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002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门诊治疗的9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60d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49例患者经3年随访,痊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49例患者经3年随访,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63.3%,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疗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慢性、进行性、无菌性炎症,是一种与人体代谢异常、创伤劳累等有关的以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骨科疾病。多发于40 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和全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其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1]。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较多,包括口服中西药物、关节腔注射、膝关节镜、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推拿等,我院采用自拟中药熏洗加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门诊治疗的9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61~82岁,平均68岁;左膝46例,右膝52例;98例患者均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查体见膝关节周围压痛,碾磨试验阳性,X线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Nakamura分级0~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型上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临床分类标准(1)膝关节中等程度疼痛;(2)X片检查膝关节边缘累赘形成;(3)膝关节活动有骨响声,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4)晨僵≤30min;(5)年龄≥40岁。符合(1)—(5)或(1)、 (2)即可诊断。
1.3排除标准
(1)膝关节肿瘤、类风湿、半月板损伤、痛风、结核、化脓及关节骨折急性期者;(2)关节间隙狭窄,有明显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者;(3)患肢有血管损伤史者;(4)年龄≥70岁,病程≥10年。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喋呤10mg,一周一次;柳氮磺吡啶0.5g,一日一三次。
(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熏洗剂:草乌15g,川乌15g,当归尾9g,红花9g,乳香6g,苏木9g,白芷9g,姜黄9g,威灵仙9g,羌活9g,五加皮9g,海桐皮15g,牛膝15g,川楝子15g,花椒9g,土茯苓15g,水煎熏洗,然后进行股四头肌多点间歇等长的功能锻炼。
(1)活血止痛散中药熏洗:将活血止痛散中药布包放入不锈钢盆中水煎30min,趁热将患肢置于其上熏洗,待温度可耐受后将中药以布包置于患膝热敷,每次40min中间可适当加热以维持温度。每日2次,1剂中药可连用2d。
(2)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髋关节均屈曲90°位,膝关节屈曲10°,30°,60°,90°,100°时,进行5组屈、伸膝关节间歇等长练习,每组抗阻屈、伸各10次,每次10s,收缩间隔2~5s,每组间隔30s。前8次用50%的力量,逐渐增加力量,后12次用尽全力。每天锻炼1次,12d为1疗程,共2疗程。
1.5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膝关节的疼痛、跛行、支撑、交锁、不稳定、肿胀、爬楼梯、下蹲情况,按Lysholm’s膝关节评分方法分别进行评分:膝关节持续疼痛(0分)~无疼痛(25分);重度跛行(0分)~无跛行(5分);不能支撑负重(0分)~不需支撑(5分);不稳定(0分)~稳定(25分);持续肿胀(0分)~无肿胀(10分);不能爬楼梯(0分)~爬楼梯无困难(10分);不能下蹲(0分)~下蹲无困难(5分)。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
1.6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跛行、支撑、交锁、不稳定、肿胀、爬楼梯、下蹲情况等8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100分为完全正常;91~99分为痊愈;75~90分为显效,50~74分为有效;低于50分为无效。
1.7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1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49例患者经3年随访,痊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63.3%(P<0.05),见表1。
3 讨论
