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CI论文看香港科技发展_科技论文

从SCI论文看香港科技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科技发展论文,论文论文,SC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历史上看,1997年以前港英政府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坚信市场机制的力量,主张香港经济和科技发展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而政府则尽量避免采取任何统一计划或管制性措施去干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这种政策下,香港历年来在科研上的投资甚微,在政府架构中甚至都没有设立负责科技发展的主管部门和相应机构,没有长远规划,只有少数几个官方和半官方的部门在从事促进工业科技发展、资助学术研究的工作,导致科研基础相当薄弱。然而在上世纪末,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种政策的弊端就已经严重暴露出来,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在知识经济全球化、邻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的形势下,香港经济发展的固有优势正不断被削弱,香港仅仅依赖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和服务业已难以为继,必须通过发展科技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也证明香港振兴科研实力的决心。本文尝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办法,通过对香港SCI论文的全面分析,从一个侧面来考量香港回归后的科技发展情况,以期对香港地区科技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香港SCI论文的总体情况

在科技论文产出方面,同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地区除了与新加坡相仿外,无法与另外两个地区相提并论,见表1。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归咎于历史原因,20世纪60年代起,港英政府坚信市场机制的力量,主张香港科技发展的方向完全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由此造成香港科技的低速发展。但是,从1995年至2006年期间,香港地区的SCI论文平均增长率为11.03%,仅次于韩国,并且高于我国台湾地区的8.92%,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尤其在回归祖国以后,香港的科技发展更是迎来了新的春天。在某些领域如无机光化学、合成光化学等科研水平世界领先。2003年非典肆虐之际,香港的微生物学家竭力追查病源,进行快速测试,成功找出医治“非典”的方法,为香港赢得了国际声誉。我国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香港科研人员荣获1个一等奖和4个二等奖,显示出香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超卓实力,潜力巨大。

2 香港SCI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能够反映科研领域的广泛程度。在Web of Knowledge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Subject Category Scope Notes将学科细分为171个领域,而所收录香港的70905篇论文覆盖了所有的领域,说明香港科研范围比较广泛。涉及频次较高的领域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关于Engineering和Electrical & Electronic领域发文量最多,是关注度最高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前39位子学科中,并没有出现某类大学科一统天下的局面(如Physics,Chemistry等),而是各大领域都有所涉及,区分度很高。由此可以认为,香港的科研状况是百花齐放,既能够跟踪国际焦点领域,也没有偏废其他重点学科。

3 香港SCI论文的质量情况

论文的数量只是科技发展情况的一个侧面,而另一个重要角度就是论文质量。在文献计量学中,论文的平均被引率是评判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在同一时间段内的同一个学科下,一组论文的平均被引率高于另一组,那么就认为前者的论文质量高于后者。我们选取70905篇论文,按照Web of Knowledge的另一个重要数据库“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所提供的学科大类重新划分,并计算每类学科论文的平均被引情况,然后再与ESI提供的我国台湾地区各类学科平均被引率进行论文质量对比。ESI数据库的选取时间为199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

从表3可以看出,香港地区在几个主要领域的论文平均被引率均高于台湾地区,在交叉学科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论文数量远小于台湾地区的情况下,香港地区SCI论文能够获得较高的被引率,笔者认为是与其积极开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分不开的。从合著论文中可以发现,在1995-2006年间共70905篇论文中,除17184篇属于两岸三地之间的合作外,另有31645篇是与国际合作,占总数的45%,远远高出我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对外合作水平。从表4可以看到,香港的科研合作涉及到美洲、欧洲、亚洲、澳洲的国家,尤其是与英联邦国家的合作比较紧密。香港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合作中提升了自身的科研水平。

我国台湾地区数据出自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4 从香港SCI合著论文看两岸三地科技合作

香港的科技发展也有不足之处,作为一个城市,自身需求的潜力比较有限,所以香港科技发展必须要“立足香港、面向世界、背靠内地”,才能有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回归祖国后,国家非常重视香港的科技发展,多方采取措施发展和扩大内地与香港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从早些时候双方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共同组织北极考察队等,直到2004年5月国家科学技术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签署了“成立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协议”,正式建立了两地科技合作协调机制,构建了两地科技合作的平台,打开了大陆与香港科技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在香港SCI合著论文中,有17184篇文章为两岸三地之间合著,占总数的24%。其中涉及台湾机构的有1115篇。可见相对与大陆合作而言,香港与台湾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要少得多。关于具体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我们选定两岸三地之间17184篇合著论文,将论文中的作者地址字段提出,形成作者所在机构数据库,然后选取高频出现的前20名机构作为样本,根据它们在作者所在机构数据库中的两两合著情况进行合作强度聚类分析,由SPSS软件分析后得到图1。从图中不难发现,在这3类机构中,第一、二类大陆院校科研机构占了绝大部分,而第三类的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是在两岸三地科技合作中比较活跃的院校科研机构。这些院校科研单位的实力在我国都是首屈一指的第一梯队,说明大陆与香港的合作实现了强强联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依据合作强度聚类原则,在大陆与香港的这些合著论文中,香港院校之间的合作强度要大于香港与大陆间的合作强度。换句话说,在这些合著论文中,香港院校更多地仍然是局限在本地院校的合作,而没有实现大范围地与大陆院校合作。类似地,大陆方面也存在同样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科技交流合作,仍然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图1 作者所在机构数据库中两两合作情况

标签:;  ;  ;  

从SCI论文看香港科技发展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