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论文_邵白俊杰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论文_邵白俊杰

吉林省白城市白城师范学院 吉林省白城市 137000

摘要:随着工业化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需给予更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需重视风景园林设计生态化理念的融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综合分析所在地区气候、土壤、植物等状况,做到因地制宜,在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下,实现物种多样化设计,从而最大化发挥风景园林的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与空间。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生态学理念;应用

引言

近年来,生态主义为人们所熟知并为之践行,在园林景观设计行业中也有所体现,生态规划理念成为了指导园林景观设计的全新理念。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规划理念,是出于保护园林生态环境、促进园林生态和谐发展的目的,来借用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方法对园林进行规划设计。因此,生态规划理念的应用对园林设计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理论

1.1生态位理论

“位”主要代表位置的意思,“生态位”则是生态空间位置。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融入生态位理念,科学配置景观空间,从而实现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型以及美观性。由于风景园林景观属于小型植物群落,在设计过程中,需结合所在区域具体状况,科学配置植物种类,从而有效确保景观层次性与丰富性。如依据植物习性差异,如喜阴、喜阳、植物高低等配置风景园林空间。

1.2互惠共生理论

此理论主要为2种及以上植物有效组合,并相互促进共同生长。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需重视互惠共生理论,如菌类与藻类综合能够构成地衣,从而能够吸收大气污染,实现空气净化的目的,并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因物种种类繁多,需综合分析不同物种特性,从而真正实现互惠共生,在保证植物健康成长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化环境的构建。

1.3多样性理论

风景园林设计需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在保护物种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利用,最大化利用资源。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重视分析区域气候以及水文条件,在实现物种多样化理念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生态园林的建设。

2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原则

2.1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求设计者因地制宜地去规划设计,做到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即在园林建设前,充分保护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及遗留下来的地区文化,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园林设计,使之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并且要将生态理念完美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去,努力打造绿色园林。

2.2环保性原则

环保性原则是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中的核心原则。为了在园林设计中切实融入生态理念,环保性原则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通过天然无污染的方式去真正营造绿色园林的良好氛围,这其中包括充分利用青山、绿水的独特优势,使之转变为“金山”“银山”;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独特效用,使园林设计更富有环保的特性,进而更好地起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主要是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提出的,回看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虽然是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但却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这一举措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因此,为了弥补此举带来的后果,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在引入生态规划理念的同时,要坚持持续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如今恶劣的自然环境,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不仅如此,在秉持持续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借助科技的力量,去更好地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助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良好健康发展。

3生态学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尊重与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需综合分析当前自然环境以及物理条件,并最大限度保护原生态环境,如加强物种多样化保护,实现植物的综合保护。同时,还需加强监测所在区域环境,从而为自然环境的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原有自然生态系统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乡土植物的设计。由于其长时间处于自然环境下,并不断演变从而形成具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在设计时,需最大限度地保留本土植物,利用外形美化以及修饰来满足风景园林设计的需求。同时,乡土植物与比其他植物后期维护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合理设计本土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2)尊重原有生态布局。在设计过程中,需保留原有自然特征,如山、水、地貌等,并通过合理修饰更加凸显原有自然特征,从而能够有效缩减设计成本,同时能够保留原始设计的美,有效避免后期修剪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在原有自然特征的基础上加以修饰,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计成本,也可以在保留原始设计美感的同时,避免在修剪过程中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3.2加强园林中土壤生态化设计

土壤作为风景园林设计重要的存在,通过土壤生态化设计能够更好地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又能供人们观赏。不同植物所需土壤不同,因此,加强土壤分析是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者的必修课,在设计过程中,需测试所选区域土壤,从而选取最为符合的土壤类型,对于特殊种类的植物需增加土壤的腐殖质,转变土壤的类型从而更好地提高土壤肥力以及保水性,更好地实现生态效益。例如:胶州湾如意湖公园,连通大海,在设计中,还要考虑降低水体盐碱度的需求,在设计中,芦荻作为临近水体的绿化,能够有效避免土壤沉降,并在此基础上降低盐碱性,同时也为底层排盐安全作出考虑,更好地保证土壤生态型。

3.3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生态化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需确保植物物种的共生性,并依托于在建植物生长规律完成科学的配置,在保证植物稳定生长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景观的美观性。在具体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通常利用乔木完成遮荫效果,铺设草坪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活动以及休息的场地,利用低矮的灌木科学分割风景园林空间,从而保证整体植物发挥其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园林生态化建设。由于不同种类植物所具有的性质亦存在差异,所以在配置过程中,需寻找科学、合理性元素,如对于乔木而言,比灌木层次性更加丰富,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视线需求,避免视觉障碍,同时因乔木树形高大,在布景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不仅需分析审美性,同时还需中国式植物的生态型。如植物种类不同,其碳吸附能力亦存在差异,灌木与乔木对比其碳吸附能力更强,但所释放的CO2更高,所以,配置树种过程中,需寻找科学性的配置理念,选取碳吸附能力较强的常绿灌木以及落叶乔木等。例如:浙江宁波平台公园为了更好地增强景观美观性以及为人们打造更好的园林,在平台通道穿过堤坝,与平台相接,并与广场相互融合,同时在西端凸起以俯视甬江风光。此模式转变了人们亲近滨河地区的形式,并为人们的娱乐以及活动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渠道。选择本土植物,包括多年生植物、草类,确保全年四季都有景色,以适应气候条件。在秋冬季节,即使草地花卉凋零,但地被植物、灌木和草地也能确保景色美观。因此,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需重视一定的科学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植物配置的生态化。

结束语

现阶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生态学理论,不但能够丰富园林设计艺术美感,同时能够向保障生态化方向发展,在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生态学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古智多.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22):121.

[2]黄伟强.浅析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居业,2018(07):30-31.

[3]张正辉.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8(06):87.

[4]周江红.浅谈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的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03):244.

论文作者:邵白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  ;  ;  ;  ;  ;  ;  ;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论文_邵白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