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方式变革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社会论文,和谐发展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的消费源于人的需要。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有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恩格斯曾经把人们的消费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人对物质的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它是有限度的;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历史的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要,而“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可见,消费方式及其选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消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时期,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储蓄余额不断增长,个人消费支出稳定增加,社会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由供给制、半供给制消费向市场化消费转变。改变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对居民消费采取“包”和“统”的方法,城乡居民消费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2)由生存需要为主向享受、发展需要转变。从 20世纪90年代开始,居民用于吃、穿、用等实物性消费比值下降,而用于文化教育、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精神文化的消费比值不断上升。据统计,在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58.8%下降到2003年的45.6%。在城镇,从1990年的 54.2%下降到2003年的37.1%。 (3)由传统型消费向超前型消费变化。中国传统的消费观“量入为出”、“崇俭黜奢”。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以及社会对财富和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构,一个优越、富裕、有足够消费能力的社会新富群体正在形成,他们的超前消费与世界消费潮流相一致。这些新富们通过信贷消费,提前实现了购买新车、新房和其他享受型用品的梦想,享受到了更高的生活水准。他们成了消费潮流的创造者和引导者。(4)由国内消费向国际消费进发的趋势。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信息传递速度加快,消费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大城市居民在对国内名牌商品消费获得满足的基础上,开始热衷和追求世界各地的时尚和流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居民也乐于接受国际流行的时尚、款式和消费方式。
社会消费的变化像海潮一样,一潮紧接一潮,一潮高过一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生产的转轨。如80年代末,居民追求彩电、冰箱、洗衣机、加工食品等工业消费品,于是企业大量投入资金抢占市场,我国迅速成为这类产品的生产大国。近年来,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的兴起,加快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的数量粗放经营型低层次方式。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能源、资金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在总体上没有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局面。200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表明:以2001年为例,我国单位产出能耗比单位产出能耗较高的美国高出2.3倍,比单位产出能耗较低的日本高出5.1倍,比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巴西等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58%。钢铁消耗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资源消耗水平,我国单位产出的钢铁消耗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9倍,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两倍以上。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到世界的5%,但煤炭消耗约占世界的30%,电力消耗占13%左右,钢材消耗占25%,水泥约占50%。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发展方式的变革。而发展与消费是不可分的,没有科学的消费观的支持,科学的发展观也不可能彻底和牢固树立起来。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消费方式变革。
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须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
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我国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据有关资料预警,目前世界石油资源仅够开采50年,我国石油资源可开采时间更短,我国蕴藏的丰富煤炭资源也仅够开采80多年,其他金属资源更加短缺。因此,保护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应作为我国发展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从经济循环的链条看,消费是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消费环节的浪费是对能源和资源最大的浪费。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上涌现了一些畸形消费、非法消费。一些“大款”与“公款”把消费引到了过度消费的模式中,流行铺张浪费甚至奢靡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有的是超越现实条件、盲目攀比,有的是斗富摆阔的奢靡消费,还有的是过度包装的蓄意浪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报告: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61.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4.2%。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因此,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引导消费刻不容缓。我们必须用消费的本来面目认识消费,指导消费,减少无效消费、负效消费和各种非理性消费,减少消费环节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健康的损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需要。
1.树立适度消费的理念。适度消费是指在满足生活需要范围之内,不过度地欲求。现代经济学把物质消费分为满足需要的消费和满足欲求的消费,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需要”是人们为了生活必须消费的东西,而“欲求”则是在需要之外,由追求心理上各种满足 (如追求地位上的优越感、满足感、嫉妒、攀比和炫耀等等)而形成的一种需求。需要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而欲求则是无限的。满足需要的消费是一切社会共同具有的,而满足欲求的消费则是工业社会所独有的。“欲求消费”在本质上是一种“异化消费”。因为,本来意义上的正常消费是对使用价值的消费,其目的是满足需要。而异化消费则是使消费与“需要”、“使用价值”相背离,过度地去追求不必要的欲求满足,势必造成巨大的浪费。对于普通人来说,适度消费由支付能力决定,超过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和过度积累的滞后消费都不可取。
2.培养“文化人”,引导消费。文化人是指用高层次文化意识武装的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要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和第一消费力的作用,提高全民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而文化是发展的摇篮,用先进文化来引导消费活动,丰富消费生活的文化内涵,使人们物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从而使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发展和提升,使人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人”。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消费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协调。
3.实行循环经济消费。这是针对资源来说的,要求消费品生产所需资源是可再生的,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生产的消费品应能够循环利用。这种消费理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意旨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收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品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努力做到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以及坚持消费代际公正与代内公正的行为准则:当代人的发展及其需求满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或者同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
其实,在发达国家,民众对环境的日益关注甚至对政治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政治生态的绿色化,导致了环境法律的日益严厉。发达国家竞相制定严厉的产品环境标准,还积极推行标准化的绿色标志认证制度。在“绿色浪潮”不断冲击下,企业生产越来越追求“干净”,环保不仅是企业的基本责任,而且关系企业生死存亡。企业生产消费品,不但要求消费品本身没有污染,而且要求消费品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我国绿色消费已初见端倪,人们开始更多地选择没有污染的生态产品。但是生态消费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企业在清洁生产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绝大多数企业污染处理的目标仍然停留在达标排放,多数产品还是不干净的。另一方面,我国目前也缺少清洁生产的鼓励政策以及相关的环境法规。此外,消费者的生态消费意识也不够强烈,远没有形成一股潮流。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提倡绿色消费,使之成为社会时尚,进而形成庞大的绿色消费者群体,最终达到以市场需求迫使更多的企业实行清洁生产,促使政府下更大的决心解决清洁生产问题。
4.倡导资源节约型消费。节约型消费是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保证全社会有较高福利水平的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这里的“节约”与其传统意义有根本的区别:①节约并不是吝啬,不是该花的钱不花,而是花尽可能少的钱获取更大的效益。②节约不是过苦日子,消费不是铺张浪费,要科学、适度地消费。消费既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又要以人为本、扩大消费、公平消费。③消费不是浪费,节约型消费要避免浪费。消费是必需要的,但要绿色消费、环保消费。其次,这里的“节约”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节约。它是按科学发展观反映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人们在科学、合理、有效地消费后,必定将目光转向富余的资源,投向许多新的、陌生的消费领域,不断延伸出新型的消费种类,从而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节约有三个层面:其一是决策政策层面,其二是技术支持层面,其三是资源使用层面。不同的层面,内容各不相同,又互相联系,甚至相互制约。三者协调,节约的内涵才能完整,节约的效用才能更大。因此,推行节约型消费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是通过政府消费、政府购买等方式,优先选用绿色产品、再生产品,制止资源过度消耗和奢侈消费的现象,为人们的日常消费作示范和引导。二是要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努力实现废充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逐步形成节约型消费方式。三是要大力加强消费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能源资源节约活动,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总之,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伴随人类的需求由物质到精神,由商品到服务,由有形到无形的不断提升,要用科学发展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文明、节约、与国情相适应的消费方式,使之既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