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状况,并探究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符合纳入条件的80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析患者心理并对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和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72.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于患者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期;心理状况;护理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onvalescenc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s. Methods will conform to the conditions in 80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onvalescenc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and sui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are and satisfaction.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ca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95.00% 95.00%,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nursing total 95.00%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2.50%,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such as anxiety,depression,bad mood,timely guidance,build confidence,help patients recover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for the patient.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Convalescence;Psychological conditions;Nursing methods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心理的因素直接而影响着患者的恢复[1,2],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本次我们对我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症进行护理,旨在改善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及早恢复,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康复科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按入院时间连续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5.5-73.5岁,平均年龄47.32±4.36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5.0-72.5岁,平均年龄47.65±4.3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第四届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脑梗塞,排除脑出血、脑肿瘤等脑部器质性病变,无严重精神疾病史及其它严重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即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同时对患者饮食和康复训练等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并对症护理:(1)心理评估:患者入科时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的心理:SAS总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50分以上者为抑郁;(2)心理干预:对于存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请心身科会诊,必要时服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加强与病人沟通,取得患者信任,与患者分享以往成功的治疗案例,传递给患者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和恢复,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功能恢复的方案介绍给患者,并且帮助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和相应的锻炼,并在此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鼓励,并且逐渐加大锻炼的难度和运动量,告知患者只要循序渐进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3]。此外,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①对轻度焦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指导患者采取听音乐等方式减轻患者焦虑,对症状相同的中重度焦虑患者进行团体心理治疗。②对抑郁患者,将患者情况告知家属,与患者签订协议,确保患者有不良情绪及时同家属和医务人员交流。
1.3观察指标
经过护理患者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得到较好的恢复,且改善相对明显定为显效;经过护理患者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得到一定恢复,且改善并不十分明显定为有效;经过护理患者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等均未得到恢复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另外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满意率进行调查,设置很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项令患者勾选,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总满意率=(很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在临床中较为多见,患者在出现该疾病后往往病情进展很快,同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的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后,一般可以脱离生命危险,但是患者的肢体和身体的相关功能均会受到限制,使患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产生沮丧或焦虑等不良情绪;而由于该病的病程较长,患者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恢复,会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影响自身的恢复。因此对于患者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就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得到恢复[7]。
本次我们对我院80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症进行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70.00%,低于观察组9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72.5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症进行心理护理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因为患者脑梗塞发生后身体的功能会从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即使对患者进行对应的干预,也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研究[1,2]显示,焦虑、抑郁等情绪对于患者的恢复会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对患者进行适时的鼓励,同时与患者分享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从而及时得到恢复,此时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也会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发现,焦虑、沮丧等情绪会影响患者恢复,因此我们对患者及时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于患者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向代群,杨蓉,李蓉梅,李伟. 脑卒中后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 华西医学,2004,19(01):133.
[2]杨迎兰. 脑梗塞恢复期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7,22(03):14-15.
[3]邹小云.康复期脑梗塞行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6):234.
[4]李建敏.情绪护理对改善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4):139-140.
[5]谭小林子.不同康复护理措施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ADL评分水平的影响对比[J].环球中医药,2015,8(1):204-205.
[6]李谆晶.心理干预对康复期脑梗塞的临床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4):395-397.
[7]刘双.对128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的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9):61.
论文作者:赵素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脑梗塞论文; 焦虑论文; 例数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