财务困难。许多国家都在试图寻找可以规避不足清偿风险(Insolvencv Risk)和实现体制长期平衡的改革道路,这是每个进行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国家的共同目的。我国养老保险体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养老思想可以追溯到《礼记》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了第一个劳动保险方面的管理规定,即《劳动保险条例》。这为国有企业职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在退休年龄、养老保险领取资格、养老保险金额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当时确定的养老保险的性质为固定受益的现收现付制,由国家规定基本统一的养老保险待遇,由企业负责养老保险的发放,国有企业的经营由国家统负盈亏。在随后的四十年间,尽管《劳动保险条例》经过了几次修改,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仍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动对养老保险制度提出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社会养老制度进行改革。改革过程始终围绕着养老基金平衡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本文试图在对我国改革进程中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保持基金财务平衡和养老保险基金持续运行为目标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明选题的必要性,总括介绍养老保险平衡的概念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简要回顾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历程,重点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社会统筹”模式向“统账结合”模式转变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主要内容。第叁部分:我国养老基金平衡的现状。从现实的养老保险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两个方面入手,突出分析我国当前“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所面临的四方面挑战。第四部分:国际经验借鉴。简要介绍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国家的经验,为我国提供政策上的借鉴。第五部分:我国养老基金平衡的对策。基于本文以上分析,针对文中提出的当前阶段养老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伍月倩[2]2012年在《安徽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分析及财政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是要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这不仅关系到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社会老龄化的安全度过。但在制度的实行过程中,由于制度转轨中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宏观因素的干扰,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增大,基金缺口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健顺利运行。本文以安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概念及其内涵、筹资模式、发展现状等,并就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责任进行了分析。作者结合搜集的资料并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安徽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现状和补助情况,参考保险精算分析方法,结合安徽省的具体情况,针对安徽省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状况采取建立测算模型的方式,对安徽省未来20年内的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测算结果表明到2031年我省基本养老保险累积基金结余将开始出现赤字,随后探讨我省出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危机的原因,如个人账户没有做实、基金支付压力增加、养老保险覆盖率增长缓慢、养老保险负担抚养比形式严峻、基金管理安全存在隐患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根据模型测算得出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安徽省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和基金平衡提出了一些财政对策和建议,从多渠道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来源、减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负担和完善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这叁个方面出发,主要内容包括加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划拨国有资产充实基本养老保险金、解决转轨体制成本、做实个人账户、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几个方面,这些建议为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及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出构想。
温笑薇[3]2008年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账式投资运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养老问题是人类社会有始无终的永恒的话题。当前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都不同程度地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冲击,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将会更快。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伴随其中。从1995年开始,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从理论上说,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有利于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和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并没有真正实现向部分积累制的转轨,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极大的冲击。生产的社会化以及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家庭养老社会化,从而产生了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在养老保险制度下,养老保险基金是为了应付未来不测事件,为了应付未来支付养老金的需要,确保养老保险项目顺利实施而有计划地积累、储备的资金及其利息。因此,养老保险基金是广大劳动者退休后生活的“养命钱”,基金制度的设计直接关系着一国的国民储蓄率、劳动力市场均衡税制结构、资本市场发展等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和财政金融问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很深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整个养老保险基金体系的基础。一直以来,出于基金安全性和资本市场不成熟等多方面的考虑,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表面上看规定有利于控制风险,但事实上却暗藏着风险。我们通过构建基金投资组合的计量模型,分别从银行存款和国债角度对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保值增值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这种单一的投资手段根本不具备使基金规避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基金的保值增值不容乐观。因此,必须考虑除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之外的其他投资方式,即将基金投入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但是,我国要实现基金的市场化运营存在许多因素的约束。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逐年增长,但投资运营的情况不佳,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国资本市场环境的不成熟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这些缺陷造成的制度风险存在于投资者所要承担的各种投资风险之中,进一步扩大了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但是,虽然目前我国还不能完全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有效投资的要求,这并不意味着要等到所有约束因素都充分解决后才能进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运营,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在养老金投资管理及资本市场建设问题上,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和成功的经验,我国可以在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水平,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运营模式。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和社会效益的投资原则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建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选择分账式投资运营,区分两个账户,分别由不同的基金管理主体、采取不同的基金投资模式,来对统筹账户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进行管理和运营。