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秉持新课程理念,按专题分组进行编排,突出了单元的整体意识。根据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学理当作相应改革,应实行单元整体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 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专题进行分组编排的,每组课文即一个单元,开头是单元专题说明的导语,接下来是四篇课文,课文之后是“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教材编排的改革势必要求与之适应的教学改革。教学时就要体现教材的单元整体性,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单元,再从单元专题走向课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意识;同时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打破课与课、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屏障,构建起立足于语文教材、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一、话题激趣导入,唤起经验穿透
单元整体感知,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唤起个体亲身经历中所涌现出来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自然奇观”,聊谈的话题是:“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游玩?最神奇的是什么地方?”教学第四组课文“作家笔下的小动物”,聊谈的话题是:“在你的童年时光里,有哪些小动物与你朝夕相处过,给你留下了美好回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二、依据大纲要求,实现目标统一
课堂教学目标应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抓住了课程标准,自然纲举目张;课堂教学目标体现在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并能运用知识的能力。尽管教材只是个例子,但我们还是要抓住课本以及课外知识。每个单元前的导读则是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目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以及单元里的百花园训练内容,是更细更实的学习目标,是实施重点学习目标的扩充和延伸。这些既定的目标,为单元整体目标教学提供了量化依据,我们要据此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中,我坚持依据大纲要求,紧扣课文中的具体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度,既是在大纲统率下的目标,又是符合课本要求的目标,把“教与学”落到实处,通过一个个单元的目标教学,收到一个个单元教学目标应有的效果,并一步步达到大纲规定的总体目标的要求,实现目标统一。
三、关注文章表达, 整合单元训练
人教版教材的文章绝大部分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文章有的胜在结构,有的胜在选材,有的胜在语言。我们要和学生一起仔细品读那些优美的语言,不难发现藏在其中的秘密。这语言的秘密就可以成为我们单元的整合点。
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些单元的文章语言表达上没有共同点,这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一篇经典文章的语言特点生发出整个单元的语言表达整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以“科学思想方法”为主题,安排的四篇课文语言各有特色,其中《陶罐与铁罐》一文的对话描写可以称得上典范,提示语运用的三种形式均有出现。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篇课文的对话描写作为本单元语言表达的整合点,让学生学会对话描写。总之,文章中有两种语言现象特别值得关注:一种是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另一种是“陌生化”的语言现象。关注文章的语言特点也能让我们比较准确地找到单元的整合点。
四、单元整体回顾,综合展现成果
“整体回顾”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学生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编排的特点。单元整体教学对传统教学中篇和组进行了重点的运用,让学生整体学习更加系统化,不会因为断层出现知识漏洞,通过单元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丛丛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32(6)。
[2]周文仙 例谈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单元导读教学[J].学周刊C版,2013,69(51)。
[3]马波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的求同存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教学举隅[J].小学教学研究院理论版,2012,14(11)。
论文作者:陈艺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单元论文; 课文论文; 目标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