据统计,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50岁以上的老人有60%患有此病,7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80%患有此病。以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但临床表明,继发性骨关节炎也经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这种病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是疼痛加功能障碍。但此病若加以重视,提前锻炼和预防,就可以减缓甚至阻挡其发展,减少痛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所有膝关节病中最多的一种,年龄增长带来的退化现象,导致滑液分泌过少,韧带肌肉劳损,膝关节长期活动时如同磨盘一样转动互相磨损;又因外受风寒、外伤等,加快其进展速度,使软骨老化形成骨刺,刺激压迫周围的软组织、神经等,产生一系列症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的退变,由于关节软骨自身修复的能力差,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软骨破损的程度在不断的加重,而由这一病损造成的关节内一系列病变将会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年龄段。就目前的医疗发展水平来看,治疗本病主要是以能达到阻断疾病恶性循环、缓解或解除症状、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关节稳定性、延缓病变发展为目的。
骨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经脉不畅。急慢性损伤等均可导致全身或局部气滞血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气滞血瘀日久,加之肝肾亏虚,筋骨失却濡养,筋挛则痿,关节活动不灵或增生变形。气滞血瘀,营卫不和,腠理空疏,易受外邪侵入。寒邪侵袭,阻于经络,客于筋骨,留于肌肉关节,致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功能活动受限。中药活血止痛熏洗剂中活血止痛散的药物成分中川乌、草乌温经散寒,海桐皮、理气通络,红花、活血化瘀,牛膝既有行气活血又有补益肝肾作用,羌活、祛风除湿具有补益肝肾、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通过局部熏洗,药力经毛窍可直达病变部位而起效,诸药通过局部熏洗以达祛寒除湿、温经活血、缓急止痛之功。现代医学认为OA的病理改变不仅是软骨退变和滑膜炎症,而且涉及关节的多种结构。近年来研究[2]认为,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内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的变化,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中药熏洗疗法利用药物加热后的热能及药物本身的作用,因此具有双重功效。热能可使皮肤黏膜充血扩张,使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能渗透到关节组织内,二者协同作用可加速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减轻静脉瘀滞,降低骨内压力,改善骨内微循环,促进关节积液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从而达到改善关节功能,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
3.2 股四头肌肌力锻练在OA治疗中的意义
关节的运动可为关节软骨提供营养。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股四头肌肌力软弱作为膝骨关节炎的一个临床特征早已被认识,但引起肌肉软弱的原因及这种因素在膝功能不利中的地位还在进一步研究中[3]。由反射因素造成的肌肉抑制称为关节源性的肌肉抑制(arthroge-nounmuscle inhibition,AMI)。这种关节源性肌肉抑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废用性萎缩,另一方面是肌肉保护性抑制的结果。膝屈伸肌力的下降直接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加上膝周肌腱、韧带等组织的强度下降,使得关节的稳定性进一步下降;膝关节不稳导致胫股关节、髌股关节面应力分布异常,促进骨关节炎的恶化。因此,无论从消除肌萎缩、关节不稳、疼痛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考虑,抑或从提高功能行为出发,股四头肌肌力练习均不可少。许多研究者将股四头肌力训练应用到膝OA的治疗中,发现肌力训练不但能改善肌力,同时膝关节疼痛也能得到改善[4]。
由于等长训练不需要关节活动,因此更适合于老龄、肌力较弱或关节肿胀积液,疼痛明显的患者。但单一的等长训练在提高肌力,改善肌肉功能方面有其局限性,研究[6]表明:股四头肌在某一特定角度上的等长训练只可导致在该角度和30°左右非训练角度上某些肌束所测转矩增加及有肌电的变化,其他肌束并无显著增加。由于在伸膝过程中,不同的角度依靠不同的肌肉,如从150°~90°,主要依靠股中间肌;90°~15°,主要依靠股外侧肌;最后伸直15°主要依靠股内侧肌。因此我们采用股四头肌多点间歇等长功能锻炼的方法,这种全幅度锻炼可使股四头肌的所有肌束得到锻炼。通过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可有效地控制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及时有效地防止关节及附属结构挛缩并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肌力;纠正关节畸形及抑制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经过本组病人的疗效观察,我们认为中药熏洗并股四头肌肌力锻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且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东海.临床风湿病学,2008(5).
[2] 郭庆利.电运动刺激加强肌力的作用.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册,2006,8(1):5-9.
[3] 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0-311.
[4] 刘剑,方玲.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中国康复,2008,15(2):95-96.
论文作者:刘晓睿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膝关节论文; 关节论文; 关节炎论文; 疼痛论文; 软骨论文; 肌力论文; 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