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6)11-0167-03
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在政治学一级学科平台上进行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建立的二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有三个问题,一是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不能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1](p8-9)使学科体系过大,学科范围界定不清,不能很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任务;三是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不利于联系中国实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现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建立,可以说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理论研究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以上问题,为新时期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一、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没有在学校和社会科学领域里进行学科化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在总结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繁荣学术研究,创建新学科中,我国首先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建设的新阶段。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列入《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列在“法学”门类下。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将“思想政治教育”列为“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专业。在1997年颁布的该目录中,将该专业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已经过了几年的整合研究,有相当的研究基础。一些高等学校已经有相当一批力量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从学科人才培养上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不同层次,教育部和一些高等院校近年来组织力量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在理论建设方面也有一些有水平的专著和论文出版。但是,由于学科归属不清,基础研究不够,理论体系过于庞杂等原因限制了本学科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比较还是很年轻的。在其开创初期,研究者大都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他们分别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教育学、美学、伦理学等方面入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使本学科呈现出跨学科和学科群的特点,在研究之初,虽然呈现出较为繁荣的景象,但基础性研究,元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虽然这一学科也有国家级教材和学术成果的出版,但系统性不强、整体性较差,理论深度不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得不够紧密。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还不能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给予科学的回答,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应用中实效性不强。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指导这一基本原则,明确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解决了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不清、层次较低的问题,从政治性、学术性相统一的角度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中设立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同为二级学科,这就比较清楚地划分了学科体系各方面的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为依归,主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完成提高全民族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等意识形态的任务。
二、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学科建设的平台,并不是说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而是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其他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学术性和政治性、一元性和多元性的角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到今天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提法还是很多的。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并将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同盟,在第一个共产党章程《共产主义同盟章程》盟员条件的第二条里提出“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2](p572)这是第一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概念,即共产党的宣传工作。列宁创立布尔什维克党的时候,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政治教育”、“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马克思主义教育”等概念。1934年,斯大林在联共(布)十七大总结报告中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并明确规定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六项任务和内容。
从经典作家的一些论述来看,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初界定有以下内涵,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武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另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贡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等提出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提出共产主义的学说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原则、内容和“灌输”理论等等,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只是革命党的理论,是实践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达到学科化、系统化的水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从革命党到建设党的转变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三代领导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在全面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和原则。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基本素质教育。虽然新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加强改进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由革命时期的政治教育发展为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为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丰富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与马克思经典作家时期所说的意义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还明确指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要把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新的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等等。这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了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的重大意义。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既应坚持学术性原则,也应坚持政治性原则,既应从学科体系出发,也应从教育体系的角度规划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与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相适应的理论教育体系,应该从两个方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其一,从学术性和政治性统一的角度来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识形态的功能。[3](p300-301)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属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政治性与科学性、学术性对立起来都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西方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有把马克思主义“非意识形态化”的学术倾向,不愿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政治性研究,而我国有一些人则有把马克思主义完全意识形态化的倾向,不愿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理化研究。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政治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特点,只有从这样的角度才可能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才能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才能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科功能做出正确的界定和说明。
其二,从学科属性的一元性和研究方向的多样性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突出强调理论教育体系的一元属性和政治教育功能。学科是根据研究对象矛盾的特殊性划分的,学科的研究领域是专门的,学科的性质是一元的、稳定的。我们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社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功能,实践证明,中国社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性指导地位,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是必须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不但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且对自然、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做出解释,它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方向又应该是多样的。这些多样的研究方向并非彼此并列、相互独立、互不相干,而应该是有紧密内在联系,从多方面来体现学科属性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属性的本质出发,我们就应该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当然也并不排除本学科在研究方法上的多样性,但这种多样性应突出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理论教育的功能。
三、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应用性学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应转化为课程体系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体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要密切联系实际解决理论教育上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
1.从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出发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虽然是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产生的理论,但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性发展规律的揭示并没有过时,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来规范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不寻根溯源,不能丢掉老祖宗。所以我们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2.从体现中国人民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近现代历史角度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就是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过在黑暗中的摸索,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的角度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可以使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初形态,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把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有机结合起来,坚信我们的选择、坚定我们的信仰、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
3.从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课程是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地位。概论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如何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弄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特别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概论课建设的难点是如何研究和回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如胡锦涛同志2003年 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解决的“十四个如何”; 2003年8月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九个方面的问题;2004年9月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2005年2月19日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研究的九个理论问题等等。
4.从体现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高度,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角度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政治理论课教育最基础的任务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这一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贯彻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问题。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重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明辨是非荣辱对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等方面都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从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角度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并非排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化、学术化、现代化、实践性特征。我们还应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角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根据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隋况、新问题,开展创新性理论研究,对那些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做出回答,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
总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平台,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师共同努力下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和回答,从而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