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环境治理的低碳审计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治理论文,国家论文,低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全球碳预算》,2012年化石燃料的最大排放源及最高增长率均为中国,分别占27%、5.9%。此外,碳交易的兴起使受托参与碳金融市场经济责任鉴证的低碳审计呼声日益高涨。“气候经济学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也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低碳引领。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低碳经济的发展及国际碳关税的逐步酝酿、碳金融市场的不断推进,使得低碳审计势在必行。低碳审计将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免疫系统”作用,借助审计方法对碳信息披露、碳排放、产品“碳足迹”、低碳的社会责任以及CDM项目等进行鉴证,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深化国家环境治理能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低碳审计服务国家环境治理 低碳审计是国家环境治理的工具。我国当前的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强调多元主体,即国家机关是治理主体,人民以及社会、经济组织等都是参与主体。通过政府、社会、市场三者间的协调,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实现国家环境治理的最终目的。笔者从国家环境治理的不同主体出发,将环境治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国家机关——顶层设计、社会组织——社会监督、经济组织——基层建设,分别对应不同的低碳审计主体(如图1所示),探讨低碳审计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一)国家低碳审计——顶层设计 政府在国家环境治理主体中占主导地位,低碳审计中国家审计部门与国家环境治理的联系最为紧密,对国家环境治理“善治”转变的作用最为突出。从低碳审计的角度看,国家审计在国家环境治理中主要是对低碳审计进行顶层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审计法规,使低碳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在报表中披露节能减排及环保项目投资等信息。二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察,通过国家低碳审计的威慑作用,防止因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弱化低碳政策的效果。三是进行政府碳管理绩效审计,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监控,专款专用,使低碳资金配置更有效率。 低碳审计不仅要发挥监察职能,更要重视“治理”职能,这也是现代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下审计职能的新变化。发挥“治理”职能要求国家审计机关在致力于低碳审计的顶层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国家审计机关自身,还应将审计置于国家环境治理的体系下,加强与上层建筑各部门的联系,发挥上下联动作用,共同推动国家环境治理的发展。 (二)社会低碳审计——社会监督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了“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因此社会审计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社会低碳审计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CPA)接受委托、独立执业、依法对企业进行碳盘查。社会低碳审计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社会低碳化监督。 社会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动社会组织的力量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合规性”审查,即审核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和国际低碳标准,对低碳消费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关于低碳经营的内控体系是否健全。由此可见,开展社会低碳审计是审计以社会组织的形式参与国家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运用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企业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三)内部低碳审计——基层建设 相较于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低碳审计根植于企业又相对独立,对企业业务最为熟悉,能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审计意见。 通过内部低碳审计,可以为国家环境治理奠定基础,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了解企业的能耗情况,做好“碳资产”盘查管理,掌握并提供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决策提供客观数据;二是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问题,通过掌握众多企业的内部碳审计报告,发现企业在能耗利用方面的规律及缺陷,为国家进一步改善能源利用状况,提出治理方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下开展低碳审计的内涵及程序 (一)低碳审计的内涵 低碳审计的关键在于,在已界定的时间空间内对碳足迹进行计算。其结果可以作为碳排放清单,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源和信息,也可以作为一份完整的用以公开碳排放信息的低碳审计报告。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下进行低碳审计的总体目标可归纳为遵循性目标,即通过低碳审计使企业的碳管理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达到预期的减排目标;同时使企业的碳排放计量及其披露符合国际标准。 (二)低碳审计的程序 不同审计主体开展审计的程序有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政府低碳审计侧重于对低碳政策制定执行情况的审计、对为发展低碳经济以及节能减排而进行的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的审计等;社会审计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的低碳情况进行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则着眼于产品的低碳审计。笔者以企业内部低碳审计流程为例,对开展低碳审计的关键步骤进行探索。低碳审计是企业碳管理的基础环节,应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量化和报告企业碳排放。 1.确定低碳审计项目 企业内部低碳审计主要是对碳燃料使用及排放情况进行的专项审计,由于不同企业的碳燃料使用及排放情况不一,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及相关资料,合理确定低碳审计项目。找到企业能源管理的薄弱环节,要求低碳审计人员关注企业的日常经营。可通过建立相关的能源指标体系,对薄弱环节单独列示,确定低碳审计项目,找到节能减排的潜力所在。通过所掌握的能耗情况以及所列示的能耗薄弱环节,反映本企业在对国家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国家环境治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识别碳排放源 识别碳排放源是低碳审计的前提和关键。低碳审计中的“碳”是温室气体(即《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的代指。 3.选定低碳审计产品 选择低碳审计的产品时应充分考虑项目审计的目标,即为企业找到节能减排的潜力所在,因此要综合考虑各项产品的减排空间、企业的减排战略及利益相关者等。在确定了审计产品后,为便于计算和理解还需要为选定的产品指定功能单位,也就是实现单位和口径的统一。 4.确定低碳审计边界与基准年 企业内部低碳审计边界包括组织边界和营运边界。组织边界主要是从组织结构角度界定内部低碳审计边界,营运边界则是从企业的经营范围对低碳审计边界进行确定。低碳审计中设立基准年主要是便于企业对各低碳减排方案进行比较,在实际中,企业往往将首编碳排放清单的年份确立为基准年。但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改进,如当企业发生重大事项——所有权发生变化时,内部低碳审计边界及基准年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5.收集相关数据计算碳排放量 根据确定的碳排放源收集边界范围内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系数。活动水平数据指包括原料投入、能源消耗、运输环节在内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物料及能源。碳排放量多由能耗量与排放因子相乘而得,因此碳排放因子的选取应尽量准确,为保证计算的可靠性尽量优先选择初级(实地测量)数据。无法进行现场测量时,在选择次级数据时需甄别来源,尽量使用经评审过的数据,本国系数优先选择,次优选择国际标准。碳排放计算方法分为直接计算与间接计算,但直接计算往往受技术制约,在实践中不常用,实际多采用间接计算,即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IPCC。 6.数据质量控制与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碳排放量后,要对结果进行不确定性检查。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把握好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要提高数据的质量,为此企业应尽量建立能耗数据库,使低碳审计得出的结论更符合企业实际,提出的审计意见更具针对性。 7.编制低碳审计报告 低碳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履行碳排放社会责任情况出具的审计意见,要严格遵守审计标准,以审计程序为基础进行编制。企业内部低碳审计报告更注重碳燃料的使用及排放情况,报告中不仅应包含审计主体、对象、碳排放清单等,还应包括对具有减排潜力的产品及项目提出的建议与措施,这些建议与措施也是进行国家环境治理的重要数据支撑。标签:节能减排论文; 碳排放论文; 国家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中国环境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