对于统筹账户基金,由于实行现收现付制,主要用于“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的支付,对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较高,可以交给与政府独立的非营利性基金管理机构来管理,采取公共管理的模式。而投资应以固定投资收益为主,建议这部分基金仍应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社会统筹基金可以仍由原来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但必须加强其机构独立性。建议将它从政府部门独立出来,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总部,总领各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并真正实现省级统筹。对于个人账户基金,我国可采取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入市。即组建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会,代表个人账户基金的利益,通过公开招标等形式选取若干家业绩稳定、经营稳健、高效低费的资产管理公司,由其在遵守政府关于养老金投资规定的前提下管理运作,并由政府规定最低收益率,由国家财政对其作担保。鉴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优秀的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还不是很多,因而现阶段个人账户的基金管理可以选取获得托管全国社保基金的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六家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海外资本市场和实物资产品等投资工具,做到投资工具、投资渠道和投资方法的多样化。总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营来实现保值增值是必然选择,而分账式投资一方面能够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效率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统筹账户继续透支个人账户资金,有利于政府根据两个账户的性质和目的,决定各自的投资运营方式,努力确保两个账户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彭碧荣[4]2015年在《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尽管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蕴含在制度内部的许多重大问题,如养老金待遇、基金的收支平衡等并没有彻底解决,仍然是普通百姓和顶层设计关心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不降低养老金福利水平为前提条件,以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能力为主线展开研究,并命之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论文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主要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指出本问题是现实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涵义、养老保险基金的总体平衡、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转轨成本、个人账户计发办法、通货膨胀的影响、养老保险待遇调整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归纳和整理,并进行了简要评论,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第二章,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既有规范的涵义,也有技术上的约束。本章介绍了这方面的理论依据与内涵界定与技术条件,包括新旧福利经济学说、公共产品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代际交迭模型、机制设计理论、精算理论、会计平衡理论等;针对我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分析了部分积累制的可持续条件;并给出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内涵和技术标准。第叁章,本章回顾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实现可持续性方面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尝试;并依据可持续性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条件,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轨以来的基金运行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具体方法上采用了部分积累制的数理平衡模型和保险精算技术,按照养老保险的制度结构,分叁个层次对基金的制度支撑能力进行了分析,即统筹账户基金、个人账户基金和总基金,由研究数据得到现行制度不具有可持续性。第四章,从五个方面实证分析现行制度不可持续的原因。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内老龄化程度、制度总体收支设计的不合理性、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比例设计的不合理性、转轨成本问题及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过程中,运用了计量回归法、保险精算法、部分积累制的数理平衡模型;重新界定了转轨成本的涵义;并引入通货膨胀对基金的风险贬值模型等。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制度内人口老龄化和转轨成本都不是造成现行制度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高缴费率、低替代率下缺乏激励作用的不合理的制度设计思路使得制度的可执行性差,导致养老金的主要来源征缴收入不足是制度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现收现付和完全积累两部分的比例设计不合理使二者达不到精算平衡和风险控制;同时通货膨胀加剧了制度的不可持续性风险。第五章,对未来转轨期间的基金平衡进行测算,预测制度未来的可持续性。测算方法中主要引入人口预测法,并以转轨初始年份1997年的制度内人口数为基数,运用生命表理论测算整个转轨期间的制度内人口结构。界定了各相关经济变量,并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未来若遵缴率为100%,在现行制度的合理设计下不存在基金缺口问题,制度未来具有可持续性。第六章,在前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政策建议:一是在基于“保基本”的目标替代率下,合理测算并降低总缴费率,以提高参保率、遵缴率及制度执行力,保证养老金的正常征缴收入;二是在“保基本”的目标替代率下,合理估计并适时调整未来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两部分的比例,达到精算平衡,保证制度未来长期的稳健性和风险可控性;叁是合理测算转轨成本规模和长寿者的个人账户资金缺口总量,由政府承担最终兜底责任,以体现养老保险制度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分清制度内外对基金缺口的责任;四是个人账户采用“名义账户制”更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五是考虑通货膨胀下的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的提高和养老金调整,保证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功能和正常的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制度抵抗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
左文[5]2010年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探讨》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不断进行着影响和冲击,研究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决策机构新的热点之一。基本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人们最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之一。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混合制度,这种模式在理论上能克服现收现付制无法应付人口老龄化和完全积累制没有再分配功能的缺陷,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但中国近年来的实践并没能证明这种制度的优越性,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着支付危机。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极具现实意义。本篇论文通过对近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数据的分析,指出影响基金收支失衡的因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弥补收支缺口的应对措施。本文以解决基本养老基金收支缺口问题为中心,分析养老保险基金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的收不抵支问题现状,剖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养老基金来源不足、养老保险费基工资管理不规范、现行退休政策缺陷、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高、养老金管理缺乏科学性、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收益低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养老基金制度实际,提出一系列从制度上根本解决缺口的方法与路径,主要有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增加基金收入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减少基金支出加快改革工资制度,增加基金收入做实个人账户逐渐消化转制成本,保证基金支付规范养老基金的管理多元化投资以确保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张昊[6]2017年在《全国社保基金对我国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简称“全国社保基金”)是我国于世纪初建立的公共养老保险储备基金,主要目的之一是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相关支出进行补充和调剂。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不容乐观。