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国学与德育教育工作研究论文_黄国良,

职业院校国学与德育教育工作研究论文_黄国良,

多年职业教育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学生的价值观念缺失,家庭、学校和社会没有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价值体系。我们常说,要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相对于教书,育人是第一位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育人?这是一个教师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儒墨道法、诸子百家都教人从善,都是德育课的组成部分,都值得我们借鉴。能不能把国学与德育工作充分结合起来,编写一本国学与德育教育校本读本,让国学与德育教育走进课堂?经过五年反复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在职业院校开展国学与德育教育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弟子规》——国学与德育教育的首选教材

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矩、守则。弟子规,就是学生守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出自《论语?学尔》,与我们今天“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弟子规》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毓秀,后经贾有仁(一说贾存仁)修订,三字一句,用《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篡而成。作者把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和阐释,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七个部分,从待人、处事和求学几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2004年起我尝试开展《弟子规》教学,2009年我们把《弟子规》正式选定为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开展《弟子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弟子规》是一部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学生守则,可以作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首选教材。

第一,“孝”是做人的根本。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如果连“孝”都做不到,也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孝”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孝经》上说:“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我们新中国的教育是在对儒家文化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遗憾的是这一古典文化的精髓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虽然我们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中都有孝敬父母这一条,但我们的学校教育显然忽视了这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孝”的教育做得很不够。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家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关心孩子远远超过了孝敬父母。所以说,非常有必要加强“孝”的教育。

第二,悌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悌就是用心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和睦相处就叫悌,悌也是孝的一个组成部分,孝的教育做不好就更谈不上悌。很多学生家长对我说,我们的孩子就是个“顺毛驴”,你顺着他,把脑袋给你都行,如果你戗着他,可能会和你拼命!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学生并不少。如果每一个学生我们都要顺着他,甲要向东,乙要向西,丙要向南,丁要向北,我们的学校怎么办?一个连父母都管不了的孩子会听别人的话吗?一个不尊重自己父母的人会尊重别人吗?孝和悌是统一的,是我们育人的基本要求。

第三,谨、信是处世的基本态度。《弟子规》的谨、信、泛爱众和亲仁篇讲的都是待人处世的态度,可以用其中的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谨和信。谨篇从惜时入手,从衣、食、住、行诸方面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倡简朴:“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劝谏大家不要饮酒:“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特别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一句具有十分深刻的警示作用,提醒我们要防微杜渐,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偷一根针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算偷,但合抱之树,生于毫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总有一天会发展到偷金的程度。什么叫信呢?信就要对自己讲的话负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叫信。人无信不立,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怎样才能对自己的话负责?那就是“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切记“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免于进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二、诫子书、家训——补足家庭教育的缺失

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个别的甚至染上了吸烟、饮酒、打架等一些不良习惯。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对自己的子女疏于管理,也是造成以上现象的重要原因。总之一句话,很多家庭没有做好家庭教育。因此,补好家庭教育这一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怎样去补家庭教育这一课?我们尝试比组织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的诫子书、家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儒家人生四步曲的重要环节。历史上的诫子书、家训浩如烟海,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题材,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经过反复筛选,我们从中选取了《周公诫子书》、《东方朔诫子书》、《诸葛亮诫子书》、《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诫子书》、《颜氏家训》选读等篇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足家庭教育的缺失。

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篇——开启社会教育的窗口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一脉相承的,为防止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我们选择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和佛教中的部分名言和故事,希望借此打开社会教育的窗口,完成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过度。

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中的孝、悌、仁、义、忠、信、恭、宽、敏、惠、智、勇、刚、毅等无一不是奠定中国传统德育工作的基石。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第二,老子、庄子的思想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老子主张“无为”、“不争”。无为就是不要急于求成,要遵循自然规律,要顺其自然,不要盲目干预,特别在时机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不要强趁时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庄子看来,“至人”眼里完全没有自己,“神人”不急于建功立业,圣人更不需要名誉和地位。正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才称作至人、神人、圣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为他们心里没有自己才成全了自己,因为他们不苛求建功立业才成就了丰功伟业,因为他们看轻了名誉和地位才会蜚声古今、誉满天下。

第三、佛教思想也有可取之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不乏人研究,能不能在德育工作中借鉴一下佛教的思想,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尝试。我和学生一起从佛教的三皈、四弘、五戒、六度入手,解读出无私、宽容、守法、勤劳、节俭、进取等美德。在对佛教思想进行学术探讨的基础上,自己的心灵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一次洗礼。遇事少一点自我,就会逢凶化吉,少一点自我,就会左右逢源!把名誉看轻,名誉不会贬值;把金钱看淡,金钱不会更少;把地位看轻,更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是我的谁也抢不去,不是我的抢也抢不来!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开展国学与德育教育,把国学与德育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让国学与德育教育走进课堂,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论文作者:黄国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职业院校国学与德育教育工作研究论文_黄国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