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教科书_张忠谋论文

台积电教科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科书论文,积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始人张忠谋、接班人蔡力行,因为裁员而反目——职场无小事啊

台积电事件回顾

台积电是台湾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它也是全球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公司。张忠谋,台积电创始人、董事长,在台湾被称为“半导体教父”。蔡力行,1989年加入台积电,一路从普通技术人员升迁到最高决策层。5年前成为CEO,张忠谋曾评价他“能力与经验都十分优秀,是台积电公司下一任总执行长的不二人选。”

今年2月蔡力行以“绩效考核”之名强势裁员,引起员工不满。一封被裁员工的信送到了四年前就退下总裁高位的张忠谋手中,更有数名被裁员工手持白条幅抗议,外界对台积电的不诚信批评声一浪高过一浪,这让素有“名士”之风的张忠谋陷入尴尬。6月,张忠谋召开发布会,闪电宣布撤下蔡力行的职务。78岁的原创始人张忠谋重回台积电,担任最高决策人。而蔡则被派去了仅有10人组成的太阳能和LED事业部。

W=吴海宁

职脉招聘CEO

曾任搜狐、UT斯达康等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一职

R=Rita

王李亚洲咨询有限公司

总经理

1 细节点击 这次裁员,很多老台积人都反对,但是,管理团队却强势执行,犯了众怒。

W:各方摆平才算赢

即便没有张忠谋,蔡力行犯了众怒,早晚也要被打下台。职场上可以得罪人,但绝不可犯众怒。在一个大企业中生存,光靠智商并不能帮助你站稳,还要有超强悍的情商。

在你付出了大量汗水之后,面对一个显赫的成果,你是选择一个人把功劳全部揽下,还是选择和那些事情做得不多的同事一起共享荣耀?

职场上的事情往往不以绝对的对错来衡量,能把各方摆平,才算作是做了对的事情。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要去得罪人,得罪了的时候也要立刻弥补关系,否则也许某一天,这些怨怼就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反噬力量。

R:做决策前三思

管理者和执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作出决策后的影响范围,作为一个管理者,作出的决策影响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一个企业。这就更要求管理者决策的万无一失。

这也是很多企业设立高管团队的原因之一,在管理团队里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而不是让一个人的思维轻易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作为管理团队中的一员,在做出一个决策之前也要倾听更多不同的意见,权衡得失,尽量不要仅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员工角度来讲,权衡利弊同样重要。当上面交代下来一件事情,你认为已经完成了的时候,不如问一问自己,这样的结果会损害到某些人的利益吗?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这个影响是好是坏?我怎么能去化解?全面考虑修改之后再交上去,不但减少了返工机会,也会给上司一个谨慎的好印象。

2 细节点击 张忠谋收到了一个被裁员工父亲的信,调查后发现该员工表现一向不错,此次因妻子怀孕,工作配合度没那么高。在部门主管交出5%裁员名单时,他位列其中。

W:把执行力深入到日常工作中

末位淘汰的初衷是好的,但没有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它在贯彻过程中走了样。主管如果在最初的时候不断给员工这样的提示,提醒潜在的危机,员工最后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不平感受。

员工很可能会因为这些那些原因在工作上发生了偏差,主管们应该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发现到这样的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但可惜的是,主管们没有尽到职责,最后随随便便拿来充数,这也成为了压垮蔡力行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要推行一项政策,要获得公司员工的认可,那么在执行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不断强化这样的思想,而非临门一脚了事。作为上级应该在每个阶段都关注员工的状况,对于绩效要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去考核,这样在危机来临时更能服众。

R:既定制度下如何生存

5%的裁员名单掌控在主管手里,他决定着这部分人的去留。如果恰巧你和直接上司有矛盾,那么,裁员名单会不会有你?这几乎不用细想。身为一只蚂蚁,是容易悄无声息被踩死的,尤其是在那些人员庞大、层级关系复杂的公司里。

这里就牵扯到如何在既定制度下生存的问题,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只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种,因为足够灵活,对方无法轻易踩到,也就是说你逃得够快;再一种情况,就是你成为了不可小觑者,对方即便想踩你,也无从“下脚”。

