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信息服务——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党校论文,图书馆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是指:党校图书馆利用自己的馆藏资源或其它信息资源,为党校 的教学和科研,为领导决策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具体方式。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角度看,党 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以书籍、报刊等一次文献的采编、加工和借阅为主 的单一型信息服务模式;以一次文献信息服务为主,以情报刊物、剪报、专题咨询等二、三 次文献信息服务为辅的综合型信息服务模式;以一次文献为基础,以二、三次文献为特色, 以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为主导的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1单一型信息服务模式
传统的单一型信息服务模式,是在我国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流行于50—70年代。 这 一类型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服务方式的被动性
信息服务方式的被动性指党校图书馆被动地为读者提供一次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员的职 责主要是广泛地采购书籍,按图书分类法把图书分类,有秩序地把图书、杂志排好架,等候 读者上门借阅,很少或根本不做资料、信息的压缩整理和主动向读者揭示、传递信息。这种 被动型信息服务方式也制约了党校图书馆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1.2 服务手段的传统性
信息服务手段的传统性指党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的采编、流通、查重和检索等工作环节主要 采用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差错率大。在闭架时,读者找一本书,要翻遍该 类别几乎全部图书卡片才能找到。即使开架,读者要找一本书,也要费很多周折。这种落后 的信息服务手段亟待改变。
1.3 服务内容的滞后性
信息服务内容的滞后性指党校图书馆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传递的速度慢,信息传递的 通道不畅。读者需要的信息经过采编、流通等环节的耽搁,到读者手中的信息,其时效性已 大打折扣。尤其是报刊中的重要信息,等馆员把报刊上架,读者读到时,已觉相见恨晚。
1.4 服务过程的单向性
信息服务过程的单向性指党校图书馆员把采集到的资料、信息提供给读者的过程是单向的 ,而不是双向交互的。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提供信息时,只凭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为 读者提供信息。读者对信息资料的具体需求很难事先反馈到图书馆员那里,满足不了读者对 信息的需求。
1.5 服务资源的封闭性
信息服务资源的封闭性指党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能与其它系统图书馆的信息实行共享和 互补,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党校图书馆缺乏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藏书,但由于信 息服务资源的封闭性,读者难以共享其它地区和系统图书馆的文艺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藏书和 信息。同样,其它地区和系统图书馆也难以共享党校图书馆马列经典、哲学、社会科学方面 的文献和信息。
党校图书馆传统的单一型信息服务模式是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这种信息服务模 式发展到70年代末期,逐渐与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发生矛盾。建立新的信 息服务模式已迫在眉睫。
2综合型信息服务模式
综合型信息服务模式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商品 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综合型信息服务模式克服了单一型信息服务模式的某些局 限,推动了党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综合型信息服务模式主要呈现以下发展态 势:
2.1 服务方式开始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党校图书馆馆员逐渐运用学术专长,开展一 些学术信息的加工整理工作,根据教研人员需要,把分散在图书、报刊和声像资料中的无序 信息压缩、整理,使之有序,编写成题录、文摘、剪报、综述等二、三次文献,主动地提供 给教研人员。
2.2 服务手段开始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在我国,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在许多公共图 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应用。党校系统也开始组织和实施图书馆的多功能和现代化,中央党校图 书馆多次组织各省、地级市图书馆馆长讨论图书馆多功能和现代化问题,并为此发了文件。 我馆已采用微机编目、查重、检索、打印等,部分手工工作已经实现现代化。
2.3 服务内容开始由滞后性向同步性转化。信息服务内容的同步性指信息服务内容的供 给 与读者需求在时间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几乎趋于同步。党校图书馆目前实行的综合型信息服 务模式,无论是一次文献服务,还是二、三次文献服务,都没有最终解决信息服务滞后性问 题。但国内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信息服务的滞后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因此 ,党校图书馆只有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才能完成信息服务内容由滞后向同步性转变。
