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 江苏 南京 210028)
【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大部分患儿以呼吸道表现为主,有咳嗽、发热、呼吸音粗、两肺闻及干湿罗音,重症感染可致肺炎、胸腔积液、肺实变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人群可以发生肺外症状,可发生于呼吸道症状同时、之前或之后。临床中也可见到仅表现为肺外损害的病例而没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1]。支原体感染对泌尿系统的损害占比较少。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引起的肾炎效果较佳,现将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中西医结合;清热利湿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144-02
1.病例介绍
1.1 入院情况
患儿翟某,男,10岁,因“发现肉眼血尿4天,伴发热1天”于2017年6月4号收住入院。患儿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尿,呈洗肉水样,未予特殊重视。昨日起患儿出现发热,就诊门诊,查尿常规:红细胞3+、尿蛋白3+、隐血3+;血常规:白细胞:10.8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9%,淋巴细胞百分比30.4%、C反应蛋白:13mg/L。病程中,患儿近几日稍有流清涕,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慌,无头晕、头痛,无腹痛,无皮疹、水肿,饮食、大便正常,小便量尚可,无尿频、尿急、尿痛。
近期无用药史,既往无类似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输血、手术史。否认肾脏病家族史。
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无出血点、皮疹,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I°肿大,未见异常分泌物,心音有力,两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肾区无叩击痛,全身未见水肿。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溺血(湿热证),西医诊断:血尿待查: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
1.2 诊疗经过
入院后与热毒宁静滴清热解毒,头孢地嗪静滴抗感染,记24小时出入量,监测血压,嘱卧床休息。中医方面,以清热利湿为主要治法,以小蓟饮子加减,中药具体如下:大蓟15g、小蓟小15g、生栀子10g、淡竹叶10g、生地黄10g、当归10g、赤芍10g、生地榆10g、藕节碳10g、蒲黄炭10g、炙麻黄3g、连翘10g、炙甘草3g。
完善检查:尿沉渣:红细胞3189/uL、白细胞71/uL、上皮细胞28/uL、管型0;尿红细胞位相:红细胞计数310万/ml、混合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4h尿钙定量正常范围,24h尿蛋白定量12.9mg/Kg,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血脂正常范围,补体正常范围、免疫球蛋白IgA 3.14g/L。抗O正常范围,血沉25mm/h,咽拭子A型链球菌阴性,乙肝两对半阴性。泌尿系统B超:双侧肾脏皮髓质境界模糊,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回声。左肾静脉未见狭窄。支原体抗体阳性IgM 阳性,中断尿培养阴性。
入院后监测血压正常。入院第2天曾出现双下肢轻度凹陷性肿胀,约1天左右消退。因支原体感染明确,6月6号起加用阿奇霉素口服,后肉眼血尿消失。但入院3天患儿仍发热反复,查胸片:右下肺胸膜下见片状模糊影,停用口服阿奇霉素,改为红霉素静滴抗感染一周。经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儿热退,肉眼血尿消失,无咳嗽咳痰及其他不适。出院三周后随访复查胸片基本吸收,尿常规正常,肾脏B超未见异常回声。随访至今尿常规均正常。
2.讨论
血尿是肾科病人常见的临床表现,如IgA肾病、急慢性肾炎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炎症很常见,不难诊治。但血尿患儿常就诊于肾内科,重视血尿、肾脏系统症状的描述,忽视呼吸道症状,很少做支原体检测,从而忽略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影响治疗效果。此例患儿入院后先于头孢地嗪抗感染治疗,主要考虑到抗细菌治疗,起初并未兼顾抗支原体治疗,后病原学回示支原体感染,才用阿奇霉素口服。且因患儿无咳嗽、喘息等典型的呼吸道感染表现,故即使明确病原体为支原体,也尚未意识到肺炎存在。后因患儿发热反复,查胸片后才明确肺部炎症的同时存在。在以泌尿系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患儿中,往往忽视病原学为支原体,更易漏掉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或因疏忽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延迟。
学者报道[2],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蛋白尿(未达肾病水平),部分病例有水肿、少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症状,部分病例血清补体C3。此例患儿与既往报道基本一致。
3.总结
由于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肾损害起病迅速突然,症状不典型,病程较长[3],故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国内外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约占急性感染后肾炎的21.3%左右,尤其对原因不明的镜下血尿、蛋白尿应高度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在基层医院或者门诊首诊医师,病原学检查往往会忽略支原体的检查。对有血尿患者,可常规检查支原体抗体,且收住入院进一步检查更为合理。
中药在治疗肾脏疾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患儿方剂中,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治则,其中大小蓟甘凉入血分,既可清热凉血止血,又可利尿通淋,是为君药。生地黄、蒲黄、藕节、赤芍助君药凉血止血,并能消瘀,4味药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使血止而不留瘀。热在下焦,宜因势利导,故以淡竹叶;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地榆清热解毒,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尚有防诸药寒凉滞血之功,合而为佐。使以甘草和中调药。患儿因初期有热,加用炙麻黄、连翘疏风清热宣肺。在西药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可使疾病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米文育,王伟红,李立明.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支原体感染[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68-69.
[2]赵成广,李晶,吴玉斌,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小儿急救医学, 2003, 10(4):246-247
[3]徐汉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16,17(2):48-49
作者简介:马圆圆(1988年7月-)女,江苏灌云人,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童呼吸及肾脏病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阮为勇(1967年8月-),男,主任医师,博士,从事儿童呼吸、消化、神经系统疾病及新生儿疾病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马圆圆,阮为勇(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支原体论文; 肺炎论文; 血尿论文; 患儿论文; 肾炎论文; 症状论文; 呼吸道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