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全
韩城矿务局总医院放射科,陕西 韩城715400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管率在诊断“颈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 200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部分脊髓型颈椎患者共78例。对其颈椎X线侧位片及MRI片的C3-7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进行了测量,并对其比值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患者的颈椎X线侧位片,MRI片的C3-7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进行了测量,其均数(X)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比值(A/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管率能够可靠地判断椎管狭窄,是临床上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管率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一个促发因素,也是急性颈髓损伤容易发生的一个原因。在X线侧位片上,颈椎管与其相应椎体矢状面直径的比率称为颈椎管率[1]。临床上通过对颈椎X线侧位片的测量,用比值法能简单判断有无颈椎管狭窄。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为探讨颈椎管率评估颈椎管狭窄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0年1月~ 200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部分脊髓型颈椎患者,调取入院后术前检查的颈椎侧位X线片。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人共78例,其中男性45例,女33例,年龄29岁~68岁,平均年龄(43.2±6.1)岁。
1.2排除标准 颈椎椎体缺失、先天畸形;颈椎外伤、骨折、脱位;颈椎、颈部软组织肿瘤、结核;颈椎有外科手术史;严重骨质疏松;有严重心、肝、肾、血液及神经系统等原发疾病;妊娠妇女。
1.3测量指标及方法 78例患者均拍了颈椎侧位X线片及核磁片,并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了C3-7的椎管、椎体矢状径,并对所测数据及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的比值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用游标卡尺对X线侧位片及MRI片的每一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均进行了测量(单位mm),椎管矢状径即由椎体后缘中点到椎板棘突结合部内侧皮质的最短连线,椎体矢状径由椎体前缘中点至后缘中点连线。其中核磁片测量T1加权中矢位像。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对45例男性,33例女性的颈椎X线侧位片,MRI片的C3-7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进行了测量,其均数(X)及比值(A/B)均数。详见表1、表2及表3。
表1 45例男性患者椎体矢状径,椎管矢状径的x(—)(mm)
注:p>0.05
3讨论
由于某些因素所致,与退变因素无关的椎管普遍性狭窄。它早期可以无任何症状,半年以后随着颈椎退变过程的发生,可逐渐出现脊髓压迫症状为此,许多学者为了判断颈椎管狭窄对颈椎X线侧位片进行了椎管与椎体矢状径的测量。[2]早在20世纪有学者使用X线测量颈椎C3-7的各节段椎管矢状径及椎体矢状径,并以两者比值定义为颈椎管率。经过循证医学的发展,已经证实该指标具有科学性,如当颈椎管率小于0.75时,对诊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有较好实用性[3}。
本组对78例患者,用游标卡尺分别对X线侧位片、MRI片的C3-7进行了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的测量,从表1及表2可以看出,X线片及MRI片所测值均数不同,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我们分析认为,椎管矢状径和椎体矢状径在临床使用中准确性受到照射距离、暗盒距离、性别、放射医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鉴别生理性颈椎管狭窄临床价值不大。从表3可以看出,用X线片及MRI片所测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的比值(A/B),经统计学计算,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颈椎管率消除了X线片由于靶距等不同的影响,消除了放大作用。
总之在脊髓型颈椎患者中,单纯从X线侧位片测量椎管矢状径的大小,不能准确判断椎管狭窄,而颈椎管率能够可靠地判断椎管狭窄,是临床上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杰,胡有谷,刘宗礼等.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评估退行性颈椎管狭窄[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3):145-149.
[2] 党耕町,王超,陈仲强等.“比值法”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C].//2009年全国颈椎病诊断与治疗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67-70.
[3]周秉文.颈肩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82
论文作者:孙福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4
标签:颈椎论文; 椎管论文; 椎体论文; 测量论文; 比值论文; 统计学论文; 进行了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