2.4 服务过程开始由单向性向双向性转变。在单一型信息服务过程中,图书馆有什么信 息,读者就查找什么信息。而在综合型信息服务模式中,信息服务过程是:图书馆员预先了 解读者需求什么信息,然后再按读者需求意向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服务过程开始 呈现双向交互性。信息的供给既可以是一次文献,也可以是二、三次文献。问题的关键是: 馆员自身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只有一专多能,才有能力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 。
2.5 信息资源开始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信息资源的开放性指信息资源对全社会开放 。开放信息资源,读者受益最大。读者可以从本系统、本地区以外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党 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对市级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高校部分教师和科研人员开放信息资 源。在馆领导的协调下,我校读者也能利用高校或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但要完全实现信 息资源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不仅需要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掌握网络技术的馆员 和充足的经费支持。
综合型信息服务模式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知 识经济的兴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综合型信息服务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 21世纪党校干部教育事业对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求。因此,只有建立创新型信息服务模 式,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对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求。
3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所谓创新型服务模式是指以一次性文献信息服务为基础,以二、三次文献信息服务为特色 ,以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为主导的服务模式。这是21世纪党校干部教育事业赋予党校图 书馆的崇高使命。
3.1 服务方式创新
创新型信息服务方式的特点是超前性。超前服务即在对党校教研人员所教课程、科研课题 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专题书目、题录、文摘、综述等二、三次文献提供给有关教 研人员;运用Internet检索相关信息后下载,建立有关数据库,供教研人员运用校园网检索 、使用。超前信息服务方式既使用了馆藏一次文献,也保持了党校图书馆馆员擅长运用二、 三次文献主动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传递信息迅 速的优势,全方位地为教研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3.2 服务手段创新
创新型信息服务手段最突出的标志是运用局域网和Internet进行局部范围文献信息检索和 全球范围文献信息检索。创新型信息服务手段中的手工工作是以运用电脑为前提的。运用电 脑检索信息只是拓展和丰富了信息服务的手段,代替了部分手工工作,而不是取消或代替全 部手工工作。例如,馆员在单一型信息服务模式中只能提供书籍、报刊的印刷版。在综合型 信息服务模式中,馆员除能够提供上述书、报刊的印刷版外,还能为读者提供光盘版,但只 能为读者提供回溯检索服务。而在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中馆员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上述书、报 刊的印刷版、光盘版,而且还能利用Internet网在相应的网址中为读者提供当时、当期的报 刊内容。
3.3 服务内容创新
在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中,服务中的部分信息内容是滞后的,主要信息内容是同步的,但 其发展趋势是实现信息服务内容的完全同步性。所谓服务中部分信息内容滞后是指大部分书 籍和部分报刊尚未出版电子版,无法通过Internet上的相关网址检索,只能查阅其印刷版, 因此,上述印刷版书籍和报刊与已出电子版的书籍和报刊从时间上讲有个时间差,即所谓信 息服务内容的滞后性。但从科技发展的态势来看,出版物不仅出版印刷版,同时出版电子版 。到那时,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服务内容的滞后性问题。
3.4 服务过程创新
在创新型服务模式中,由于馆员自身素质高以及对读者所教课程和科研课题的广泛了解, 基本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即使第一次信息服务不能满足读者需求,馆员也会在短时间内 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广泛的见识,运用现代化的检索手段,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
3.5 服务资源创新
在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中,馆际互借已成为现实,只要接入地区局域网络或系统局域网络 就可以共享对方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可以运用Internet的全球网络,检索全球任何一个站点 的最新信息。某些站点还提供回溯检索,供查阅、下载一些珍贵文献。
总之,创新型信息服务模式不是对单一型信息服务模式和综合型信息服务模式的简单否定 和完全取消,而是在总结党校图书馆发展的前两个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后归纳概括出来的新 型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应该贯穿在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贯穿 在整个信息服务的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