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产业政策调整_企业经济论文

俄罗斯产业政策调整_企业经济论文

俄罗斯工业政策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政策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俄罗斯工业生产从1991-1998年急速下滑,在1999年这一状况基本停止,出现恢复性增长,到2002年有了较快的增长。在这期间,俄罗斯政府采用综合措施,从工业政策、产权制度改革、税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和科技政策等几个方面,出台不少措施,试图走出危机,重振经济,在不远的将来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本文试从上述几个方面简述俄罗斯工业政策的调整。

一 固定资产磨损严重超标,工业产值结构依然畸形

俄罗斯民用工业产品竞争能力降低,主要原因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无形磨损和有形磨损严重超标,新资产投入太少,设备更新速度缓慢,从而导致技术工艺落后。

固定资产的增长指数在1991年为4%,到1996年下降为零,1997、 1998年两年则为-0.4%、-0.5%,固定资产的物量不但不能保持原有的规模,反而减少,到1999年才出现了与1998年相比为0.2 %的恢复性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各个工业部门工业生产设备的老化速度急剧加快,从1970-1990年,生产设备平均使用年限由8.5年增加到10.8年, 到1998年,则增加到16年。最近10年期间,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的设备,其比重由15%增加到31.6%(注:《俄罗斯改革时期国家工业综合体政策》,〔俄〕《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第93页。)。

新资产的投入大量降低是固定资产状况恶化的另一个因素。1990年新资产的投入比为5.8%,1998年则为1.3%,而资产的报废率并没有发生大变化,相应地为1.8%和1.5%。新资产投入比最小的有机器制造业(由6.6%降低到0.4%)和轻工业(由8.4%降低到0.2%)。情况较好的是燃料和食品工业。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积极部分的磨损状态更为严重,2000年年初,机器设备的磨损程度达到66.5%,在科技含量高的基础工业部门,如在机器制造业、化学和石油化工业,超过了75%。在1990-1999年期间,使用年限5年以下的新机器设备的比重急剧下降,由29.4%下降到3.9%,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老生产设备的比重由15%增加到25%。

近10年来,从总体上看,工业机器设备的更新系数由7.5 %降低到1.1%,即降低了6/7。在燃料工业、有色冶金业和轻工业, 新设备投入使用的速度较高,比整个工业的平均速度多1倍。 设备更新速度最慢的是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林业和电力工业。

老化设备不能及时报废。老化设备的报废速度本来就不高,但也明显降低,与1990年相比,报废速度降低了34.4%,报废系数为1.65%。煤炭工业由于进行部门重组,关闭了不赢利企业,因而老化设备报废速度最快。当前,工业企业设备的实际平均使用年限在30年左右,超过使用标准期限(12年)的1.5倍。

轻工业的工业产值比重过小是俄罗斯工业的一个老问题,当局曾多次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比重高的越来越高,比重低的越来越低。从1992-2001年,比重增加的有电力工业(从8.2%增加到8.8%)、燃料工业(从14%增加到15.9%)、黑色冶金业(从6.7%提高到8.1%)、有色冶金业(从7.3%上升到10.3%)、化学和石油化工业(由6.4%增加到7.4%)。轻工业原来的比重就低,1992年为5.2%,到了1998年下降到1.6%,2001回升到1.8%, 与1992年相比下降了3.4个百分点, 是各个行业中下降最多的(注:《俄罗斯,2002年数字》,莫斯科2002年,第180页。)。

综上所述,俄罗斯大多数工业部门的生产设备面临着大规模更新的问题,这是俄罗斯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其工业政策最为关键的任务。

二 国家工业调整政策的变化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分为四个阶段。

改革初期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经济政策的基本构想是,改革经济制度,试图单纯通过建立市场机制而忽视国家的行政管理作用来解决各个部门和企业的问题。1992年,在政府的经济改革纲领性文件中,规定了优先发展的行业名单,但由于缺少资金,国家工业改革政策随即改为支持某些企业,对冶金业等支柱产业采取部门改革措施,但没有产生预期效果。

1993-1995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个时期,试图通过刺激国内需求的办法,通过发展住宅建设、汽车制造业、燃料动力综合体,为部门主导企业寻求流动资本,启动工业企业现有生产能力,来推动工业生产的增长。1995年,俄罗斯实行保护性的对外经济政策,发展替代进口生产,加快国内工业一体化,建立金融工业集团这样的工业生产链条。由于缺少实施国家政策的资金,没有协调好在部门优先发展问题上的关系,没有建立起实施工业政策的具体机制,这些设想和办法大部分搁置未动。

1997-1998年为第三阶段。俄罗斯曾希望通过实行中期经济发展规划来发展工业,由于1998年的金融危机使国家经济极度恶化,这一办法也没有得到实现。

在现在的第四阶段,国家总结以往的经验,主要是通过制定、实行中期社会经济发展纲要来实现经济改革政策,其中包括工业改革政策。

俄罗斯工业发展的基本政策是:

1.以市场和市场关系为主,国家行政管理方法为副(国家干涉最小化、平等竞争、经济开放等);

