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师范学院图书馆 061001 张建勇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高校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高校必须逐渐探索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创造适合于大学生专业需求、兴趣爱好的社团文化,使之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的实践平台。 本文主要是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作用及如何加强其管理进行分析论述,期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措施
高校学生在共同兴趣、观念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按照一定章程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具有相对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范围的组织,即形成高校学生社团,这是培养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思想教育、群体凝聚、教育导向、心理调适、社会教化等功能。下文将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经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批,按照一定的章程自主开展活动,集服务、娱乐以及创造功能为一体的学生团体。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一,从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动机来看,大多数学生选择社团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的则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少数学生因为在班里没有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机会,希望通过竞选社团负责人来展示自身的才华。事实证明,许多学生通过竞选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组织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第二,从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来看,虽然大多数学生是出于兴趣爱好去参加社团,但随着对社会生活的了解,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更多的学生希望能在社团活动中发展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社会竞争力,这也体现了他们面向社会的务实态度。同时,过去的学生社团较多地注重人文知识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陶冶。如今,他们比较重视联系社会实际,发展自身能力。例如,与企业家联合举办的创业论坛、企业管理案例大赛、职业岗位分析大赛、教师技能大赛、模拟同声翻译大赛等等活动,尤其是社会成功人士和校友参与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但是,也有一部分社团的娱乐化倾向比较严重,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各高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第三,从学生社团活动形式来看,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以往的社团活动大多围绕着课堂和礼堂来进行,今天的社团活动有的实行跨校联合,有的凭借网络阵地,使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参加社团活动。虽然目前的社团管理办法不提倡跨校运行,但实际上学生通过网络经常开展各高校社团之间的联合活动。许多社团的网站也办得颇有新意;有些社团通过QQ群开展的网络研讨会和交流会吸引众人参与;有些社团开办的博客也能吸引上千人登录留言。可见,由于网络的发展和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团活动通过跨校和跨时空使其形式呈现多样。如引导得当,则有利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反之则影响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二、高校社团的作用
高校学生参加社团能够在其中得到锻炼,提高其自身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社团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中社团可谓五花八门,有篮球协会、动漫社、摄影协会、伯牙艺术团、轮滑协会、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创业实践协会、会计学会、ERP沙盘协会、等等,分别包含了专业型的、艺术型的、文体型的、还有志愿型的等其他类型社团。通过加入这些社团的学习与交流可以让学生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学生社团是由有思想、爱好、志趣等相近的学生组成。在不同专业的社团中,可以接触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人共同处事,增进了学生的社交范围;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涉及场地、费用、人员等一系列问题,会逐渐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有利于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责任心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成功最关键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品质。作为社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社团干部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而且要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责,是一种为社团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这种既享受权利又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责任感。
三、强化高校社团管理的措施
1.高校社团要具有自己的特色
树立品牌化理念,培育精品社团 品牌化应是社团发展的核心目标。社团活动走品牌化之路,必须坚持出精品、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各名校都有特色社团,如清华学生艺术团、复旦大学舞蹈团、北大爱心社、北师大春秋学社等。树立品牌理念,打造精品社团,需坚持社团特色与高校发展特色相结合,重点扶持思想性强、特色鲜明、有发展活力的社团,通过开展特色活动,加大投入,有意识地打造品牌社团,让社团在良性竞争中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挖掘内涵,坚持高品位,提高活动的层次和质量。
2.强化社团管理的骨干队伍建设
社团活动的良好进行,需要有能力的团队支撑,需要优秀的管理人员。高校社团的骨干往往是一届一换,所以如果没有优秀的接班人来接管,社团的发展会受到抑制,甚至出现滑坡。所以在社团招新的时候,就有必要选拔一些储备干部,并对他们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撰写活动策划,参加社团内部以社会热点为题目的辩论会,举办社团主题晚会,拉赞助等等。让他们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以便在换届时顺利地接管社团工作,让社团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3.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社团的良好的运转,需要长效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明确社团属团委领导,并服从社联的管理。社团在团委的统一管理下,形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定时对社团进行总体的评价和反馈。此外,团委应该为社团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有了固定的活动阵地和经费来源,社团活动就能有序的开展下去。由于有些社团专业性很强,靠社联专派的老师对社团发展的前瞻性和活动的创新性难以把握,这样社团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发展,所以要聘请一些即有专业背景的又有责任心的教师或专家,对社团进行指导和建设。通过他们专业优势帮助社团提炼特色,打造经典,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让社团的生命之花长久绽放。与此同时,高校应重点扶持一些举办比较成功的社团,并设立激励机制,对社团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应予以奖励。
四、结束语
由上可知,如今社团已经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人格体系的平台。在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加强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对培养新世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邹丛阳,蒋妮姗.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社团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科学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0(1).
[2] 张彦,韩流.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成长成才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论文作者:张建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社团论文; 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社团活动论文; 能力论文; 高校学生论文; 大学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