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1700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尽管随着疫苗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加之越发完善的疫苗运输与储存的冷链条件,疫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但毕竟接种疫苗等同于一次经度的感染,因此,预防接种仍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1】。为进一步提高基层人员对AEFI的处置力能,降低AEFI的发生率,现将AEFI的处置原则与干预措施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盱眙县2014年疫苗接种资料与AEFI监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2 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014年盱眙县共报告AEFI95例,发生率为53.93/10万剂次。一般反应93例,占EFI总数的97.89%,其中,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的局部反应87例,占一般反应的93.55%;以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的全身反应6例,占一般反应的6.45%;异常反应2例,发生率为1.13/10万剂次,均为过敏性皮疹。2014年无偶合症、心因性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和预防接种事故发生。
3 处置原则
3.1 局部反应
3.1.1 皮内注射 接种卡介苗2周后,局部先出现红肿,以后会化脓并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2个月后形成瘢痕。卡介苗局部反应禁用热敷消肿。
3.1.2 皮下注射 接种疫苗12~24h内,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和轻度肿胀根据红晕的大小可分为弱反应(1.5cm以下)、中反应(1.5~3.0cm)和强反应(3.0cm以上)。以上局部反应不需处理,一般在接种后48~72h内自行消退。但若是较为严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min,可帮助消肿和减轻疼痛。
3.1.3 肌肉注射 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后,少数儿童可出现局部硬结,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处理,3~4天会逐渐消退,严重时亦可用热敷的方法。
3.2 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会出现发热(<37.5℃)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不适等,需要加强观察,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嘱受种者多饮水适当休息即可恢复。如若伴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高烧等较重的全身反应,应及时到医院采取对症治疗,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
3.3 异常反应
3.3.1 晕厥(晕针)应嘱其平卧,保持安静,并喂以热水或糖水,即可缓解;严重者若数分钟后未见好转,可注射氟美松4mg或0.1%肾上腺0.3~0.5ml,并严密观察病人BP、T、R、P的变化,同时做好急救准备。
3.3.2 无菌性脓肿 不同程度的脓肿应给予不同措施,避免一刀切。干热敷可以促进脓肿吸收;脓肿未破溃者应抽脓,不宜切开排脓;脓肿破溃或形成空腔者,应切开排脓,扩创剔除坏死组织。如有继发感染需用抗生素配合治疗。
3.3.3 过敏反应 过敏性皮疹:口服抗过敏药;过敏性休克:嘱患者立即平卧,头部放低,氧气吸入,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血压下降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1~2ml加入葡萄糖盐水中静滴。呼吸衰竭时可使用呼吸兴奋药物;有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术;过敏性紫癜:早期可用大剂量激素,同时口服抗过敏药物,同时使用止血药物和维生素;血管神经性水肿:局部热敷,同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 心因性反应 大多属于神经官能性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若丧失知觉,可促其苏醒,苏醒后适当给予镇静剂,暗示治疗、物理治疗,发作频繁或不和作者,请精神神经科医生会诊处理。
3.5 偶合症 受种者在接种前处于某疾病潜伏期或前驱期、或受种者有疫苗接种禁忌但未能如实提供的,在接种疫苗后偶合发病,与疫苗无关,不属于异常反应。鉴别处理原则:接种灭活疫苗,不可能引起相应疾病;接种活疫苗,需结合临床资料、病原学及其他检查,由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明确偶合症诊断后,想受种者耐心解释。
4 讨论
自2008年5月1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儿童预防接种疫苗数量增多,疫苗所针对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AEFI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监测结果显示:盱眙县2014年AEFI发生特征与全国2005~2009年AEFI监测分析结果类似【2-4】,但发生率明显高于江苏省2009-2012年的平均发生率5.70/10万剂次【5】。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常会引起医患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6】。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降低AEFI的发生:
4.1 正确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
正确掌握禁忌症,是减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和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安全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接种前必须详细了解受种人员的既往疾病史、过敏史等健康状况,凡是有疫苗接种禁忌症者一律不予接种,以减少偶合症的发生。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适度掌握禁忌症存在一定难度。一是因为部分工作人员过于追求接种率,对不该接种或应暂缓接种的人进行接种;二是因为怕出现不良反应,而任意扩大禁忌症范围;因此,对待禁忌症问题,必须根据疫苗性质,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受到疾病威胁的严重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严肃认真,区别情况,权衡利弊,具体对待,既不能过严,也不能过松。
4.2 规范预防接种行为
接种人员应准确掌握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疫苗接种剂量和时间间隔等知识。接种前做好询问诊筛查工作,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受种者家长或监护人充分理解告知内容后签字;接种过程中做到“三查七对”,避免接种事故发生;接种后由专人负责做好留观工作,确保每一位受种者留观3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4.3 规范疫苗运输与储存管理
疫苗运输过程中,必须使用疫苗冷藏箱(包)和冰排进行冷藏,每个冷藏箱(包)均配备温度计,以确保冷藏箱(包)内温度符合疫苗储存温度要求。疫苗储存过程中,要求各单位指派专人负责疫苗与冷链设备管理,每天上、下午记录冰箱内温度变化;要求配备环境温度计、冷藏室温度计和冷冻室温度计,疫苗与冰箱内壁、疫苗与疫苗之间保持1~2cm的间隙等。
4.4 加强AEFI监测能力
定期开展AEFI监测相关人员培训,增强责任心,提高AEFI报告、调查、诊断、应急处置能力。收集长期的AEF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反馈,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对问题疫苗做出预警提示,重新建立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巩固预防接种成果。
4.5 加大预防接种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识水平
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的实行,广大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识水逐步提高,使得适龄儿童的接种率稳步攀升并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但是随着近年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不断发生,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工作人员追求高接种率,而任意缩小禁忌症范围;再如部分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并不了解接种疫苗可能存在的风险,片面追求疫苗接种,而主观隐瞒儿童接种时的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对疫苗免疫程序、疫苗所防病种和疫苗接种禁忌等知识进行宣传的同时,还应就疫苗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行客观准确的告知,使广大公众尤其是适龄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正确对待预防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崔富强,杨维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与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1-2.
[2] 武文娣,刘大卫,李克莉,等.全国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2):99-108.
[3] 武文娣,刘大卫,吴冰冰,等.全国2007~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6):481-90.
[4] 刘大卫,郭飚,曹玲生,等.全国2005~200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05-513.
[5] 蔡永荣,曾培宇,邱海燕,等.高州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4):171-172.
论文作者:刘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2
标签:疫苗论文; 预防接种论文; 禁忌症论文; 盱眙县论文; 异常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