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视角的我国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_学分银行论文

基于国际视角的我国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_学分银行论文

我国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搭建:基于国际的视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立交桥论文,视野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4)06—0028—05

       一、背景

       (一)国际的发展

       长期以来,建设现代化社会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自18世纪开始,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经过了两个显著的阶段,即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的特征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2003年)。到了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家加快步伐,为迈进知识经济社会做准备,这在国际上称为从第一次现代化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时期。

       第二次现代化的特征是知识经济,它与工业经济有着根本的不同,知识经济是一种创造、获取、改造、传播并有效应用知识,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形态(达尔曼,2001)。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和培训是知识经济的原动力,因为知识的生产、获取以及应用的主体是人(达尔曼,2002)。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社会需要的是能够持续学习和灵活发展的学习者和劳动者,各国政府、教育机构、企业需要为全社会人士提供和创造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建构一种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的终身学习社会。

       面对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致力于发展知识经济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的终身学习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开始探索构建一个普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技术培训互通和衔接的终身学习体系,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且灵活弹性的终身学习阶梯,这在国际上称为资历框架。到了20世纪90年代,资历框架在许多国家得到迅速发展,至2012年,国际上已有约15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资历框架(张伟远、段承贵,2013)。

       面临全球教育一体化的挑战,随着跨国家跨地区的人才流动,随着许多国家资历框架的广泛实施,一些地区正在努力发展资历框架的资历跨国对接和学分互认,如欧盟的36个国家、南非的15个国家、东盟的10个国家、英联邦32个小国之间尝试的资历和学分的互认及转换。

       (二)国内的需要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们需要通过发展知识经济形成人力资源强国,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挥大国办教育的优势。

       为了建设与知识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终身学习体系,发展全民化的继续教育,而不再是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精英继续教育,张伟远(2007)提出了我国终身教育系统的构想:包括两个系列(正规教育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九个层次(从学前教育至博士)、两类对象(全日制学生和在职成人学生)以及三种模式(面授教学、远程教学、混合式或整合式教学)。在这一终身学习体系的构想模式中,打通了正规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之间的界限,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以为全社会人士提供一个灵活弹性的、具有多个出入口的终身学习阶梯。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的终身学习体系,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在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中,明确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为人们提供多种灵活的学习机会”。

       在2013年11月12日颁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013)中,我国政府进一步提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这进一步为继续教育和正规教育系列中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提出了要求,只有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终身学习立交桥才能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才能得到最终实现。

       本文根据国际上二十多年来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的资历框架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中的重要主题,进行系统地阐述、分析和讨论。

       二、终身学习立交桥:由谁搭建?

       纵观国际上搭建资历框架的理念和实践,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下而上的模式,二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在国际上,资历框架发展的早期阶段,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时,大都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模式,即首先建立的是局部资历框架,如一个省或者州建立的资历框架,或者仅仅是高等教育的资历框架,或是职业教育的资历框架,或是技术培训的资历框架。然而,在资历框架的实施中,各国逐渐意识到,要真正实行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必须建立一个国家层面上的资历框架,让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同子框架能够互相衔接,为此,已经建立局部资历框架的国家努力把不同的子框架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国家资历框架。然而,对于尚未建立局部资历框架的国家,一开始就吸取其他国家的教训,首先建立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把各级各类教育都整合到统一的资历框架中,实行各级各类教育的互通和衔接,这就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在新建立的资历框架中,大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建立资历框架的特征是,把资历框架的发展作为中央政府的行为,并通过教育立法保证资历框架的全面实施,由政府机构指导和管理,如教育部和劳动部共同负责,并建立专门的资历机构进行运作,联合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同时,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社会相关团体是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实施部门,这就需要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的积极参与。

       然而,从我国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现状来看,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如一个省、一个市,甚至一所院校都在研究和尝试本地或者校际之间的教育和培训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或者是同类教育系统中进行,如职业和成人教育,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如果缺乏统一的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缺乏统一的教育和培训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最终难以实现各级各类资历的互认和学分转换。同时,一国之中存在众多的资历框架,这容易让教育和培训机构、雇主、个人混淆资历和学分概念,也难以促进人员的流动和人们的终身学习。

