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刑德》乙本文字释读商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帛书论文,马王堆论文,文字论文,刑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本文检讨了学术界对马王堆帛书《刑德》乙本文字的几处误释,对“入月”、“土功”、“静人”、“月薄”、“奋”、“七日”、“衃血”和“湍玉”等字词进行了考证,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入月 土功 静人 月薄 奋 七日 衃血湍玉
1992年,傅举有、陈松长先生在《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中公布了帛书《刑德》乙本及其释文。《刑德》乙本内容包括96行的帛文、干支表和刑德九宫图三部分,字体属早期隶书。〔1 〕饶宗颐先生首先著文论述了九宫图诸神,接着,陈松长、刘乐贤、M ·卡林诺斯基诸位先生先后撰文从字句和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2 〕《刑德》乙本释文,为研究此书打下了基础,诸位先生的论文,使对帛文的释读和内容的了解大大地迈进了一步。本人在拜读《刑德》乙本及释文和诸先生的论文中,发现在释文和句读方面似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兹略陈浅见,分条论述如下,不妥之处,请祈指正。
1.十八行释文作:“人月五日奇,十七日奇,廿九日奇。”
按:释文“人月”为“入月”之误。“人”和“入”两字构形在秦汉早期隶书中的区别是:“人”作人,第一笔是短撇,大约写在字左三分之一处,字形扁平;“入”作人,左右两笔等长,字形较方正。帛文字作人,应即“入”字。“入月”一语在数术书中常见,意为进入本月。《楚帛书》乙篇二·三三已有“内月七日”之语,古“内”与“入”同字,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一四三号背面作“入月七日”。又如: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二八号:“入月一日二日吉”,一○三号:“入月五日……”;或作“入……月”,如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一三三号:“入正月七日、入二月四日、入三月廿一日……凡此日以归,死;行,亡”;八三号背面:“入正月二日一日心”。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四十三至七十二号简多处之“入月”,《天水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释文》均误释为“人月”,〔3〕均应改正为“入月”。 《晒蓝本》居延汉简329·19“入五月司御钱千五百□六十四”, 原释文“入”误为“人”,薛英群先生改“人”为“入”,〔4〕甚确。
2.三十四行释文作:“司空起土,攻,雨,吉。”
按:此句应读为:“司空起土攻(功),雨,吉。”。“土功”不可读断。“土功”即“土事”,尤如“农功”即“农事”。《小尔雅·广诂》:“功,事也。”《六书故·人九》:“功,庸也,若所谓康功、田功、土功、凡力役之所施是也。功力既施,厥有成绩,因谓之功。”“起土功”即兴功动土之意,古指治水筑城之事。《管子·度地》:“夜日益短,昼日益长,利以作土功之事。”睡虎地秦简《日书》此语常用,如甲种一三一号背:“不可起土攻(功)。”一三三号背、一三八号背:“毋起土攻(功),凶。”一三六号背:“以起土攻(功)。”其它尚有“为土攻(功)”、“兴土攻(功)”、“为土事”等语,与“起土攻(功)”义同。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第二十四号简:“不可起土攻(功),不死必亡。”被断为:“不可起土。攻,不死必亡。”〔5〕误同上。放简简文“不可起土功”即不可动土之意, 句子意为:如果在禁忌之日动土,将会带来“不死必亡”的后果。
3.五十四-五十六行释文作:“单(战),其甲也,歫(距)鸡鸣以至市行,则旬八日而单(战)。市行至日下涓,五旬五日,歫(距)下涓以至静入,则四旬三日,歫(距)静入以至鸡鸣,则三旬一日而【战】……”
