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庐山的真面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米戈的照片_文学论文

今天庐山的真面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米戈的照片_文学论文

今见庐山真面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写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诺贝尔论文,庐山真面目论文,萨拉论文,奖得主论文,写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1月30日,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来到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从巴西总统手中接过了1995年度葡萄牙语文学创作最高等级的奖项卡蒙斯文学奖。毋庸置疑,大器晚成的若泽·萨拉马戈已成为葡萄牙当今文坛最孚众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荣获了葡萄牙各种各样的文学奖,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也多次获奖,引起世界文坛的注目。大量关于他的作品的研究论文的不断问世,各高等院校对其作品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文学评论界的赞赏与读者的欢迎,使萨拉马戈成为本世纪葡萄牙文学史不能不提及的一位经典作家,并被认为是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极少数葡萄牙作家之一。如今这种预测已成为现实,萨拉马戈终于成为以葡萄牙语为母语进行创作的作家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若泽·萨拉马戈1922年11月16日出生于里巴特茹省戈莱加地区阿济尼亚加镇的一个贫困家庭,祖父和父亲皆为农民。他曾在乡下生活过较长一段时间,后随全家移居首都里斯本市。由于家庭经济拮据,17岁中学尚未毕业他就开始工作,当过工人、绘图员、社会保险部门的职员以及翻译。1960年进入科尔出版社,有机会接触到一些葡萄牙知名作家。天禀加勤奋,自学成材的萨拉马戈在他进入该社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得以出版其第一部诗集《可能的诗歌》。从1968年起,他开始为《首都报》、《丰当报》、《里斯本日报》等多种报刊撰写专栏文章。1975年曾出任八个月《新闻日报》副社长职务。1976年开始成为葡萄牙极少数靠写作为生的职业作家。1992年,由里斯本迁至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的住所隐居,专心致力于写作至今。

1947年,萨拉马戈曾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罪孽之地》,但标志着这位杰出小说家真正开始步入文坛的乃是1966年和1970年问世的两部诗集《可能的诗歌》和《或许是欢乐》。几乎在这两部诗集问世的同时,萨拉马戈开始为数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正是这些专栏文章,使萨拉马戈得以崭露头角,引起世人的最初瞩目。这些专栏文章先后结成《这个世界和另外的世界》(1971)、《旅行者的行李》(1973)、《〈里斯本日报〉曾这样认为》(1974)和《札记》(1976)四个集子出版。除诗歌和专栏文章外,萨拉马戈还创作过《夜晚》(1979),《我用这本书来做什么?》(1980)、《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的第二次生命》(1987)和《以上帝的名义》(1992)四个剧本以及《几乎是物体》(1978)、《五种感觉俱全的作诗法》(1979)两部短篇小说集。然而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乃是其长篇小说的创作。1975年和1977年出版的《一九九三年》和《绘画与书法指南》是作家转向长篇小说创作的起点与尝试。三年之后,内容涵盖整整一个世纪的《从地上站起来》成为他第一部获奖作品(1980年度里斯本市奖),为他赢得了声誉。此后,他的一部部长篇小说相继问世,若泽·萨拉马戈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创作的体裁,并因此而在葡萄牙文坛大放异彩。1982年《修道院纪事》一书出版,这部长篇杰作更使萨拉马戈闻名遐迩。富有寓意的讲述,特定的历史社会氛围,惊人的描写能力,诗化的语言,伦理和正义的倾向性,不断出现的民间警句与格言,凡此种种,使《修道院纪事》被视为葡萄牙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里卡多·雷伊斯死亡之年》(1984)是继《修道院纪事》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这部小说把现实与梦幻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把历史的真实与小说的杜撰合为一体,将生命与文学、小说与真实、灵与肉、理想与现实加以融合,体现了作家的世界观。1986年问世的《石筏》纯粹出于一种对未来的假设,在这部作品中,荒诞和神奇被细致地描写得合情合理,在逻辑上显得无可争辩,一切难以置信的现象均被融于日常生活最寻常的事物之中,营造出某种卡夫卡式的氛围。1992年,若泽·萨拉马戈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耶稣基督眼中的福音书》问世,该书后来获得了葡萄牙作家协会颁发的1992年度大奖。《失明症漫记》(1995)讲述的是某地突然发生一种双目失明的奇怪时疫,虽然又突然消失,但已把人们及其文明的主要特点毁灭殆尽。这部作品内容如此冷酷无情,使已经习惯于作家其他作品中的某种抒情和富有诗意色彩的读者深感惊愕。

年届76高龄的若泽·萨拉马戈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去年又推出一部长篇小说《所有的名字》。我们期待并祝愿他在文学创作上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标签:;  ;  ;  ;  ;  ;  ;  ;  

今天庐山的真面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米戈的照片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