2.国家和企业实行新的合作,包括实行国家与部门签订“部门协议”的方式;

3.不仅要通过实行私有化,而且要通过提高管理效益来改革国有企业;

4.国家负责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

5.优先发展“新经济部门”,即信息技术领域和某些服务行业,如旅游、运输和教育。

三 进一步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提高管理效益

俄罗斯国有资产和市政资产的私有化改变了工业企业所有制的产权结构,国有企业的数量及其产值比重减少,私有企业(包括不含外资的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混合型企业)比重增大。1992年,工业企业有6.1万家。1998年,企业数量增加到16万家,1999年略有减少,到2000年又增加到16.1万家,2001年回落到15.2万家(注:《俄罗斯,2002年数字》,莫斯科2002年,第180页。)。1999年,国有企业4898家, 占企业总数的3.1%。市政企业3311家,所占比重为2.1%。私有企业最多,为1.39971万家,所占比重为88.3%。不含外资的所有制混合型企业(国有与私有混合)8127家,所占比重为5.2%。 含有外资的合资企业1381家,所占比重为0.87%(注:《2000年的俄罗斯工业》,莫斯科2000年,第67页。)。根据1999年的资料,这些企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混合型企业为51.0%,私有企业为29.6%(这两类企业加起来的比重为80.6%),含有外资的合资企业为9.8%。国有企业为8.2%,市政企业为1.2%。行业不同,各种所有制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不同。私有企业和混合型企业在燃料工业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7.9%和23.4%,在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中所占比例分别为91.3%和4.6%,在林业、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业——90.5%和4.8%, 在化学和石油化工业——92.1%和3.9%,在轻工业——88%和3.2%,食品工业——87.6%和7.6%。

当前,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主要任务是提高管理效益,加快国有独资企业股份化进程,对不承担国家安全功能的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

国有资产和市政资产私有化法已经颁布生效,它是发展私有化的重要一步。但是它并没有解决国有工业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国有独资企业及其股票管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正在研究制定国有独资企业和市政独资企业法、股份公司联邦股份管理法。

计划通过私有化,到2004年把国有企业减少到2500-1500家,这样就可使除保障国家安全的企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即食品、交通(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除外)、冶金、石油、生产民用最终消费产品的机器制造等全部私有化。在未来几年,将要解决和完善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管理、国有独资企业的股份化和私有化问题,这是改革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和大量吸引有效投资人的重要因素。

四 改革税制,减轻企业负担

俄罗斯的税收制度是在极其复杂的经济改革和财政不稳定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因此,改革初期的税收制度的问题很多,主要是税收立法混乱,相互矛盾,朝令夕改,变化莫测,税费过高,税率不合理,对小额违反税法案件处罚过重,结果导致对工业的投资减少,逃税现象普遍,企业大量拖欠预算债务,影子经济迅速发展。

大量企业由于巨额债务面临倒闭,企业看不到发展前景,所有市场主体、企业管理人和企业所有人、投资人甚至国家机关都无法做出长期发展规划。这严重制约国家财政收入和工业发展。因为,第一,工业是向预算上缴税费的主要纳税人,所缴税费几乎占所有税费金额的1/2。第二,如果对拖欠国家债务的企业实施破产程序,那么,国家的债务将付诸东流,会进一步加重工业结构的变形,加剧各个地区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因此,调整企业拖欠预算的债务,发展和完善企业预算债务的重组机制便是俄罗斯政府的主要工作:协调对联邦债务的结构重组、允许企业延期付款、取消部分债务。第一次重组企业的债务是在1997年,允许企业通过发行有价证券(股票或债券)、在5年内分期付清主要债务、 在10年内付清罚金、将相当于主要债务的控股股票用作抵押品来保障企业偿还债务等办法来重组债务。第二次重组债务是在1998-1999年,允许企业用企业资产或银行提供的担保用作偿还债务的抵押担保。这一期间,向1.6万家企业提供了总额为900亿卢布的债务重组权,在2000年年初调整了全俄对联邦预算1/5的债务。允许企业分阶段偿还拖欠的各级预算债务。截至2001年12月1日,向税务机关提出重组债务的企业有5.5万家,涉及债务总额3550亿卢布。新税法典的通过,稳定了税法,降低了税率,减少了税种,增加了税务机关活动的透明度。据俄罗斯联邦财政部资料,2001年减少的企业税赋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2002 年减少的税赋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5%-2%。2002年1月1日公布的税法典第25章(企业利润税)、第26章(矿产开采税)和第27章(销售税)把企业利润税税率由35%下降到24%,取消了在计算税基时列入成本消耗的大量限制。例如,在计算税基时可以扣除广告支出、保险支出和职工培训费。另外,可以实行较为灵活的财产折旧机制,加快财产折旧,降低资产的有效使用期,不产生积极效益的科研经费的70%可以不列入成本。还规定,当年报告年度的亏损可以用以后10年的利润来弥补(注:《俄罗斯改革时期国家工业综合体政策》,〔俄〕《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第94页。)。这些规定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有利于企业发展生产。

