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载体,更承载着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体育作为一门国家基础性课程,有着操作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在课堂上不仅仅要传授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体育技巧技能,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更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小学体育课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上好小学体育课的一些参考性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课;问题策略
在当前核心素养语境下,人们对教育的关心度、关注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让学生习得某种技能,而是在基础知识的层面上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前,虽然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课堂改革的实效性也比较突出,但体育教学与新时代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以及未来人才标准间依然存在着很大差距。
一、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家长、学生以及个别教师大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语数外等学科学习上,在所谓的"主科"上花费了太多精力,而对于在他们眼里"不那么重要"的体育课就显得"冷淡"得多。据调查,不少地区学校甚至出现了"主科"教师,抢占"任课"教师的课的现象。这充分体现了师生及家长对体育这门课的重要性和意义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
(二)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
当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教学的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在运转,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教学方式的呈现以及课堂环节的逐步推进,无不都是围绕着教师教学来展开。学生在这些事项中,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参与性严重不足,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学生被教师牵着牛鼻子走的现象还十分普遍,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堂教学创新性不足。
教育改革不断向深水区推进,虽然体育课堂教学理念、方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依然根深蒂固,占据着新时代的学校课堂。不少体育课堂教学训练形式依然还是比较单一,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无数教师依然日复一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用上届的教案继续教下一届。他们不敢创新,畏惧创新,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后果往往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进而对体育运动也产生抵触心理。这很显然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目标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堂德育渗透不足。
体育课,不仅仅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让学生习得一定体育技能,同时也承载着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等精神。但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往往成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品德培育方面相当欠缺。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成了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但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很少主动思考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少教师很难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和策略不当,让本应渗透在教育各个环节的德育渗透工作,被部分教师人为拔高为"道德说教",与学生完全分离,没有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怎样上好小学体育课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也有着自己特有的规律。教师只有认真把握这一规律,遵循规律,才有可能采取恰当的措施,科学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在当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拥有了兴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就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学生对体育课有了兴趣,就会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克服学习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中遇到的困难,就会愿意主动去提升自己。如果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就很容易让学生生发抵触情绪,从而讨厌上体育课,更别说主动去锻炼身体了。久而久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小学生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有创新的意识,要勇于打破教学常规。不能拿着一本老教案一讲到底。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枯燥乏味地讲解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等方法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做示范时,动作应当由简单到复杂、由简到难,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动作的讲解、示范。这样,学生在掌握了较准确的体育动作概念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练习活动。除此之外,任课教师也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手段,尽可能让自己的教学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趣味化,有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比如在教师在教学跳绳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跳绳节奏后,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进行分小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每个组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针对性强、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教学生跳长绳,一组教学生单人单脚跳短绳,一组教同学甩绳,一组教学生原地练习跳跃,教师让同学先练习,掌握方法后,再互相交换,交换练习后,一定要留点时间给学生交流互动,教师相机引导。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也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沟通能力及相互协作力的提升。
(二)关注学生差异化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新课改不断推进,学生个性化、差异化成长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个孩子出生、性格、阅历等都不相同,导致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有针对性地教学,针对体质、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根据学生体质体能、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分成若干小组,比如跳高组、跳远组、篮球组、足球组等。对于弹跳能力特别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强化一下他的弹跳训练,对于身体力量不足的学生,任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特意加强学生力量方面的训练,对于那些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鼓励,搭建平台,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他们获得成功的自信;对于体育能力较弱的那部分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设置目标一定要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同时,创造大量机会,引导孩子努力寻找身上的优点,让孩子从每一次小小进步中都能获取到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搭建不同的平台,有助于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不同的知识,都能获得相应的成长。
三、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学科,属于国家基础性学科课程,有其特殊的学科属性。在小学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品格的培育、品德的养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结合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借助现代多媒体等方式、手段,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同时,努力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自己、磨炼意志的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喜欢体育、爱好运动的良好习惯,磨炼学生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雷.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J].新课程导学,2013(3):81-81.
论文作者:蓝新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课论文; 小学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