       在这方面,英国众多资历框架并存产生严重问题的教训值得我们汲取(张伟远、段承贵,2014)。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如果由各省市、各系统、各院校单独进行,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最终要统一到国家的资历框架是困难的。因此,我国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需要政府牵头进行国家层面的资历和学分框架的顶层设计,各省市、各系统、各院校基于国家统一的资历和学分框架,按照国家统一的资历和学分标准及要求,通过强有力的质量保证系统和评审机制,最终实现院校之间的资历和学分的互认。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本国既缺乏这一领域的专家,也没有先前的实践作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制定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呢?基于境外的经验,这些教育新兴发展项目可以由政府外包给第三方有信誉的教育咨询公司运作,这些公司有着广泛的国内外专家的数据库,并与这些专家建立了相应的合作关系。第三方教育咨询公司可以为教育发展项目组建两个委员会,一是国际专家发展委员会,主要由不同国家成功主持资历框架项目的负责人组成;二是本地专家监督委员会,虽然本地专家没有发展资历框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他们了解本地的教育实情和需求。国际专家发展委员的任务是基于国际上发展资历框架的经验和教训,撰写资历框架发展规划书,本地专家监督委员会的任务是提出本地的需求,评价项目计划书是否适用本地的需要,以保证资历框架的发展规划既能国际化,又可本土化,而且往往能达到时间短和费用少的成效。

       三、终身学习立交桥:如何搭建?

       如上所述,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是政府行为,政府需要通过立法保证各级各类教育互通和衔接的有效实施。由于这项工作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很多,如负责教育和培训的各级各类政府管理部门、公共的教育和培训机构、私立的教育和培训机构、行业组织、不同类型的培训发证机构等,因此,建立资历框架就需要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教育机构、培训机构、雇主团体等共同参与和合作,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或者机构是不可能全面推广资历框架的。

       基于国际上资历框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需要从事五项核心工作。

       第一,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需要建立资历级别和互通的资历子框架。

       一个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的构架有两部分:一是国家资历框架的子框架,如高等教育资历框架,继续教育资历框架,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技术培训资历框架;二是设立由低到高的资历级别,如中学后证书,中学后文凭,大专证书,大专文凭,大专学历,本科证书,本科文凭,本科学位,硕士证书,硕士文凭,硕士学位,博士。资历框架下的各个子框架都要遵循资历各个级别的统一标准和要求,进行相应的对接,以实现普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技术培训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体系。

       第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需要建立统一的各级资历通用标准。

       建立统一的资历要求和标准,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提供参照标准和科学依据,从而实现资历和学分的学习成果认证。各级资历级别的通用标准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的学习成果评价指标,也可以考虑增加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团队精神、创新思维、生涯发展等指标。这就需要由政府支持下的不同学科专家团队,制定基于资历级别的统一要求和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细致的、可评价的各类资历和学分的要求及评审标准。

       第三,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需要采用成效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建立了国家层面上的各级资历的标准和要求后,这就为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可遵循的学习成效目标要求。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中,无论学习者采用正规学习还是非正规学习或者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只要达到相应资历和学分的学习成效目标要求,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和资历,这也就是学习成效为本的教育原理的核心思想。为此,教育和培训机构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课程和单元学习成效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遵循资历等级的目标要求,而且是可测评的,由此以同等的课程和单元学习成效标准要求,进行院校之间的学分转换。

       第四,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需要实施先前知识和经验的认可。

       在建立了国家层面上的各级资历的标准和要求后,也就为从业者进行过往知识和经验的认可提供了评价标准。通过建立过往资历认可的机制,让人们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评审得到认可,鼓励人们更有效地学习高一层次的知识和经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学习,提供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机会。

       第五,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需要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和评审机制。

       质量保证系统和评审机制是资历框架实施的关键,是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生命线。要保证教育和培训提供的资历和学分的公信力,需要建立质量保证的标准、评价机制和评估工具,并通过法律认可的第三方学术和职业资历评审机构的认证,从而使得无论人们通过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都可以通过学术和职业评审机构得到认可。

       四、终身学习立交桥:学分银行的剖析?