首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开始变差,根据王虎邦(2014)的预测,在保持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稳定的情况下,预计到2024年左右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将首次大于收入,到2033年左右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将被耗光,到2050年左右,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非常巨大的累计缺口。其次,由于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时遗留的问题,致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持续“空账”运行,并开始严重威胁到社保保障制度的稳定运行。根据《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截止到2014年,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经达到35,973亿元,成为养老保险基金稳定运行的重大隐患。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全国社保基金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急需加强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情况及其对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养老保险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的相关理论、运行机制、收支现状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结合部分发达国家公共养老保险储备基金的运行实践,探讨在养老保险替代率长期稳定的情况下全国社保基金对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为提高其对养老保险支出的保障水平提出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还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预测了现行制度下和采用改进政策后全国社保基金规模变化情况,预测结果显示按照现有筹资速度到2050年左右全国社保基金将积累到55.61万亿元,不能有效覆盖此时期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的累计基金缺口。若采用相关改进措施后,到2050年全国社保基金规模将积累到172.92万亿元,是现行制度下筹资规模的3.11倍,能够有效覆盖此时期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的累计基金缺口,达到对养老保险支出提供保障的目标。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全国社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章,社会保障相关理论分析。论述了养老保险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设立和运行的理论基础。第叁章,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运行现状分析。主要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及全国社保基金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全国社保基金对我国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分析。根据合理假设建立数理模型,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进行预测,据此分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对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第五章,部分发达国家公共养老保险储备基金模式及其对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分析。主要对法国、爱尔兰、挪威和日本四国在公共养老保险储备基金上的运行实践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发展运行提供经验和借鉴。第六章,提高全国社保基金对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议。针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保障水平不足的情况,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革建议。在本章的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梳理,提出养老保险支出缺口是一个长期性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来进行补充,需要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互配合,共同解决这一长期性问题。总的来说,全国社保基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若仍以目前的机制运行,在保持养老保险替代率不变的情况下,其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支出保障水平将出现不足。因此,全国社保基金需要通过采取包括改革筹资机制、完善投资机制、健全管理机制和提升监管效能四方面在内的多项措施来改进和完善其管理运行水平,提升其对养老保险的保障的能力,才能更好维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稳定运行。
吴石[7]2012年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关键是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资金是制度能够顺利执行的保障,本文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养老保险收支情况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对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文献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戴蒙德世代交迭模型理论、基金平衡理论对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在对社会养老保险现行制度的运行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利用实证分析,提出影响社会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诸多因素,以期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效缓解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状况应采取的措施。第1章:导论部分。本部分提出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进行了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第2章:我国社会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理论基础。本部分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个方面是基础概念的界定,包括社会养老保险概念、筹资模式、支付模式和积累模式的介绍:第二个方面是本文研究基础理论的引入,包括生命周期理论、戴蒙德世代交迭模型、基金平衡理论的介绍。第3章: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研究。本部分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个方面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状况,分别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问题进行描述;第二个方面是介绍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原因及特征,并进一步的描述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第4章:陕西省社会养老基金收支平衡分析。本部分包括两方面内容,方面是: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预测的实证分析;另一方面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5章:实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对策研究。本部分包括: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法规体系;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改善社会养老保险人口结构;合理安排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替代率和缴费率;增强政府的相关职能;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用职能。第6章:结论。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要保持社会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必须考虑到理论的和现实的因素,合理的调整影响社会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诸多因素,也包括诸如人口迁移,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变动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内无法控制的因素。本文是在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陕西省人口预测数据,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得出有利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议。
