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 643020
摘要:目的:研究对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应用行为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长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72例,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36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差异以及入院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入院4周后,SDS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较低(P<0.05),对照组患在入院8周后,SDS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行为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而且有助于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关键词:行为治疗;老年患者;精神病;长期住院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1]。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自理以及言语表达能力均出现较大的退化,治疗和护理都较困难,在经济、精力等方面给社会和国家带来极大的负担。对于部分家庭而言,由于子女工作较忙,无暇照顾老年精神病患者,所以其一般进行长期住院治疗[2]。本文即研究对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应用行为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72例长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72例,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介于65岁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1+10.8)岁;36例在进行行为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介于65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9+9.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以及其他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此外,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在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的情况下,由其者家属签订知情确认书后方进行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疾病药物以及简单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生活技能、体能以及语言表达等行为治疗,具体行为治疗方案参照朱明荣等人[3]的研究。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通过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以P<0.05表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前后SDSS评分对比分析
由表2可知,进行行为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发生自伤害自杀、不合作以及出走等不良事件各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发生自伤害自杀、不合作、拒绝服药以及出走等不良事件分别有1例、3例、2例和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22%。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对其治疗应该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等多个层面进行。对于老年精神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而言,由于其缺乏必要的亲情关怀,加之自身生理机能等的退化,所以对其进行治疗要主要从精神、人文关怀等多个层面进行。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行为治疗,有助于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进而有助于护理人员与其进行沟通,帮助医生更好的掌握其病情进展,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本文通过行为治疗方法对36例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发现,进行行为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在入院4周后,SDS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较低(P<0.05),而进行常规治疗服务的对照组患者则需要8周,并且研究组患者入院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综上所述,对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行为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而且有助于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1]张星亮,李小云,高玲玲,等. 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01):117-119.
[2]杨丽苹,高长青. 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2015,20(32):134-135.
[3]朱明荣,高洁. 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48-50.
论文作者:代先珍,陈鸿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精神病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论文; 事件论文; 常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