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市 200000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出现了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对以往的传统施工技术不能实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能够对工程施工效率进行提升,减少施工流程,控制施工成本,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和完善,探讨其发展的趋势,对日后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发展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基础施工技术
1.1.1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是混凝土灌注桩适用在任何土层、承载力较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当前的混凝土灌注桩桩径在3.5米,孔深度为105米。在灌注桩施工阶段,当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还应用在后压浆技术,成桩之后经过预埋注浆管,采用一定压力将其水泥浆压入到桩底、桩侧,促使对桩侧底泥皮、桩身等实施加筋和固化效应。灌注桩的施工阶段,经过对压浆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桩体积的40%,成本降低的效果十分明显。在沉管灌注桩在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基础上,对其新桩型进行研究,比如说:新技术沉管桩、沉管扩底桩等等。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灌注桩施工也在不断的扩大,为有效的避免因为起吊不当、打桩应力的过高、超静水压力等,造成施工裂缝的问题出现,研究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1.1.2深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
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在近些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在软土地区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下连续墙主要是应用在基坑比较深、环境保护要求各的深基坑工程项目中。在正式施工阶段,我们需要采用实施可拆式锚杆等措施,和锚杆、降水、土方进行同步的进行,对地下连续墙锚固的问题进行解决。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作为一个新趋势,能够有效的提升支护墙刚度的35%以上,而墙厚度可以减薄,墙内的支撑数量也会减少。因为曲线布筋张拉之后,将会出现一定的反拱作用,减少支护墙地的变形,支护墙裂缝较少,对其抗渗性的提升。所以,经过对其施工技术、设计方案的问题处理之后,预应力的地下连续墙也会得到一定发展,内支撑H型钢、钢管、混凝土的支撑等都有应用,布置的方法需要依据基坑的形状,将其划分对撑、圆环式、角撑等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混合的使用。圆形式支撑受力比较合理,可以为挖土提供出较大的空间,深、大基坑的土方开挖阶段,主要是采用了反铲挖土机下坑,以分层、对称、分块和限时的方法进行土方的开挖,对时空的效应影响进行减少,避免支护墙体的变形问题出现。
1.2 混凝土和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指采用了新的Ⅲ级钢筋和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推广,开发研究新型的预应力锚夹具应用,能够为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推广创造出一定的条件。当前大跨度的预应力框架、高层建筑的大开间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应力十分常见,高层建筑的大开间无粘结的预应力楼板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板厚,减低高度,减轻建筑物的自身重量,有着十分显著的优越性特点。
1.2.2钢筋施工技术。在粗钢筋的连接技术中,除去电渣压力焊接以外,还包含了机械连接,机械连接不会受到钢筋化学成分、可焊性、气候等方面的影响,质量十分稳定,没有任何的明火,操作比较简单,施工速度快。特别是直螺纹的连接,能够保证接头强度高于木材的强度,连接套筒通用Ⅱ、Ⅲ级钢筋,这项技术现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钢筋直螺纹的连接,在实际施工中连接标准接头的时候,我们必须把装好的连接套筒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促使套筒的外露丝扣不超出1个完整扣,连接完成就可以了。在接头检验阶段,通常都是由质检人员分批次的检验,按照工程施工试验检测的标准,在接头的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并不超出一个完整丝,每300个接头就为一个,每批的抽验为一,要求钢筋连接质量应该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
2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高科技一直都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方向,积极研发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地下空间的 技术、空间结构的技术。尤其是在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代表的时候,计算机应用可以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信息化服务水平和科学管理进行全面的提升。工业化是现代化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方向,经过标准化、工业化成套技术,对建筑传统生产方法进行改进,全面的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加快建设速度,进而有效的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建筑工业化主要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先导,采用了先进技术、工艺、设备等,对建筑工程的标准水平进行提升,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方法。
2.2 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主要是是沉管灌注桩,在振动、锤击沉管桩的桩基础施工阶段,对新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比如说:新工艺沉管桩、沉管扩底桩、直径为50cm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挖孔桩。近些年已经开挖的直径是3.4米,扩大头的直径高达6米的超大直径挖孔桩,大直径的钢管桩在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地区是应用较多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挤土桩沉桩阶段对影响造成的影响。
CFG桩复地基的施工技术主要是指采用了长螺旋钻孔管内的泵压水泥粉煤灰碎石、褥垫层和桩间土所组成的新型复合型的地基形式,通常是应用在饱和和非饱和的沙土、淤泥等土质中。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都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将原始浇筑面作为装饰面,操作十分简单,还可以有效的尽快施工进度,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日后的维修费用,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奠定坚实基础。钢纤维混凝土主要是在普通的混凝土中,适当的加入一些钢纤维,在经过拌和成为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的问题进行改善,还可以增强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抗裂、耐久的能力,促使脆性混凝土有着良好的延性特点。除此之外,钢纤维的混凝土还有着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所以其使得构件具有比较良好地抗冲击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经过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弥补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抗拉能力不足问题,全面的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工程行业不断的发展,有效的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这就代表了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能够有效的助于推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步,以最小的代价谋求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锁成. 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2).
[2]王耿. 浅析低碳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思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3]刘治亮. 创新技术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30).
[4]李俊峰,黄海清. 论建筑施工技术方法[J]. 江西建材,2011,(3).
论文作者:张华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预应力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