路爱峰[8]2008年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处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型的时期,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风险,如基金收支形势严峻,基金缺口不断扩大;基金管理体制不顺,基金被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基金的投资运营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等,极大的威胁着基金的安全。因此,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研究,防范和化解基金面临的风险,保证基金安全,成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的技术流程为路径,详细分析基金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表现,并概括了导致风险产生的叁个根源:基金收支平衡风险、投资运营风险、管理模式风险,并针对上述叁个风险源展开分析和研究。针对收支平衡风险,利用保险精算学中生存年金理论,并结合2005年底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缴费与给付的规定,构建了测算统筹账户基金缺口和个人账户基金替代率水平的两个精算模型,定量分析了基金缺口的大小和替代率水平的高低,并对影响基金缺口和替代率水平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缩减基金缺口和提高替代率水平的有效方法,为制度设计的完善提供参考。针对投资运营风险,以个人账户做实并进入资本市场运营为前提,系统分析了基金面临的各种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各种风险衡量方法,针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并对其适用性做了比较分析。在资产配置比例模拟分析部分,利用投资组合理论推导了养老保险基金在不同风险厌恶系数下的最优资产配置比例计算方法,并以上证综合指数、上证企业债指数、叁年期凭证式国债及银行储蓄存款为代表模拟分析了基金的资产配置比例,为未来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政策的设计提供参考。针对基金管理风险,分析了我国现行基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国外典型管理模式的特点,结合我国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提出了建立分权式管理模式和制衡式监督模式等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思路。
武燕群[9]2014年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口老龄化是21世界各国所面临或者即将要面临的一个经济人口问题。上个世界末西方发达国家已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产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社会,发展极为迅速,而且未来老龄化进程还将继续加速进行。这意味着我国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沉重,养老金支付也将出现危机。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为背景围绕养老保险基金展开研究。首先,为定量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本文选取人口老龄化高峰期2000-2050年作为研究对象,在运用人口预测模型得出这51年分年龄人口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影响。其次,通过建立养老保险统筹账户、个人账户模型,测算得出在现行退休制度下,要保证2000-2050年内养老金收支平衡,其平衡缴费率是相对较高的。而个人账户因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投资效率低下,缺乏效率。再次,结合国外应对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的借鉴,本文提出延迟退休年龄的建议,并通过模型分析了延迟退休年龄对目标期间内的平衡缴费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不同退休年龄下养老金的替代率和缴费率,经比较发现延迟退休年龄能够在替代水平保持不变及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最后,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议按照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对退休年龄政策加以调整。与此同时,辅以加大养老金覆盖率、推进养老金双轨合一、增强养老金增值保值等措施确保退休年龄调整顺利推行。
石艳芬[10]2003年在《“统账结合”下我国养老保险的精算测评》文中研究说明养老保险为劳动者老年退休后的生活提供定期收入来源,作为社会保险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对其改革和完善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系统,保障和覆盖对象狭窄,基本上仅对国营单位职工和部分集体单位的职工提供保障,采取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根据需要和可能,用当年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中的一部分直接支付当年的社会保障各项待遇,没有基金积累也没有对制度未来偿付责任的估计,这样的制度不可能具有长期财务能力,也阻碍了劳动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广泛、保障多层次、筹资多渠道、管理社会化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是要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这不仅关系到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社会老龄化的安全度过。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计发办法和部分积累筹资模式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将比现收现付筹资模式和按退休前工资比例计发养老金方法更为复杂。为了使制度建立在稳定的财务基础上,需要测算制度在长期内稳定的缴费率及长期收支平衡状态,这些是建立在精算的基础上的。精算科学是现代保险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建立和正常运作的数理基础,它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与人口、社会、经济有关科学相结合,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价,对各种经济安全方案的未来财务收支和债务水平进行估计,使经济安全方案建立在稳定发展的财务基础上。 本文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中国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首先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养老保险的叁种筹资模式,现收现付模式、部分积累(半基金制)模式和完全积累(基金制)模式。然后就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目前采取的筹资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对制度的抚养比、覆盖率及年度收支状况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养老保险的总体精算模型及其指标分析”。本章给出了进行养老保险精算分析的总体模型并对相关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参加养老保险的就业、退休人口及其年龄结构进行预测,为下一章的测算提供支持。 第叁章“统账结合下我国养老保险的平衡测算”。在这一章,首先对我国社会统筹养老保险进行平衡测算与分析,然后对个人账户计发办法下我国养老保险进行平衡测算,二者结合得出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替代率、抚养比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值率等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测算的结果低于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缴费率的规定,文章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对我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的部分评价及政策建议”。在上述叁章的基础上,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及其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并给出了部分政策建议,包括退休年龄的规定、个人账户的支付期限及其空账运行等问题。同时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作了一下简要的介绍,并给出部分鼓励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平衡问题研究[D]. 贾杰.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2]. 安徽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分析及财政对策研究[D]. 伍月倩. 安徽大学. 2012
[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账式投资运营研究[D]. 温笑薇.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 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D]. 彭碧荣. 深圳大学. 2015
[5].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探讨[D]. 左文. 苏州大学. 2010
[6]. 全国社保基金对我国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研究[D]. 张昊.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7
[7].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研究[D]. 吴石.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8].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研究[D]. 路爱峰. 北方工业大学. 2008
[9].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研究[D]. 武燕群. 燕山大学. 2014
[10]. “统账结合”下我国养老保险的精算测评[D]. 石艳芬. 天津财经学院. 2003
标签:保险论文; 投资论文; 养老保险论文; 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养老保险体系论文; 基础养老金论文; 增加养老金论文; 运营风险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 基金风险论文; 筹资风险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养老金调整论文; 人口老龄化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社保基金论文; 人口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