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敏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八小学校 635000
【摘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小学的教学活动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性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小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定相应的教学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想所学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094-01
引言: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加深,我国的教育活动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学校的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模式逐渐的向着素质教育模式改变,同时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来进行,并且对于学生的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引导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针对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1小学数学课堂创设的问题情境存在漏洞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小学教学活动来说,其是帮助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学习基础可以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提供方便,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数学学科的培养,以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创建时,需要认清其存在的漏洞,对于提问的问题要契合实际生活,同时从多个角度对于学生进行提问,认清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现状。
1.1问题情境不切生活实际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为教师提问的问题不切合实际,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会对于学生进行有效问题的情景预设,但是教师对于预设的问题存在一定的误区,即是设计的问题不与实际生活相挂钩,使得学生无法联系实际生活,对于学生在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阻碍。
1.2创设问题情境方式不佳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数学的特性逻辑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枯燥,所以教师采用情境预设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有效问题的情境预设中,部分教师存在无法灵活运用的问题,其对于数学问题首先不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其次在情境预设上,进行模仿,同时没有创新性,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和感受过的预设情境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使得教学方法的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设问题情境方式不佳的问题需要加以改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1.3不能从多方面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创设的情景模式不能联系实际,就会使在教学方法显得单一,而对于学生的培养来说,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其综合素质,同时进行数学学科的有效情景创设也是如此。教师需要使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依据及原则
2.1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教师进行学生的有效情景预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几点原则,其一为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定,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育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的身心都在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设定情境的过程中,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里,多以动画情景进行预设。
2.2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小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帮其将问题简单化,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设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的学科,所有的教学知识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可以违背相应的原则,一定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培养。
2.3依据学生的年龄情况
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存在多个年级,所以有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因此在对于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设置问题,在数学教学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进行情境创设,对于年龄教学的学生,需要创设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进行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
3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3.1全面性原则
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即是教师在预小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时,多喜欢与自己较为熟悉的,课堂学生认真态度积极的学生互动,但是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中,教师要进行全面性原则,对于全部学生进行整体了解,从而设定符合全部学生情况的问题,使其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3.2趣味性则原则
对于小学生来说,推动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即是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时,需要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因此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情境时,需要遵循趣味性的原则,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4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4.1激疑引趣设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进而通过创设比较新颖的、趣味十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被问题情境所吸引,认真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尝试利用新旧知识来解答问题。教师适当地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题思路,促使学生一步步解答问题,同时也将深入理解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4.2旧中引新设情境
在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对于数学学科连贯性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其有着连贯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使用旧中引新设情境模式,通过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回忆,以此带出新的学习知识,即帮助学生回顾了所学知识,同时也获取了新知识。
5总结: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为了发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的最大效用,就需要教师坚持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分层性、现实性,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岑忠.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
[2]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学困生能力提升为基本对象[J].孙子涵.学周刊.2017(34)
论文作者:庞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活动中论文; 知识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