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数学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忽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为此,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着力,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运用实践教学法,提升学生知识理解力
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法的优势在于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试验场,让学生在试验场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提升他们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圆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运用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圆进行切割,从而探寻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创设问题。教师询问学生:“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圆的面积公式,但是我们可以将圆转化成熟悉的图形,你们可以参照多媒体上的图片进行探究!”与此同时,教师打开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观察。第二点,实施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要仔细观察切割后的图形,并分析图形各个边的长度!”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我运用圆规画一个圆,并按照多媒体上的提示,对圆进行切割,并进行拼凑。我发现拼凑后的图形十分接近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为长与宽的乘积,而此特殊的长方形的面积则为圆周长的一半与圆半径的乘积。我通过对书上的圆的面积进行拆解,得到的这个答案与书中的答案一致!”
二、使用合作教学法,增强学生思维发散性
多样性往往孕育着可能性。而学生思维的差异性,会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总导演的作用,积极地创设更为开放的数学问题,为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讲授“圆锥体积公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授课,并创设具有开放性的试题,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求问题的解答方案,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获得良好的合作教学效果。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划分小组。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让小组中的各个成员,进行相互配合,增强小组合作的教学有效性。第二点,创设问题。教师对学生说:“书本上写着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你们如何运用教师提供的这些工具进行证明?”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发放如下的工具,比如,同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与圆锥、天平,带有刻度且含有水的烧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准备具有较为精准的刻度的烧杯!第三点,开展试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时时的关注学生的实验动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增强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小冉说:“我们小组一共探究出三种方式。第一种,分别将空心的圆柱与圆锥放入烧杯中,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呈现三倍关系。第二种,以空心圆锥为盛水物,向空心圆柱中倒水,可以倒三次。第三种,用天平依次测量盛满水的圆柱和圆锥的重量,它们呈现三倍关系。”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本部分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在降低学生思维维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的数学知识理解力,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更为清晰地理解此部分内容,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圆柱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降低学生的思维维度,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升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开课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并询问学生:“根据视频的展示,你们可以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吗?注意观察!”小冉积极地举手说:“我发现圆柱体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而这个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可以运用长宽高的乘积表示,因而底面的面积让我联想到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因而可以直接运用圆面积的求法。最终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为底面积与高的乘积。”
总而言之,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学习规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筱蕾.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
[2]陈德慧.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6(30)
论文作者:管辉权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圆柱论文; 数学论文; 体积论文; 思维论文; 圆锥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