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评价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循环经济也就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它以3R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应用生态学规律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以“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为主体的反馈式流程,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与低排放,在最大限度上运用进入到系统之中的物质与能量,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以及效益。农业循环经济作为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延伸,也就是在既定农业资源存量与环境容量、生态阈值的制约下,从节约农业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视角出发,应用循环经济的方法来组织农业生产活动和生产体系,应用末端物质能量之回流而形成有利于物质的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流动型农业系统。 一、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用以体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态以及程度的,应当具备以下功能:一是描述的功能。描述与反映某个时期之中农业循环经济诸多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状况,从而为公众、政府以及别的决策部门了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状况提供所需信息。二是评价的功能。要综合检测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整体上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加以评价,从而作为评价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业绩的主要参数。三是导向的功能。运用指标体系来引导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实践农业循环经济所具有的目标。四是预警的功能。评价与监测某个时期之中农业循环经济中各个方面的发展前景和速度,对于今后未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实践提供真正可行的决策方案。 二、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是3R原则。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在选择上要全面应用3R原则,也就是指标应当充分展现出社会经济发展之中的资源减量化投入以及资源再利用、资源回收利用情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效益。二是科学性原则。设立指标体系必须要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其依据,全面考虑各类因素,从而尽可能地综合反映出本区域之中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指标概念与物理意义应当明确,测试的方法应当符合相关标准,要通过统计计算的方法与规则,从而度量与反映出农业循环经济之现状和发展的趋势。三是可比性原则。指标数据的选取与计算应当运用统一的计算口径、方法,从而便于加以比较,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确保评价指标和结果具备类比的性质。四是系统性原则。在选择指标时一定要切实遵循符合实际与贯彻实用性要求,应当从一定的实施条件与情况做起,应当符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实际,能够为政府官员以及专业人士所接受。这一指标体系需要的信息一定要是可得的,而且指标和权重之设置应当尽可能地准确,从而全面体现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所确定的目标。 三、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依据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式,指标体系从上而下可划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目标层、控制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体现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控制层包涵了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资源环境安全等四项指标;指标层主要有18个具体指标。其中控制层选取依据如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社会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基础,而农业循环经济之发展一定是要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的内容,而循环则是形式,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容则是中心与目的。缺少经济的发展,自然也就难以谈不上循环,而循环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当前的经济。经济子系统作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基础,为了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治理环境以及提升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提供了相应的保障。社会经济子系统所具有的目标是推动农业经济实现健康与快速的发展,从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减量化原则可以说是农业循环经济十分重要的原则之一。它要求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之中运用管理和技术之改进,从而节约资源与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甚至消除污染物的排放,让经济增长具备可持续性以及和生态环境所具有的相容性。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应当围绕农业增长方式之转变,以提升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节约用地、用水、用肥、用药以及用能等为重点,从而让农业能够走入资源消耗较低、环境污染较少的节约型农业发展之路,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对资源实施循环使用以及高效利用,这是农业循环经济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石油农业的根本差别,所以,发展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式、效率以及效益已经成为判断农业循环经济十分重要的指标。资源循环利用之目标在于提升资源的再利用率,从而尽可能地以多次、多种方法来运用经济资源。要更加积极地发展资源化产业,提升资源的可持续运用能力,改进资源的条件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与效益,让单位产值资源的消耗量出现递减,在根本上抑制污染。四是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要合理应用自然资源,在环境能够承载的限度之下积极发展经济,这样一来既可积累资金与提升技术,而且还可实施环境保护。改进环境质量不仅是循环经济发展之目的,而且还是循环经济发展之内容。因此,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但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还应当充分注重环境效益。 四、改进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一)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外购性物质投入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的减量投入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限制因素。所以,要依据农业循环经济的原理,切实降低与优化对于化石能源消耗的结构,从而解决滥施化肥与农药等现象。要在满足农业生产以及消费条件之下,切实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一方面是要加强平衡施肥技术之推广与运用,通过配合节水滴灌、增施有机肥以及生物农药技术等,从而实现节地与节水、节肥等,提升农膜回收使用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率;另一方面是提升石油、电力以及煤炭等能源的使用率,切实加大农村沼气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类能源消费的比例,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二)完善农牧结合的循环生产模式以提升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循环能力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循环利用是影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限制因素。所以,应当形成合理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及其模式,特别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农业新技术,推动资源能够得到更加高效地运用。具体的措施包括:一方面是形成农牧相互结合的可循环生产方式,主要包含了秸秆高效还田、种养殖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出农业废弃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积极发展农村用沼气,提升沼气利用技术以及效率,加快农村生态家园的开发与建设,有效发挥出户用沼气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民群众收入水平较低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项限制因素。未来,我国要充分发挥出农业龙头企业在资本、技术以及市场等诸多方面的优势,运用产业带动、村企互动、科技驱动、服务拉动以及外向牵动等多种不同方式来加快农业的产业化,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一是要运用改革来创新农业产业化的不同形式,通过发挥农民合作互助组织的作用,实施企业+协会+农户的利益发展模式,健全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及相对稳定的运行体系,提升农户和龙头企业在抗击市场中的抵抗力。二是要积极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带动功能。要积极建设劳动密集型、外向型的农业龙头企业,持续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打造一流的农业品牌。三是要加快现代经营形式和传统农业的相互结合,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以及水平,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更好地引入农业循环生产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新工艺,让其能够成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的强大创新源,同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 (四)形成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鼓励体系 政府部门在推动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应当切实规范与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行为,从而激发出农民群众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主动性。对于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农业企业以及农户,应当加以激励,通过设置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对农业循环经济产品予以减税和让利,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发项目给予贴息贷款等措施,积极扶持与强化一大批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引领其更加深入地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发,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减量化与再循环,进而提升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五)提升区域内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循环经济属于融经济、技术以及社会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施评价,目的在于通过统筹协调,全面优化,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融合。为此,就需要政府部门予以积极推动,形成市场带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其中的新机制。政府部门应当落实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将循环经济切实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政府还应当全面应用行政、法律以及经济等各类手段来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要运用各项法律政策来规范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取得新的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之中的主动性。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波动比较大,但是资源节约始终是影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最薄弱环节之一,而资源的减量化原则则贯彻得比较差,同时,在资源循环运用环节,分类指标从高至低的顺序结构证明,农业循环经济在整体上发展的速度比较慢,展示出数量结构与质量结构所具有的非均衡性。所以,为了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运用有针对性的举措来提升资源的减量投入水平以及资源循环的利用率。 联系电话:0791-8787370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_循环经济论文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_循环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