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观察:5—氟尿嘧啶注射液皮损内注射联合冷冻治疗多发性跖疣的治疗效果。方法:门诊收治的多发性跖疣患者 87例,随机分为3 组,5-氟尿嘧啶组25例,皮损内注射 5-氟尿嘧啶注射液;冷冻治疗组30例,皮损直接冷冻治疗;联合治疗组32例,皮损内注射 5-氟尿嘧啶注射液后联合冷冻治疗。三组患者每半月复诊一次,若没有治愈可连续治疗,最多不能超过3次,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5% 高于局部注射组的56.0%,高于冷冻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局部注射组和冷冻组总有效率,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关键词:5—氟尿嘧啶;冷冻治疗;多发性跖疣
跖疣是临床上常见的HPV病毒感染,由于发病部位特殊,治疗往往棘手,容易复发。由于受压、摩擦、潮湿等诱因,病毒更容易自身接种,常造成皮损多发,称之为多发性跖疣。笔者 2016 年 1月 -2016年 12 月采用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联合冷冻治疗多发性跖疣,取得了比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组的多发性跖疣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下列入组标准:1、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符合跖疣诊断标准;2、每例患者疣体数目 >5 个;年龄 >18 岁、<70 岁;3、知情同意并遵医嘱,完成治疗与随访者。排除标准:1、治疗前 3个月内接受过跖疣治疗者;2、3 个月内使用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者;3、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系统性疾病者;4、妊娠妇女及近期有生育计划的育龄妇女;5、局部合并细菌、真菌感染和湿疹等皮肤病者;6、有 5—氟尿嘧啶过敏及使用禁忌症者。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局部注射组25 例,其中男 13例,女12 例,年龄(19 ~56)岁,平均 35.2 岁,病程 0.5~3年;平均1.2年,皮损(5~20);平均15个;冷冻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程1~3年,平均1. 4 年,皮损数(8 ~21)个,平均 14. 1 个;联合组32例,其中男 18 例,女 14例,年龄(20 ~52)岁,平均40. 5 岁,病程0.3 ~3 年,平均1. 5 年,皮损数(6 ~23)个,平均 12. 3 个。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数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 >0. 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皮损局部常规消毒后,给予2. 5%5—氟尿嘧啶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250mg/10ml)与 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0mg/5ml),按照体积比为 5∶ 1 比例混合,在跖疣体边缘进针,刺入跖疣体底部,注射药液量至皮肤变白为止。聚合性疣体作多点注射,每次注射混合液体总量不超过10 毫升;冷冻组:疣体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根据疣体的大小用合适大小的棉签沾液氮稍施力按于疣体中央,反复冻融多次,待局部出现苍白圈,或水肿时为治疗终点;联合组:疣体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局部先注射5-氟尿嘧啶注射液,然后再用液氮冷冻治疗,待局部出现苍白圈或水肿时为治疗终点。
1.3观察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治疗结束后每 2 周复查 1 次,若皮损没有完全消除,再进行第二次治疗,连续治疗不超过3次,随访半年,连续观察皮损消退情况,并拍照做前后对比。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疣体全部脱落,无新发皮损;显效:疣体消退≥60%;有效:疣体消退≥30%;无效:皮损消退≤30%。总有效率 =(痊愈 + 显效 + 有效)/总例数 ×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4.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 2 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5% 高于局部注射组的56.0%,高于冷冻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局部注射组和冷冻组总有效率,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笔者观察到这三种方法中局部注射组疼痛最轻,联合组次之,冷冻组患者感觉最痛:术后恢复局部注射组最快,冷冻组与联合组相当。
2.2 不良反应
三组治疗组均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局部注射组在注射时完毕后感觉局部麻木,肿胀,但可耐受,半小时后疼痛逐渐消退。冷冻组有 2 例,术后8小时局部起大疱。3组均未发现足部感染、坏死等。
3 讨论
跖疣为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多由HPV-1、2、4感染所致。可发生于足底的任何部位,但以足部压力点,特别是跖骨的中部区域为多。外伤、摩擦、足部多汗等均可促进其发生,由于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部位隐蔽,所以大部分患者就诊因多发性跖疣来就诊。HPV是一种DNA 病毒,其宿主细胞是皮肤和皮肤上皮细胞,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利于 HPV 侵入及复制、增殖。由于足底皮肤角质层厚,此处的寻常疣因行走或站立时受重力作用较大,皮损常呈镶嵌状,严重时疣体融合呈斑块,治疗有一定难度。临床上的治疗方案很多,常用 CO 2 激光、多功能电离子、液氮冷冻、手术挖除、局部外洗中药等方治疗方法,每种治疗方案各有利弊。5-氟尿嘧啶是一种抗肿瘤药,为嘧啶类抗代谢药,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从而引起细胞中胸苷酸的缺乏、抑制 DNA 的合成,破坏病毒的繁殖,阻止棘细胞增生,使疣组织变性、坏死,最终致使疣体脱落。临床上可用氟尿嘧啶软膏外涂,但由于跖部过度增厚的角质,很大影响局部用药的渗入,因此外用治疗效果不明显,治愈率低。而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药物直接到达跖疣体内部,具有见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痊愈率高等优点,特别是对于多发性跖疣,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对三组患者的对照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局部注射组、冷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可达到冷冻治疗相同的疗效,并且相对于冷冻治疗而言,组织损伤更少,几乎无破损创面,愈合时间更短,患者感觉疼痛更轻,非常能接受。对于顽固病例,如果经冷冻或局部注射效果都不好的患者可采用联合治疗,并且联合治疗时由于局部注射时有少许麻药止痛,在随后的冷冻治疗时患者痛苦更少,冷冻得更彻底,更容易达到冷冻治疗终点,由于局部的5-氟尿嘧啶可抑制病毒复制,防止复发,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联合治疗操作简单,效果明确非常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局部注射组与联合组比较,χ2=4.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冷冻组与联合组比较,χ2=6.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注射组与冷冻组比较,χ2=0.04,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 3 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2 -313.
[2]李麦生. 5-氟尿嘧啶联合转移因子及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22(3):232 -233.
[3]张力军,张高明,周澜华. 外涂氟尿嘧啶治疗寻常疣和跖疣疗效 276例[J]. 人民军医,2011,54(3):232.
[4]曾义斌,方芳,梅莉红,等 . 寻常疣和跖疣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刺激分子 CD 28、CD 40 的检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4):293 -295.
论文作者:曾媚,尹萍,唐玉兰,申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局部论文; 尿嘧啶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多发性论文; 差异论文; 注射液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