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员干部榜样--学习邓小平选编的一些经验_邓小平文选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员干部榜样--学习邓小平选编的一些经验_邓小平文选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文选论文,以身作则论文,党员干部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强调建设物质文明在党,建设精神文明也在党,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全党全社会中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台阶。

(一)

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是我们党员干部的道德行为规范,邓小平同志则进一步把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上,指出:“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页)。认真研读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对当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1、党员干部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导力量。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列主义政党,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9页)党的性质和执政的地位决定了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带头者和示范者。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执政的实践中,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能否以身作则,成为群众的表率,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转,国家安危,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列宁说:“保持领导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和才能”(《列宁全集》第6卷第212页)。列宁讲的威信和毅力,包括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为人表率的道德品质和为人们所敬仰钦佩的人格力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坚持原则、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对下级和人民群众就是一面旗帜,就是无声的命令,就可以对人民群众产生直接的号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就能取得组织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资格。相反,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作出样子”,不能以身作则,成为群众的楷模,就带不出好作风,出不了战斗力,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败堕落其影响很坏,破坏性很大,就会产生巨大“离心力”,严重地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建设。

实践表明:只要各级领导干部,以对党、对人民的高度历史责任感,严于律己,为人表率,一定能够把精神文明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2、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是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克服腐败现象的基本要求。

搞好党风,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各级领导要在保持优良传统作风方面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不做出好样子,就带不出部队的好风气”(《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4页)。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化身”(《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5页)。他们感人的事迹,由此而凝成的永久的威望,在全国人民心中,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邓小平同志说:“不仅影响到我们这一代,而且影响到子孙后代”(同上)。“上义高节,则民兴行”。现在,社会不良风气难纠,党风难以彻底好转,腐败难医,广大群众极为不满,除了新旧体制转换因素之外,不能不说与一些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不能廉洁自律,“把社会风气带坏了”有很大的关系。邓小平严厉地批评指出:“有的人追求舒适生活、房子越住越宽敞、越高级”,超过标准;“有一些高级干部,所到之处,或则迎送吃喝,或则封锁交通,或则大肆宣扬,很不妥”;“有的干部本人为了搞钱,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甚至“向外国人出卖情报”,“不惜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丧失民族自尊心,这是非常可耻”的;有的干部凭着“权力侵占群众利益,搞生活特殊化,甚至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还好象理所当然”;“现在少数人做官当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等等。这些“可耻举动”、“不像话”的品行无疑是对党、对政府、对人民的道德背叛,对干部职业道德的严重亵渎,丧失了干部应有的品格和气节。广而言之,对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极大的损害作用,难怪有群众愤言:“党员干部都这个样,凭什么叫我们学雷锋,学徐虎?”由此可见,不通过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来树立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榜样,党风搞不好,精神文明建设也搞不好。

3、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关键。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且从两点论来阐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辩证关系。对此,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两手抓”应该成为我们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领导方法、领导艺术。

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现实中,如果他们,尤其是一把手,不能以身作则,出现“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硬一软不相称,配合得不好”的情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页),怎么能理直气壮地要求下属各级分管干部“两手抓,两手都硬”呢?现在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叫:经济是硬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经济搞上去了,一俊遮百丑;经济搞不上去,一丑遮百俊”。持这种想法的同志,一方面是看不清精神文明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反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上级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不重视,考核干部只注重实绩(主要是经济指标),错误地把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看成是次要的东西。事实证明:这种普遍存在的错误作法已严重地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健康地开展,要解决这个偏失,必须由上而下,一级抓一级地纠正,其间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一级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尤为重要,只有他们自己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够硬了,下面的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二)

搞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搞好党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常言云:“民风跟党风,群众看干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党员干部自己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身教胜于言教,成为群众的楷模。为此,邓小平对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党员干部以身作则,重点是身体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理想和信念是我们共产党员战胜一切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理想信念是重点,处于指导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党员干部一定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

一是任何时候都要讲理想,发挥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党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但是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对理想“不那么清楚”,“比如说,一切向钱看”,“就是没有理想的表现”,“我们党员干部不能这样做”(同上)。

二是党员干部一定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思想信念,如从道德建设来说,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确立的道德信念。党员干部一旦确立共产主义道德信念,就能坚信共产主义事业是最合理、最进步、最正义的事业,并对践履正义的行为无怨无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数革命先烈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在刑场上,大义凛然,就是在共产主义道德信念支配下为人民献身的体现。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更要确立共产主义道德信念,不仅能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自觉地按共产主义思想要求,去履行领导者、组织者的责任,而且能坚定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从而把对理想的追求熔铸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之中。

三是教育下一代,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不然,就很难说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了。

2、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基本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员干部能否自觉地以身作则总是和相应的觉悟水平、道德境界相联系,这种觉悟水平和道德境界,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纪念白求恩》),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它集中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活动之中。对这样的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都应加以发扬和倡导,“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8页)。为此,我们要“关心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实事、多做好事,把自己融合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

要有“当官”不发财的境界,“妄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要做人民勤务员不做官当老爷,要“忧国、忧民、忧党”(《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2页),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要有“从善如登”的精神状态。党员干部要达到忘我的道德境界,犹如登山一般,需要付出不懈努力,撒落无数汗水,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而领略“不畏浮去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人生真谛。3、共产党员以身作则的力量就是起表率作用。

以身作则,说到底,就是“身教”,就是榜样。邓小平同志说,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每个党员都能以身作则,我们的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就是说,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目的,不是洁身自好,而是要发挥带领群众向高标准看齐的作用。因此,以身作则与树立榜样须叟不可分离,因为在“一切事情”中,作出了榜样,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具有无穷的力量,形成一种表率力,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前进,生死相随,共同奋斗。革命战争时期,党员干部没有权,没有钱,靠的就是榜样力量,战胜敌人。今天,搞精神文明建设,更要党员干部做精神文明的先锋,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就是这个道理。

为此,一是要处处作出榜样。邓小平同志说,党员干部,要做“艰苦奋斗的榜样,做实事求是的榜样”,做开拓进取的榜样,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廉洁奉公的榜样,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榜样,“总之,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榜样”(《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4页)。这样,才能使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逐步蔚然成风,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二是要教育子女,树立“帅门家风”,为民作榜样。这是领导干部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邓小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管好子女,“不要把他们带坏”。领导干部的子女表现好坏对整个社会影响很大,聂荣臻元帅说,教育子女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这不仅是个人家事,更是关系到党的信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老一辈革命家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一般都是家风严,要求高,从不鼓励子女为一己私利而玷污党的声誉。树立好“帅门家风”,管教子女也是以身作则的道德准则的重要要求,从来不是小事。

总之,以身作则,作为一条党内政治原则、道德准则,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遵循,只有这样,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最终交出两个文明建设的满意答卷。

标签:;  ;  ;  ;  

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员干部榜样--学习邓小平选编的一些经验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