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_基层党组织论文

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_基层党组织论文

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党组织论文,组织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它传承着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来积淀的优秀文化传统,针对了目前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汲取现代管理科学的新经验、新理念,以优化基层党组织软环境建设为切入口,在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探索基层党建新的激活点,使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活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一、什么是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

文化是什么?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本文描述的“组织文化”是一个包含了政党学、文化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内容的新命题,基层党建在新形势下实践的需要和不断深入提出的、并有初步实践的一个新的命题。

文化的理念,在现代管理科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成功的管理必须依赖文化的配合。“组织文化”研究是由企业管理引发、并逐步向社会管理拓展的现代管理学分支。我们可对“组织文化”作这样的界定:它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使命、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影响着组织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这种文化可以是在组织的关键人物倡导下有意识地创造的,也有可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发展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组织文化”是党的优良传统、使命目标、工作作风,与基层党组织所在地区、单位、部门的环境特点相结合,形成的共产党员及其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团队精神和价值观,以及党组织覆盖对象的集体性格和形象符号。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建设是《党章》在组织文化上的现实化;是社会先进文化在党的基层组织内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秀传统的时代表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它以统一、有力、高昂的文化力量,对基层党组织及其所在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起到巨大的创新和推动作用。

二、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从文化特征、科学管理和党的历史角度看,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是可行的

对一个组织而言,文化与群体行为是共生的,有组织就有群体行为,就存在文化现象。基层党组织规模虽然有大有小,但同样具备组织的基本特征,同样存在文化的差异性,因而可以按照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路,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堡垒作用,寻找一条科学管理之路。

科学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广泛实践告诉我们,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组织建设的最高境界是文化建设,组织建设也只有融入了文化的内涵其管理才是最具有持久性的。以什么样的文化来带动、约束、凝聚组织中的人,将对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的文化,只有不断开拓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力,只有努力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党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历史、理论建设的历史、制度建设的历史,也是文化建设的历史。

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对生活在基层党组织中的每一位党员来说,不仅共享着加入党组织所带来的执政资源,更加共享着党组织的文化资源,而且,后者更应该成为每一位党员加入党组织的源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积极地探索、努力地开发基层党组织的文化资源,使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更集中,群众对党组织的向心力更强烈,对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更上一层楼,促进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的实用价值。

2、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仅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真实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方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综观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为党的建设注入新活力、寻找新方法。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就是按照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的要求,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的一种尝试。

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

平心而论,这些年我们在加强基层党建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各种活动搞得不少,各类考核也连续不断,但客观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不少做法主要停留在形式层面,不能从内容上满足广大党员的要求,对群众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

党的基层组织除了完成党章规定的八项基本任务外,还在社区、企业(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保证、监督、引导、协助、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等不同的职能。因此,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推进基层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成为当务之急。党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善于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善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增强党自我管理和社会反应的能力。

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的新型载体。据中共上海市委组织的调查,到上世纪末,上海共有党组织67085个,其中党委3336个,党总支3921个,党支部59828个;党组织在1990年代增加比较迅速,增幅达9.4%,同期党员数的增幅为21.62%。随着都市化的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海党组织呈现社区党组织和第三产业党组织数量猛增、比重跃升的态势,在农村乡镇党组织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社区党组织在上世纪末的10年间增加了8.3%,第三产业党组织已占到49.44%,跃至首位。

调查显示,由于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党员经济状况的分化,党内不同利益群体交织,党员老龄化的趋势,党员整体文化素质等因素的作用,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存于党内,良莠不齐。在一次上海党员思想状况专题调查中,有9.8%的党员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有12.5%的党员对国有企业改革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有39.6%的党员认为党内的主要问题是党员中存在着不同的信仰危机;有2.3%的党员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已经过时;有11%的党员不愿意承担党员义务;有2.1%的党员希望退党。同样的调查还显示出约半数比例的党员认为党组织活动不新颖、效果不好;对党组织的服务不够满意;党组织政治思想工作的功能有待强化等。

以上这些数据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进入新时期,一方面基层党的组织数和党员数迅速扩大,但同时组织的结构与分布出现新变化,基层党组织虽说整体上具有凝聚力、战斗力,但组织体系构建和功能发挥还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党员思想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手段的有效性越来越弱,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缺乏新的思路和载体。分析研究上述调查显现出来的问题,可以发现很多情况都与“组织文化”薄弱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索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建设