五 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吸引外资的能力

吸引外资是俄罗斯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但效果不显著。特别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外资投入俄罗斯工业的速度放慢,数量减少。其原因,从客观上说,有1998年的金融危机、投资环境不良、吸引外资的立法不完善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从主观上说,有俄罗斯政府具有吸引外资的矛盾心理,既想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又不情愿让外商利用俄罗斯市场赚钱。还有一个因素,俄罗斯政府把吸引外资的目光放在发达国家的大公司身上,着重对它们提供优惠和保护,而忽视了对外国中小投资商的吸引和保护。

外商对俄罗斯工业的投资结构不平衡,主要投入食品工业、黑色冶金业和石油加工业,其中对食品工业的投资额最大。从1998-2001年年中投入这一行业的外资额分别占外国对俄罗斯工业投资总额的31.4%、1%、37.8%和27.5%。外商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同样不平衡, 也是主要投入这几个行业。外商投资的地域不平衡,多半集中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外商对企业资本的投资、对新建企业的投资很少,这样的企业在1998年只有2316家,1999年有2496家,2000年有2424家。含有外资的合资企业不到俄罗斯全部工业企业的0.7%。

针对上述情况,俄罗斯政府逐渐调整吸引外资政策。

1.整顿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微观改革,完善吸引外资政策。

2.按照国际惯例吸引外资,完善吸引外资的法律,注意对外资的法律保护。与此同时,颁布一些与吸引外资相关的法律,完善外资投资的法律体系。

3.划分联邦中央与联邦主体的投资范围,兼顾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利益,中央在制定吸引外资政策时考虑地方利益和特点。

4.各联邦主体积极吸引外资,在联邦法的基础上制定自己吸引外资的法律体系,对外资,特别对外国中小投资人规定较为适宜的投资条件。

六 鼓励工业企业进行科研和技术创新

在工业企业进行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俄罗斯走了一段弯路。在1991年的改革初期,忽视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视,过多地减少了对从基础研究到将科研成果投入生产整个科技创新周期的拨款。1992-1998年,联邦预算对科研工作的拨款减少了2/3。苏联解体,原有的工业管理系统遭到破坏,首先压缩了对部门应用研究和技术设计工作的拨款,破坏了科技创新周期各个阶段的拨款比例。1994 年形成了1∶1∶3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设计工作的拨款比例,压缩了联邦预算对新技术研究的拨款,结果使工业的科技创新研究工作实际处于停滞状态。

在这期间,政府把有限的资金用来保护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把研究人员和干部培训机构集中到联邦科研机构,首先保证对他们的拨款,同时为他们提供自由使用其以前研究成果的宽松环境,给科研机构提供很高的税收优惠。

1997-1998年政府采取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在国家企业实行私有化时,靠联邦预算拨款的知识产权机构不在私有化之列,把它们固定为联邦所有。政府开始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联邦预算拨款。随着总体投资环境的改善,私有经济部门开始对科技创新成果有了需求,投资科研工作,购买技术。从1998年起,加大了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设计研究的投资。

普京总统执政以后加强对俄罗斯科技界的关注。2000年2月, 他在会见俄科技界代表时强调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有发展前景的、良好和能有效提供产品的科学,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注:《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为此,俄罗斯科技部制定了《科技领域技术创新发展基本方针》。近几年,科技创新研究组织,主要是私有科研组织增多,其中的从业人员增多。大型金融工业机构开始购买科研设计机构。

俄罗斯政府制定的经济现代化计划,核心是使经济走向创新发展道路。政府准备加大对科学研究的联邦拨款力度,促进非国有经济扩大对这项工作的投资,对科技创新提供税收优惠,建设开展科研工作市场化的基础设施。在这方面,俄罗斯政府的主要工作方向为:

1.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投资体系(对高风险项目给予非预算拨款);

2.建立创新风险国家保险制度和私有保险制度;

3.发展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小型生产企业的发展,为各种形式的科技园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孵化器的发展创造条件;

4.科技创新研究市场化,把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列入经济流转。

七 未来几年工业调整政策的重点

俄罗斯政府2000年通过的《俄罗斯2001-2010年发展纲要》指出,应当通过走经济现代化的道路来恢复俄罗斯的经济,通过科技创新之路发展俄罗斯经济,使俄罗斯在近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远期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其主要方法是通过调整整个经济机制,而不是仅发展某些行业来发展工业;要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给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要加强俄罗斯产品和服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结构改革政策不再是扶植效益低的企业,而是支持发展能够动员劳动力和发展“新”经济(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俄罗斯政府制定的发展工业的整套宏观经济措施,出发点是支持俄罗斯工业在世界贸易组织范围内的竞争力。俄罗斯政府认为,全面参加世界经济一体化,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对于发展俄罗斯有前景的工业部门是有利的。在工业部门结构的调整上,俄罗斯将要解决与矿产原料和国防工业有关的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

俄罗斯政府制定的发展各个工业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提高出口潜力、减少能源消耗、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开放力度。俄罗斯仍将继续推行结构改革,使更多的部门达到上述标准,提高科技创新积极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加强国际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从而发展本国经济。

标签:;  ;  ;  ;  ;  ;  ;  ;  

俄罗斯产业政策调整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