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新秀 ——南美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美论文,新秀论文,淡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南美螺又名大瓶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淡水产品,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大型优质食用螺。我国移养南美螺已获成功,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据湖南桃江县近4年来的人工试养表明,养殖南美螺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病害少、易管理、产量高、效益好等经济优势,是一条短、平、快的致富新项目,尤其是在水草资源丰足的地区,开发潜力大,前景美好。
一、适应性强 南美螺适宜生活在较清新的淡水中,喜温暖畏强光,在水温12℃至40℃的环境下能正常生长,24℃以上时活动频繁、生长最快,8℃以下时处于冬眠状态,2℃以下需防寒保温。水沟、塘坝、溪流、水渠、低洼地和人工建造的水池中均能放养,也可在湖泊、水库、河道等大水域中采用网箱高密度养殖,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人工养殖。
二、食性广 南美螺的摄食器官是口,口内有角质硬齿,用于咬碎食物,食物结构随生长发育阶段而变。自然环境下,以摄食小型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水生植物为主;人工养殖,各种嫩草、菜叶、果皮、瓜类等陆生植物和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均是优良饲料,还喜食米糠、麦麸、豆粕等精饲料和动物尸体。
三、生长快 南美螺体形大,成螺每只重100~150克,最大体可达250克以上。人工养殖生长迅速,在水质清新、水温适宜、饲料充足的条件下,刚孵出的幼螺饲养30天可长到25克左右,60日龄的螺体重可达50克,90日龄就能长到100~150克的商品螺标准,即可捕捞食用或深加工,一般每亩产量3000~5000公斤,在东南地区一年可饲养两季,产量更高。南美螺为卵生,繁殖力很强。每年4~11月为繁殖期,雌螺120日龄开始产卵,产卵周期为7~15天,年产卵在500~2000粒。
四、利用价值高 南养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重的35%左右,肉质鲜美脆嫩,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螺肉中含蛋白质154克,高于一般蛋类和鱼类食品,而脂肪含量仅为千分之三,还富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食螺风”已悄然兴起,成为现代都市流行的保健食品和宾馆、饭店的上席佳肴。螺肉除了煮、炒、焖、烧、囟等方法鲜食外,又能制成螺干、罐头等方便食品。螺副产品可制高蛋白饲料,饲喂珍稀动物;螺壳含钙量高,可添喂畜禽。
五、管理粗放 南美螺的抗病能力强,很少发生病害,一般无须药物治疗。引养后,一要保持水质清新,谨防工业污水和农药化肥水污染池塘;二要满足饲料需求,促进快速生长;三要注重改良生长环境,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防逃、防鼠害。
六、养殖成本低 南美螺繁殖快,引养当年即可受益。若在春季引养100平方米水面的种螺自繁自养,需种螺300公斤左右,到夏季就能扩繁100倍以上的幼螺,放养1万平方米(15亩)水面,平均每亩螺种投资200至300元,且利用周期长,能多年受益。同时,这1万平方米水面当年可捕商品螺50~75吨,按收购价计算,价值10~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