要掌握第一种方法,你需要小心经营自己的事业,打理好各类需要处理好的关系,让别人找不到任何把柄;而后者则需要不断修炼,当自身能力强大到即使被裁也有一打猎头打电话给你时,自然不必惧怕。

顺便说一句,如果一旦发生践踏事件,那么,像台积电这位写邮件的职员那样做,或许也是条出路。但需要提醒的是,你得确保找到正确的关键人物,这样你的求助才会生效。

3 细节点击 离职员工举起白布条抗议,等于扇了名士之风的张忠谋一耳光。他下了决断,撤了蔡力行,迎回被裁员工。

W:充分了解公司文化

蔡力行在裁员这个事情上也许并无什么大错。但台积电这么多年历史,创始人不接受结果导向这个文化,这样就形成了公司文化上的冲突。离职员工们的举牌抗议,对于以仁待人的张忠谋来说,等于扇他巴掌,宣布他是伪善者。这可能是张忠谋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惠普前女总裁卡莉菲奥瑞纳,强势而能干,但和惠普推荐的温文尔雅的形象太不一样了,最终还是只得黯然退位。

再以星巴克为例,本来它的成功是靠着咖啡体验和咖啡文化。上网,咖啡香,下午时光这一类,后来越做越快餐,变成买完带走。创始人看到这般景象,决定在美国关一批店,中国也关了一批,然后开始重新培训,回到当初他开店的初衷。这些都可以算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冲突。

台积电创始人创业的时候,一直坚持人性化的管理,重视文化和口碑。而蔡力行更注重于业绩导向,没有太多“议价”的余地,他选的方法是最短时间能把成本控制在最小,将光品牌业绩看的太重了。

一个人的职位越高,做任何决策的时候,越要深刻理解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本质。好比说华为的“高压线”理论,它传导的理念很简单,碰了高压线必死无疑,即使是CEO。

每个公司企业文化都不同,一个做法在上一个公司可能大家习以为常,到了这个公司大家就无法接受。职场上很多人换一个公司就出现“受不了”的情况,比如有人跳槽去了华为、阿里巴巴,由于不了解企业文化,之前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感觉对方听上去还不错,所以进去之后根本就是气场不和,没多久就离开了。这样对企业,对个人都是一种损失。现在强势文化的公司招人的时候,也更愿意去招符合自己企业文化气质的人。

对于员工来说,应该在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首先就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企业文化。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不管是圈内熟人还是常规渠道的宣传报道,抑或管理层的公开表态,都能见到一些端倪。只有充分理解了企业文化,才能善于懂得利用公司文化来保护自己——就像事件中员工们了解了张忠谋的性格,让他们最终依靠抗议回到了台积电。

4 细节点击 做事强势,做人低调,这两个矛盾的特质,沉着的蔡力行已算驾驭得不错。但,显然张忠谋还不满意。

W:如何度过考察期

如果你处在了talent pool里,一段既定时期后就是顺理成章的升迁。但是,在这期间,你做错的任何一件事,都会被放大成不可容忍的硬伤。

蔡力行这样沉着的人,最后还是失策在了“太强势”。公司人要明白的是,哪怕已经是众人眼中最合适的“接棒人”,自己也握有一定实权,也不能掉以轻心。为人保持一直的低调,做事上则必须面面俱到地考虑上司的面子,下属的想法。要做到完全的八面玲珑和四方讨巧或许有难度,但也请随时提醒自己:此刻,盯着你的人成百上千。坚持,意味着一切。

R:站在上司角度考虑问题

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蔡力行料想也是疏忽一时。对于更多的普通公司人而言,或许从未培养过自己站在上司角度想问题的习惯。其实,如何能使自己的价值更高?同样做那些事情,怎么能让自己表现突出?如果能从上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事情就会和原来做的不太一样。

