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爱芳 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 212322
【摘要】“以学定教”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与发展规律来调整教师的教学顺序,从而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调整,促使教学策略更加合理。“以学定教”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探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规律,从而让教师在教学时能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环节,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网络,帮助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0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理念与新思想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课堂由原来的“师说生听”变成了“畅所欲言”。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带动课堂学习氛围,并打动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以学定教”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以学生学习进度为准,设置能够发展学生潜能与提高进步空间的教学方式,评价和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他有着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对部分学生来说是门较难的学科。而在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不在畏惧数学,对数学提起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而喜欢上数学也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重难点。为此,根据新课程要求,通过将“以学定教”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帮助数学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一、以学定教的内涵
叶玲早在1995年就已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概念,她认为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当建立在以学生为基础上,选择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思维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让教学方式去适应学生,而非学生适应教学方式。以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课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只有通过坚持“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以学定教”对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以学定教”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学习能力,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展开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而帮助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我们教育追求的教学状态与教学目标。
其次,“以学定教”实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首,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个性的发展与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加勇于表达自己,在课堂中能够畅所欲言,围绕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展开教学,切实践行“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小学数学课堂,坚持“以学定教”,提升教学有效性
1、以学定备,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备课,促进教学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比较复杂,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生的个性、思维、身心发展参差不齐,尤其在教学时不同学生的接受与运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这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进度与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一堂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并且教学活动的设置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深度与学生学习能力决定,而不能主观“自认为”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坚持备课时做到“以生定备”,教师备课时,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决定下节课的课堂内容与教学方向,学会调控课堂进度,当学生普遍出现学习出现问题时,可适当放慢学习进度,阶段性的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将重点难点提出来,为学生展开更加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并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状况,学会取舍,照顾到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做好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开展高效课堂。
古人有云“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这也同样试用于当下教学。学习的实质就是将新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起客观的、实质性的联系,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渗透的过程。而学生通过利用以前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寻求到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网络。而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一定程度上理解所学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知识。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能够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发现并捕捉教学中存在的漏洞,正确面对并解决问题,在教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可以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完成课前预习,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结构,并让学生将在预习时所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空白处,在课堂上对本节知识展开详细讲解,并向学生提问、补充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再解决学生学习中还遇到的疑难之处,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透彻,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关注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的效果。
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方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新学知识,还能够创新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并在一些练习中还能够巩固以往所学知识,将新旧知识相结合。在练习时,教师应教导学生有意识的归纳解题方法,并通过开放类题型,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解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与教师的教学漏洞,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并设置难易不同的课后练习与一些选择性做的练习,帮助优秀的学生有提升空间,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巩固所学,设计多层次的练习,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促使班级学习氛围良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则需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需求与能力展开教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兴趣。
参考文献
[1]沙洪波,and李海涛."以学定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华少年.科学家16(2016).
[2]缪碧清.以学定教,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8,v.4(05):262.
[3]白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高考,2015(12):109-109.
[4]梁冰."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小学)9 (2015):98-99.
[5]阮玉春."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快乐阅读2 (2016).
作者简介
汪爱芳(1981.8.6.)女,江苏丹阳人,本科,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教师,职称: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论文作者:汪爱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有效性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