1、“组织文化”的内容

比较世界上管理科学对“组织文化”的研究可以发现,其核心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文化,其中包括领导人的素质,组织成员的专门知识与各类能力,组织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是群体的文化,其中包括共同的信仰与目标、行为准则、人际关系、学习与创新的环境等;三是组织的特征,包括标识、使命、战略目标、组织架构等。

2、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的建设应该在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科学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各单位、各部门的特点,创出自己的特色。其大致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1)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年轻化的基层党组织领导人队伍为目标,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素养。

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首要因素是不断提高带头人的素质培养。目前,这支队伍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总体年龄偏大,活力不足,后继乏人。上海5万多基层党支部书记中,年龄在46岁以上的超过60%,不少人存在不会做、不想做、不敢做的现象。因此,必须从适应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党管干部向党管人才的转变的角度,通过培养、调整、充实等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人队伍建设。应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党在新时期的人才政策为出发点,以任职资格为基础,以以往业绩为前提,以群众评议或专业评价为依据,以确认上岗目标为核心,加强党务工作的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一大批年轻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的基层组织中来,通过一定的程序选拔到基层党组织领导人的岗位上去。

队伍建设中应逐步通过教育、培养、引导,把提高带头人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带头人素养的核心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工作作风、性格个性、个人形象等综合因素,带头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

带头人素养的塑造不仅是基层党组织的任务,上级党组织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上,在班子的搭配上首先要引起重视。

(2)、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与目标为重点,树立基层党组织的信念特征。

我们在推进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时,要在树立信念、包括确立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目标上下功夫。

基层党组织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一句口号,例如党的组织部门的核心价值观是“公道正派”四个字,属上海宣传文化系统的上海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是十六个字:精致服务,至诚合作,引领学习,激扬智慧。作为基层党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口号不是仅仅放在嘴上喊喊、开会时墙上挂挂的,它是一种浓缩的游戏规则和行为规范,是“组织文化”中的精髓。它源于组织中的党员,得到共同的认可,必须共同遵守。

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形式上可以和本单位、本部门的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但起标点应该高于本单位、本部门一般的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是具体的,具有操作性;核心价值观需要反复传播,它不像党的纪律那么具有刚性和罚则,它往往以传播的方式,在教育、培训、组织生活、民主生活过程中,通过认知、比对、交流实现认同。基层党组织的目标是指在党的总目标指导下的具体工作目标。目标管理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薄弱点。基层党组织目标应包括党内工作目标和事业推动目标,还可包括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达标争优等诸多分类目标。目标是有阶段性的,可大可小,但只要有目标,就可以进行考核,就可以一步一步向前走。

(3)、以改进培训机制、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特点,营造基层党组织的学习环境。

基层党组织学习环境的营造,首先要完善以需为本的党内培训机制,有效地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文化程度、专业技能以及新知识新理念。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为人民办事的能力上,党组织以往的培训往往侧重于政治,而认为业务、技能的培训是行政或业务部门的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务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仅仅满足于此,而且采取灌输式的学习方法,常常会使不少党员觉得基层党组织的学习离自己生活与事业很远。基层党组织的学习环境,首先要从党员的根本需求出发,让党员觉得组织是提升人的境界、发展人的潜能、培养人的技能的熔炉。

基层党组织学习环境的营造还应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形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是如何使一个组织具备终身的自我学习能力,如何通过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

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读书、培训、学文件,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有三个最明显的特性:第一是宽泛性。任何一种能够充实自己知识的方法都是学习,坐在一起讨论、与朋友交流、乃至接受别人的训斥也是一种学习;第二是自主性。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尤其强调自主的学习;这种学习是我要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要我学;第三是反思性。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它要求对学来的东西进行系统的思考,并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进行改革和创新。

基层党组织的学习环境建设应该紧紧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在完善以需为本的培训机制的情况下,把传统的学习向创建学习型组织方面转化。

(4)、以“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沟通氛围。

以人为本的沟通体系是“组织文化”的重要一环,有一个宽容、信赖与合作的人际环境,让组织成员能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所有表达的意见和信息能在一个多元回复式的沟通体系中不受阻滞,这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明显标志。我们党有一个很好的制度,那就是民主集中制;有一个良好的载体,那就是近年来各级组织大力推进的、被称为民主基本功的“凝聚力工程”。