5 细节点击 张蔡双方的关系崩裂,是否已经没有挽回余地?台积电内部人士以“留校察看”作评论。

W:适当牺牲自己

在这个事件里,看上去张蔡二人属于对立关系,不过也许两人私下关系其实还不错,但在这样一个突发情况下,需要一个人牺牲以平众怒,最终蔡力行承担下了。这是我个人揣测的情况,这种妥协常有发生。如果在事发之后,能和老板之间达成很多的共识,那么重新找回昔日风光还是有指望的。既然错误已经发生了,那么主动担下来,同事和上司会认为是有担当的表现。

为了更远大的目标,短期去另一职位还是能够接受的——这样的逆境也没离开,一旦回到原来位置,威信也会比较好。当然如果老板本意就是逼你离开,这个就另当别论,不用作无谓牺牲了。

6 细节点击 张忠谋曾经告诉蔡力行和人力资源副总,如果要裁员,一定要他同意。

R:互相信任

显然,张蔡之间的信任危机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蔡力行推行变相裁员的方案时并没有和张忠谋进行有效的沟通。张之所以认为“必须重新评估蔡力行的能耐”,并不是蔡的执行力出现的问题,而是失去了对其的基本信任。原因何在?还是沟通问题。

作为一个职业人,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有效的沟通技巧在职场软技巧里是除“专业精神”、“忠诚度与透明度”、“责任感”外最重要的技巧。蔡力行在明确知道上级指示的前提下,采取相悖执行策略却没有告知上级,直接导致了上级对自己的信任危机。

W:如果你遇到的是超强势的上司

张蔡二人都是强势的人,张尤甚。碰到强势老板不能逃避,因为下一个上司不见得是弱势型。每个强势领导,一定有他自己弱的地方,你得摸清它。有两种情况,下属拥有话语权,一种是你在专业上确实可以发表意见,另一种是你有足够好的精神,领导真的认为你在为工作着想,于是他会在意你的意见。

7 细节点击 即使不在24小时内,被动告知自己被拔权,蔡力行竟还能在记者会中,配合大谈对新事业部门的期许。

R:训练你的危机意识

真正的考验可能就在危机到来之际。蔡力行面临的这场“突变”对于任何一个心理素质平平的人而言,都不啻是一场灾难。不过他依然能够隐忍和配合地完成公司的一系列要求。对于普通员工来讲,这或许是值得借鉴的。考验几乎无处不在,没有忧患意识的训练,一天天埋首工作,习惯性地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一旦危机来临,除了崩溃,可能别无他途。

多去想一想,如果下个月要裁员20%,今天的我能做什么;如果老板要开除我,我该如何去和他谈;如果换了一个不喜欢我的上司,我是走是留……这样即使危机真的来临,也已留出足够的喘息时间。

8 细节点击 张忠谋认为强行淘汰5%的动作,就是裁员,蔡力行对外解释说,“只是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

W:事前有效沟通

如果每一件事情都沟通好了,就算最后裁员也不会发生很大的问题。任何一个人被裁都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士气。所以在处理敏感事件时,应该尤为慎重。

很多公司比如杜邦,对末位淘汰都异常慎重。金融危机爆发后它的第一次裁员,每裁一个可能耗上两三个月的时间,HR和部门主管会反复推敲这个人,做大量的工作。为照顾个人情绪,甚至在什么时候,什么房间去谈这些细节上都会注意到。

职场中有效沟通是良好关系的必备手段。作为上司,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而员工也要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反馈出来,这样事情往往就不至于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R:不找借口

这样的情况下不去遮遮掩掩,直接说裁员,或许员工也能够理解,毕竟不是一家公司在这样做。对于公司来说,裁员这样的事情并不光彩,把它粉饰成别的理由外界听起来的确保全了面子,但有时物极必反,为了达到一个数量说成末位淘汰,引起内部员工的愤怒也不奇怪了。

职场上人人都爱面子,所以借口也就经常用到。比如怕别人质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些事情明明是自己也有些心虚,却会找出一堆理由,“给我的时间根本来不及”或者是“某某同事那边没有配合好”,这样并不专业的说法并不会让大家原谅你的工作失误,反而会造成负面印象。

标签:;  

台积电教科书_张忠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