       在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中,学分积累和互认是最基本的单位,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之间的互通和衔接,最后是通过基于同一标准和要求,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的认证,让学习者获得可以积累和互换的学分。

       什么是学分银行呢?学分银行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学分制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但学分银行主要是在韩国实施,但韩国的学分银行在国际上的影响不大,对其他国家教育发展的影响更是有限,究其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韩国缺乏各类教育沟通和衔接的资历框架;二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及非正式学习之间缺乏统一的学习成效标准和要求;三是没有采用学习成效为本的教育理念;四是缺乏各级各类教育统一要求的质量保证机制和学习成果论证。由于这四方面的原因,韩国的学分银行仅限于高等教育,同时不同类型的教育水平不一,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比正规教育的要求和水平要低。同时,由于学分认证标准不是完全基于学习成效,而是注重了教育实施和设备的要求,如教室的规模、图书馆、办公室、咨询室、每位教师的上课时间限制等,这种传统的评估标准在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已经淘汰,终身学习社会的学习成果的评估是采用成效为本的理念,即基于统一的学习成效目标要求,无论学习者采用面授教学还是网络学习,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或者非正式学习,只要学习者达到可测评的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经过评核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这些学分是可以在院校之间甚至国家之间进行互认和转换。

       由于韩国学分银行制度出现的问题,使得学习者通过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学位的社会认可度低。例如,韩国的普通高校本科学习是四年全日制,但如果通过学分银行,一般1~3年就可以获得学位,甚至50%的学习者只用了2年或以下的时间就获得了学位。因此,韩国大部分的市民都不认可学分银行毕业的大学生,有的甚至认为学分银行毕业的大学生只相当于高中毕业生水平(陈晶晶、陈龙根,2010)。目前韩国也充分意识到学分银行社会认可度低的问题,正在考虑如何进行改革,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改革学习成果认证的评审制度。

       我国目前也掀起了建设学分银行的热潮,许多省市和院校都在致力于建立学分银行。然而,要建立有效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分银行,我国需要以四项核心工作为基础,即:建立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建立各级资历的统一标准;采用成效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质量保证机制和评审机构。要实施以上四项工作,政府需要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凭一个地区或者一所院校的人力和物力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新西兰政府建立的国家层面的资历当局,专职负责资历框架的制定和实施,有300名全职员工和近3,000名兼职专家队伍(张伟远、段承贵,2013)。同时,发展资历框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的巨大工程,例如,香港在2008年开始实施资历框架,在2014年香港特首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政府将设立10亿港元的基金,利用投资收入,长期支持资历架构的持续发展(香港政府,2014)。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要建立学分银行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有大量的政府部门和教育及培训机构提供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如普通高校、职业技术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大学、企业培训部门、合作办学机构、民办学院、二级学院等,我国的专业和课程的种类不计其数,职业和技术等级五花八门。然而,我们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尚未建立统一标准的资历和学分要求,亦尚未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质量保证机制和评审机构。同时,我国目前是各校自由制定学分要求和学时计算标准,在实践中非常混乱,例如,同样是硕士学位课程,不同高校对学分的要求相差可以接近一倍,没有统一的学分和学时标准,不可能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院校之间的学分积累和转换。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要实施学分银行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五、结论

       在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国际上建立资历框架的成功经验,吸取国外建立资历框架的深刻教训,以少走弯路。同时,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实情和要求,建立具有国际视野的、同时符合国情的终身学习体系。本文提出了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六大基本观点,即: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是政府行为,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需要搭建各级各类教育沟通和衔接的资历框架,需要制定统一的资历和学分标准与要求,需要采用学习成效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制定过往知识和经验认可的评审机制,需要建立强有力的质量保证机制和评审机构。只有实现了以上六大任务,我国才能建立和有效推行学分银行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4-04-15

标签:;  ;  ;  ;  ;  

基于国际视角的我国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_学分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