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论文_俞慧,李磊,钱伟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论文_俞慧,李磊,钱伟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244000)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需求,尤其是电力资源,随着国民经济与电网的发展,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输变电设备数量增加,由于输电设备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的可靠性压力提高,而另一个方面,电力的人力资源相对显得少,维护力量的发展相对电网规模的发展较少,因此各大电力企业纷纷开始致力于研究设备的风险评估的差异化运维策略。

关键词:变电风险评估 变电风险评价 差异化运维研究

引言:变电运维一体化就是指变电运行专业在之前的设备巡视、倒闸等操作等传统的变电运维业务的基础之上,将带电检测及清扫、消缺易损耗件的更换维护性检修业务。在这样的模式下,维修技能对维修业务的要求和作业过程风险如何控制、作业质量等保证是影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能否得到落实的成功的关键点。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相关的难点分析

1.变电运维一体化。我们国家的电网运维是定期进行检查的,并且由专业的电网运维检修人员进行。相对来说工作强度大,受影响的因素也很多,运维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维护,相对来说效率低下,价值一些人责任心不够,有的甚至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对存在的电网故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一旦故障发生蔓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电网事故。而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应用就是将这个模式对电网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划分,提高其电网运维效率,实现节约成本,保障电网的有效、稳定的运营。

2.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实践过程中难点分析。电网在变电运维一体化主要有以下的难点,第一,在电网运维一体化工作过程中,对其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他们需要同时做变电检修和运维的工作内容,如果这类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则容易在变电检修和运维工作上出现问题,影响电网的运行和安全。第二,现场作业安全控制难度较大,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开始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先对电网和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电网和电网运维设备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保证其运作的合理性,需要将科学的变电运维方案提前制定出来,在现场的变电运维过程中做到安全工作。第三,运维和电网检修的工作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电网运维管理是复杂且具有系统化的过程,这就要求相关的运维人员具有非常高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在不同的等级的电网和电力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说明指导书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对电网和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率的检修。

3.运维人员对厂商依赖性强。运维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熟悉一个厂商的维护工具,而自动化厂商众多,运维人员无法完全掌握所有厂商的工具,造成了其对厂商的严重依赖,工作需要厂商配合。

4.运维作业无法标准化。缺少标准的参数表单及配置原则,运维人员无法确认当前设备的配置参数是否符合要求;由厂商修改的内容,供电局人员无法有效监护是否达到目标或者超出作业范围。

5.专业管理难以有效开展。不同厂商对参数的定义各异,专业管理上难以编制标准的配置参数表单,难以制定统一的参数配置原则,既不便于监管,也无法建立一个地区变电站设备的配置库供归档、查询和审核,管理力度若。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管控实践

在当前运维工作中,因受限于厂商设备和私有工具的特性,工作流程难以标准化。但一体化运维管理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广东电网深入研究了运维作业模式,提出了一套标准化作业流程:

1.步骤一:在线召唤设备实际运行所使用的配置信息;

2.步骤二:对所召唤的配置信息进行备份;

3.步骤三:按照作业表单修改配置信息并保存;

4.步骤四:由配置工具检查本次修改的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5.步骤五:发布本次修改后的配置到相应设备,由配置工具下发相关命令使配置生效;

6.步骤六:待设备正常运行后,在线校核设备配置信息与本次配置的结果,判断是否一致

7.步骤七:将本次配置的正确结果进行备份;

8.步骤八:打印本次作业的修改记录,供维护人员确认;导出设备参数表单,进行归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上述作业流程在作业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1)作业前获取的是设备实际的运行参数,而非历史备份,保证了配置信息的正确性。

(2)作业过程中有明确的备份、保存要求,提供了有效的断点,配置出错后能有效返回

(3)作业结束后会召唤设备当前运行的实际参数,与本次配置的参数进行校核,保证本次配置结果正确下发。

(4)作业过程全信息记录,能够查询到所有作业记录。

通过上述措施,实现了以一套标准模式来进行不同设备、不同目标的维护作业,使得运维工作的效率和管控的有效性得到极大提升。

三、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方面的建议

1.重视运行维护管理方面人才队伍的建设。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是继保及自动化和通信等专业的高度融合,当继电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交换机等出现异常或故障时,运行工作人员就必须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现场对设备异常或故障作出判断,对发生故障的部位及原因进行分析,并要考虑到相关的设备若停用会不会影响到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有一个相应的提高与适应的过程,所以建设一支具备新观念、新思维,同时也要具备很高继保、自动化以及通信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如果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只是单纯依赖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服务,对于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2.完善变电站监控系统功能。在变电站中,因为监控系统还未实现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所以造成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画面不兼容,导致后台厂家所设置的监控画面无法统一。特别是当所有信息量的上报方式都采用报文时,将会对如何规范信息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此外,也要规范和明确设置在监控后台软压板上的保护装置,所以制定统一的规范及标准,以进一步提高运行维护的工作效率。

3.加强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控。定期举办运行维护一体工作推进评估等专题会议,深入研究运行维护一体存在的安全风险,针对人员调整、应急处置、业务整合、运维质量控制、现场安全管控等业务开展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全面进行管理诊断、效能评估、指导纠偏、督促执行。确保运行维护存在的风险可控、能控、在控。

结语:在综合考虑各地区电网结构、变电站地理分布图及道路状况与通讯等因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运行监控效率,运行维护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电网发展的需要.变电站运行维护也必须跟上和主动适应这样的变化,一定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的调整思维方式,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 周卫,缪升,屈俊童,张瑶.电网系统气象灾害的精细化预警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2)

[2] 喇元,王红斌,陈忠东.基于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的研究[J]. 广东电力. 2010(10)

[3] 夏建矿,庄平,刘刚,贺同军.变电检修室备品备件管理系统研究[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6(06)

[4] 马燕,李互刚,刘治军,徐兆国,李丽.基于自整定模糊PI控制的光伏逆变器仿真研究[J]. 国网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5] 张建业,王旭,张书嘉.电网系统的等级防护建设要点:适度化保护思想[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9(30)

[6] 马洪顺.基于能量运动的本质安全理论分析与应用——现场作业风险管控篇[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6(05)

[7] 曹一家,何杰,黄小庆,张志丹.物联网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J].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2(03)

[8] 杨莉萍.加强业务部风险管控能力建设的研究——基于中国电财江苏业务部的实践[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10(11)

[9] 白少波,赵军,蒋浩,薛志伟,白小楠.西北地区电网系统失稳事故分析[J]. 陕西电力. 2011(05)

[10] 郭创新,高振兴,张金江,毕建权.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检修资产管理[J].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0(04)

论文作者:俞慧,李磊,钱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  ;  ;  ;  ;  ;  ;  ;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论文_俞慧,李磊,钱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