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师之道、忠诚与宽恕之道”的理解已经结束_孔子论文

对“大师之道、忠诚与宽恕之道”的理解已经结束_孔子论文

对“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的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夫子论文,之道论文,忠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为什么说忠恕二字就概括了孔子之道的全部内容?

朱熹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待人,将心比心,是仁爱精神的体现,爱人的起点。当弟子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时候,孔子就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回答。恕代表着孔子之道的核心精神,这一点已经说得很多,无需多说。

忠,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曾子说: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要求“为人谋”要忠,要尽己为人,这就包含着责任。一般认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推己及人的消极表现;忠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推己及人的积极表现。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恕主要是待人的原则和对自己行为的一种约束,而忠则还包含着行为的要求。立人、达人,是为人谋的内容,是行为的要求,是对人的责任。

总之,推己及人是总的原则,忠恕是其两个方面的表现;恕体现着爱心,忠则体现着尽责。可以说,忠恕的精神是爱心和尽责。

二 在孔子儒学思想中,责任的意识有很重要的地位。孔子重视自我修养,提倡为己之学,但修养和为己并非独善其身。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修己是为了安人,安百姓;为己同时即是为人。《论语》又记: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说的是人生的责任。在儒家的观念里,人生是负有责任的。这个责任就是弘扬仁道,以安百姓,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为理想社会而奋斗的任重而道远的旅程。这也就是“以天下为己任”。长沮、桀溺批评孔子,劝孔子避世: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泰伯》)

体现出孔子对自身责任的自觉。还有:

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天下之重也。”(《孟子·万章下》)

“亡天下者,匹夫匹妇与有责焉”。(顾炎武:《日知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都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应该说这也是孔子儒家的一种基本精神。

三 儒家论人禽之辨,认为人禽之别在有义。这个“义”,就包含着责任的意思。

对于义,一般的解释是:“义,宜也。”具体说,可释为“正义”、“道义”。《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这里义当作“正义”讲。《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义然后取”。这里“义”与利对举,以“义”为对利取舍的标准,此“义”当作“道义”讲。“义”亦有“公”的意义。《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里的“利”是指“上下交征利”的私利。“义”在这里与私相对,代表公。程子更直接说:“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正义”、“道义”和“公”都属道德范畴。所以一般也常以“道德”释“义”。

义也包含“责任”“义务”的意义。荀子曰: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荀子·王制》)

这里的“义”兼有道德和责任的含义。一方面,社会秩序靠道德来维持,义即指道德。另一方面,有人伦关系就有责任,社会关系的正常维持,有赖于人们各尽其责,义又代表着责任。传统道德的每一项要求也都是一种责任。在家庭,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妻,都有各自的责任;在学校,教师、学生,也各有各自的责任;士、农、工、商,各行各业也都有各自的责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有各在其位,各尽其责的意思在内。《论语·微子》曰: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这段话中讲到君臣之义,也兼有道德和责任的含义。“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中的“义”,可释为道德;“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则可以解释为“君子的出仕,是履行自己的责任(或义务)。”所以“义”兼有道德和责任两义。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义与利对举,离不开义利关系。以“责任”释“义”,则“利”可释为“权利”;义利关系即责任(义务)与权利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上,同样适用处理义利关系的一般原则“先义后利”。

樊迟问仁。(孔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尽责在前,获利在后,这是仁的要求。现代社会中,这仍然是重要的基本原则。政府官员享有一定权力,而此种权力要以尽责为条件,玩忽职守要追究责任,这就是问责制的基本精神。商人以盈利为目的,但也不可背弃商德。制假售假,甚至制售假酒、假药,毒米、毒奶粉,害人性命,就在于唯利是图,完全没有责任意识,不知自己对社会负有责任,所谓“小人喻于利”是也。言论、出版、游行、示威等基本人权,也非绝对。这些权利的行使也应与责任相联系,不负责任地夸大、炒作、煽情、鼓动,是对权利的滥用,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四 以天下为己任,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尧舜其犹病诸”的理想境界,一般人难以理解,更难达到。孔子教人,总从切近处着手,引导受教者逐步提升,下学而上达,臻于理想境界。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从近处做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尽己为人,时常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进而达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义;再进而达于以天下为己任,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由忠于亲情、友情、爱情,推扩提升而达于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就是孔子提出的为仁之方。

由此我们再回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上来。可以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也就是“能近取譬”的一种说法。上面我们说忠恕的精神是爱心和尽责。从此出发,进一步展开,可以看到,这两点正是代表了孔子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德和礼,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两个方面。为政治国,孔子的基本方针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培养君子人格,孔子的基本要求是“文质彬彬”,德礼兼备。孔子儒家之德,即仁;德与礼,亦即仁与礼。这两个方面,仁是内在的道德精神、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仪表;仁是礼的灵魂,礼是落实仁的形式。言仁必言礼,言礼必言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是说不能离仁以言礼;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仁的要求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说不能离礼以言仁。内在的道德精神、情感与外在的行为仪表,两者内外和合成体,不可或缺。与上述爱心和尽责两点联系来看,爱心是仁的核心,而尽责是践礼的要求。

孟子说: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离娄下》)

又说: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尽心上》)

孔子也常讲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合而言之,爱敬之心,即是仁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础;分而言之,仁主爱,礼主敬。以忠恕言之,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爱人的起点;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谈不上爱人。所以恕是仁的表现。忠则与敬相连。孔子说: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论语·卫灵公》)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朱子注:“敬,主一无适之谓。”又“敬,警也。恒自肃警也。”“恭也,慎也。”(《康熙字典》)“敬事”,或“敬业”,谨慎、专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是忠的表现,不敬亦即无忠;行不笃敬,亦无忠信。

对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四书集注》的注说:

“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患,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自此以外,固无余法,而亦无待于推矣。曾子有见于此而难言之,故借学者尽己推己之目以著明之,欲人之易晓也。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

他从道之体用,一本万殊说忠恕。以仁礼言之,仁是人心之所同然,是使人类能会通合一成一体的根本;然而人又各不相同,千差万别。言生活,则分散各殊。言生命,乃见和会合一之大本原。礼的本质,就在在万殊中求和谐。《乐记》曰:

礼者殊事合敬,乐者异文合爱。

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悦,异则相敬。

所以礼中有“和”亦有“别”。仁与礼,于会通中见分别,于分别中见会通。这也即朱子所说一本万殊的道理。

综上所述,忠代表责任和尽己为人,与敬相连;恕,则代表爱人。忠恕之道,体现了爱敬之心;爱和敬又体现着仁和礼的精神,是仁和礼的基础;仁礼又体现一本万殊之道。忠恕、爱敬、仁礼和至诚无息、万物各得其所,一本万殊之道密切相连。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忠恕是直接的行为要求,是为仁之方。由践行忠恕之道,可体认培养爱敬之心;由爱敬之心,进而识仁礼之义和一本万殊之道。这样,从忠恕之道开始,深化开展,即可逐步把握孔子之道。

所以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标签:;  ;  ;  ;  ;  

对“大师之道、忠诚与宽恕之道”的理解已经结束_孔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