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保障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保障论文,内涵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保障之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缴费型的社保制度中(指社会保险,全文同),她必然就应表现为“多缴多得”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项目上引入个人缴费责任,从而建立了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补助的社保体系。可以说,如同“多劳多得”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分水岭,“多缴多得”毫无疑问是社会保障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多缴多得”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体系。
首先,作为社会保障的思想道德基础,“多缴多得”与“多劳多得”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一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内涵;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劳动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劳动创造财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这既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属于中华民族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保障的思想道德基础,她与不劳而获形成鲜明对照。
其次,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体系,“多缴多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保障之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她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也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彻底扬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社保制度实行的缴费原则是多缴多得,少缴少得,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是相一致的,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体系,又符合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体系,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之魂。
最后,作为社会保障文化的基本内涵,“多缴多得”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建立社会保障之基。“多缴多得”实际上是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建立至今所始终确立和遵循的“缴费与权益对等原则”(the equivalence principle)的中国化。现代社保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它一改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福利制度中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个人责任引入到福利制度框架之中,以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相对于旧体制而言,“个人参与”和“对等原则”实际已成为社会保障文化的重要内涵,它支撑着社会保障大厦,是建立社会保障之基。
原题《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体系——从国际比较视角所作的观察与分析》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社会保障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