马克思曾经预言,个体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前提,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从现代人的内心需求来说,愈自由就愈需要沟通,愈沟通就愈需要自由。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核心内容的“凝聚力工程”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党组织的沟通氛围体现在“凝聚力工程”上,就是在组织内部的管理上和党员联系群众上都能折射出文化的力量。

在现代化条件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工程”,必须符合现代人的心理特征和客观需求,有充分信赖与合作的心态和思想准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民主管理和监督。要充分把握组织中不同人群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兴趣、共同特长爱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特长,并且根据这些共同特点来实施管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逐步形成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体制的操作模式。

(5)、以营造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要旨,突现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机制。

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我们党在对各项事务的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严密的程序,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保障。但事业要谋求进一步发展,其灵魂只有创新。十六大报告中有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要创新就必然会有冲突和桎梏,创新也完全有可能会失败,在我们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中,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机制,基层党建工作就不可能充满活力;如果组织中没有对创新的容错,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创新失败者就受排斥、受压制,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就不可能对各类优秀人才有吸引力。

带头人素养、信念特征、学习环境、沟通氛围、创新机制,这五种成份构成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我们作这样的归纳可能还是不够全面的,有待于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研究,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对待,任何一个方面的弱化都会影响整个“组织文化”的建设。

四、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应针对所在单位与部门的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应该对所在单位与部门的改革、发展、稳定起促进和保障作用。在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1、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应该服从于党的章程、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单位或部门文化强有力的推进者

代表着先进文化的中国共产党,其本身就在发展中完善了“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组织的标识、纲领、使命、奋斗目标等无一不备。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必须明确定位,目的在于增强基层党组织吸引人、凝聚人、发展人的功能,应该服从党的章程、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党的旗帜、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去建设基层组织的队伍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

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除了在党组织内部开展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推进党组织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文化建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与单位、部门的业务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建设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心工作而单独展开,虽然本文没有涉及单位或部门文化的建设,但把两者割裂开来是背离实际情况的,也是很难操作的。我们归纳的“五种成份”是针对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和组织环境、组织能力建设,为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建设,完全可能也完全应该与党组织所在单位或部门的文化建设同步,党组织成为单位或部门文化强有力的推进者。在这种情况下,以基层单位为范围的党的组织(支部、总支、党委)都适用本文所指的“基层党组织”。

2、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不是一帖万灵药,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推进方式,防止泛化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建设其作用和意义在于:从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力出发,提高其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党在社会、群众中的公认度,促进党组织所在单位或部门核心竞争力的加强。

尽管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的前景十分迷人,但如果把他视为一帖万灵药来取代我们党很多优秀的工作方式是不可取的。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手段。因此,对党员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从中国国情来看,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政治、社会、经济的改革还没有达到同步协调,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在达种情况下,先进的管理理论在中国这片土壤里生根的基础怎么样、需求怎么样?我们必须对现状做出判断。如果在一个党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基层党组织,在一个信息闭塞、生活贫困、远离都市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在一个刚刚建立的基层党组织,则重点还不是文化建设,是制度建设。“组织文化”建设一般应该在知识管理的层面展开。

3、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应防止政令式、运动式的推进

政令式、运动式的推进是我们目前工作中的一种常态手段,但其效果常常不如人意。文化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文化”建设不能用传统的政令式、运动式来推行,而应以文化传播的方式来培育,多采取专家指导、上下结合、理解在先、以人为本、成熟发展的方式,这也是“组织文化”学说在企业内成功推进的基本轨迹。

因此,在回答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如何开展这一问题时,在满足了“能做”和“要做”这两个方面(即条件层次和需求层次),实行分类指导后,还要注意推进的方式方法。不能再是上级下达文件,领导年初动员,设定几个指标,穿插几次培训,年末座谈验收。应注意文化传播的特性,充分发挥党的理论工作者(专家)和党建研究部门(专业机构)的作用,采用“点到点渗透,点到面辐射”的办法,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组织文化”建设。

4、组织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指望在一朝一夕看到成效

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它几乎囊括了组织管理中所有重要的因素,如人、组织、决策、沟通、技术等等。因此,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个持续的修炼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意识的强化过程,它同样具备长期性、修炼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是需要时日的,要防止陷入立竿见影的误区。“组织文化”建设是组织更好生存发展的手段,应贯穿于组织管理的始终。如果没有一定的长远眼光,“组织文化”建设是很难实现最终目标的。

标签:;  ;  ;  ;  

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_基层党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