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按照住院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是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的结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中药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采用单一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5.0%,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5.0%,没有进行治疗,两天后均自行消失,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22.5%,相比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10-01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产科疾病,指的是女性的生殖器官、盆腔腹膜以及周围结缔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主要是因为患者急性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不明显引起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月经量不正常、痛经、白带增多,甚至是不孕不育等[1],困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患者因为长期炎症使得盆腔器官以及周围组织粘膜增厚,使用抗炎药物治疗时起效不明显,因此,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盆腔炎的8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下是本次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按照住院顺序进行分组,患者经过妇科检查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为20~55岁,平均年龄为(33.6±9.2)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2.6±1.8)年,其中盆腔炎性包块有31例,盆腔积液有4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进行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月经来潮起第一天开始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mg和替硝唑0.8g×200ml,每天1次,疗程为3d,患者经期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治疗在月经干净后3d,在患者下腹部采用中药外敷,并使用纱布固定,在加上红外线在外敷处照射,每次时间为30min,中药成分为黄柏25g、天花粉50g、生南星10g、厚朴10g、陈皮10g、白芷25g、苍术10g、姜黄25g、甘草10g,将其研磨成粉用清水调和。疗程为10d。同时给患者进行中药灌肠,成分为红藤30g、三棱15g、败酱草25g、苦参15g、黄柏20g、蒲公英30g、蛇舌草15g、赤芍8g、元胡15g,煎熬成100ml,去掉药渣后加入普鲁卡因5ml、庆大霉素16万u,温度适宜后进行灌肠,每天1次,疗程为10d。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愈:月经量不正常、痛经、白带增多等症状全部消失,妇科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好转:月经量不正常、痛经、白带增多等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无效:月经量不正常、痛经、白带增多等症状没有改变,妇科检查各项指标没有改变。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上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分析,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对比结果P<0.05表示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采用单一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5.0%,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5.0%,没有进行治疗,两天后均自行消失,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22.5%,相比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患者大部分表现为双侧输卵管炎,长期会使得患者的输卵管内层黏膜黏连,导致患者的管腔狭小或者是闭锁,从而使得患者发生异位妊娠、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疼痛以及不孕不育等疾病。慢性盆腔炎的发生还与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以内分泌失调有关,该病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两种,致病菌包括厌氧菌、革兰阳性菌、阴性菌以及淋球菌[2]。临床上治疗主要是西药治疗,患者会产生耐药性,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中医上认为该病属于正气不足、肝脾肾虚等内侵,强调该病的治疗重在改善血液循环,通经络,疏风散气[3],从根本上进行调理和治疗,避免疾病的再次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盆腔炎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调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采用单一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5.0%,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后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患者的病情痊愈。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5.0%,没有进行治疗,两天后均自行消失,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22.5%,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相比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以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因此,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病情,早日使患者过上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宁宏.慢性盆腔炎的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0(28):408-408.
[2]王满华,王瑜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6,23(10):5795-5796.
[3]柴连梅.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5,23(7):3623-3623.
论文作者:陈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患者论文; 盆腔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发生论文; 妇产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