按:本条出现了四个时称:鸡鸣、市行,日下涓(下涓)、静人。根据曾宪通老师《秦汉时制刍议》一文所列《居延新简》时称表, 〔6〕将两者加以对照,帛文四个时称除“鸡鸣”外,其余三个皆出现异名。疑“市行”是“蚤食”的异称,“市”属禅母之部字,“食”属船母职部字,古音相近。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九十七号背面之“莫(暮)市”,整理小组注:“暮市,当即暮食,市、食均古之部字。”九十九号背面之“市日”,注:“市日,当即食日。”可见“市”与“食”通。疑“日下涓”为“日下餔”,“下涓”为“下餔”的异称。“静人”的“人”,释文误为“入”。秦汉早期隶书“人”与“入”的区别可见本文第一条所述。据以判断,并细审帛文图片,此字作人应是“人”字无疑。然则释文“静入”应改为“静人”。“静人”应即曾师所列时称表中的“人定”,《字汇·宀部》:“定,静也。”《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人定”即夜深人静安息之时。“静人”与“人定”两者意义相合。下文第五十九行至六十行有“以五(午)夜之昏至於静”之语,“昏”即上述表中的“昏时”(也称“昏”),“静”即“静人”之省。七十六行下至七十七行上:“朝日,甲乙发。食时,丙丁发。……行中,戊己发。日兕,庚辛发。夕,壬癸发。”与上表对照,“朝日”即“平旦”,“食时”两者同,“行中”即“日中”,“日兕”即“日入”,“夕”疑即“夜食”。总之,《刑德》乙本的时称名可达十个。兹把上文的初步考察结果列表对照如下:
《刑德》乙本时称:鸡鸣 朝日 市行 食时 行中 日下涓(下涓)
《居延新简》时称:鸡鸣 平旦 蚤食 食时 日中 日下餔(下餔)
日兕昏 夕静人
日入 昏时 夜食 人定
可见时称的顺序两者是吻合的,“鸡鸣”、“食时”、“昏”三者同;《刑德》乙本的“朝日”、“行中”、“日兕”、“静人”可以分别确定为《居延新简》的“平旦”、“日中”、“日入”、“人定”;而《刑德》乙本之“市行”、“日下涓(下涓)”、“夕”是否分别相当于《居延新简》之“蚤食”、“日下餔(下餔)”、“夜食”,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4.六十四行上释文作:“月溥,其主病。中赤白,并鼎尺朾)月,其主死。”
7.八十一行释文作:“望其气,痞皿康赤客死。其乡(向)有痞皿康赤者,下必【流】血。”
按:帛文“康”上二字,释文释“痞皿”,费解。“痞”应读作“衃”。痞,并母之部字,衃,滂母之部字,古音十分相近,可以通假。第一个“痞”下一字帛文作皿,实是“血”字之讹。八十三行下“【有】流血之单(战)”之“血”作皿,可证。然则“痞皿”应是“衃血”,赤黑色的淤血也。《说文》:“衃,凝血也。”《素问·五藏生成篇》:“赤如衃血者死。”王冰注;“衃血,谓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灵枢经·水胀第五十七》:“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盖大,状如怀子。”帛文“衃血康赤客死”意相当于《素问》“赤如衃血者死”。“痞血”在睡虎地秦简中作“衃血”若“衃血”。睡简《封诊式》八十七至八十九号:“令令史某,隶臣某诊甲所诣子,已前以布巾裹,如(衃)血状,大如手,不可智(知)子。即置盎水中榣(摇)之,咅(衃)血子殹(也)。”“
血”或“咅血”也读作“衃血”。古音从“咅”得声的字“陪”、“培”、“倍”等均读并母之声,与“痞”同音。帛文之“痞血”、睡虎地秦简之“
血”若“咅血”与《素问》之“衃血”意同。
*本文1996年10月30日收到。
注释:
〔1〕 傅举有、陈松长:《马王堆汉墓文物》, 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
〔2〕
饶宗颐:《马王堆〈刑德〉乙本九宫图诸神释——兼论出土文献中的颛顼与摄提》,《江汉考古》1993年第1期, 又载《简帛研究》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陈松长:《帛书〈刑德〉略说》,载《简帛研究》第1辑。 刘乐贤:《马王堆汉墓星占书初探》;M·卡林诺斯基(法国):《马王堆帛书〈刑德〉试探》, 均载《华学》第1期,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 文载《秦汉简牍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刘信芳先生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质疑》一文中(《文物》1990年第9期)已指出此误。
〔4〕 见薛英群:《介评〈晒蓝本〉居延汉简释文》, 载《秦汉简牍论文集》,第290页。
〔5〕
见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考述》中之《内容概观·〈禁忌〉章》,载《秦汉简牍论文集》,第17页。
〔6〕 曾宪通:《秦汉时制刍议》,《中山大学学报》1992 年第4期,第110~111页。
〔7〕 见注〔2〕刘乐贤先生文,《华学》第1期,第113页。
〔8〕
兹把在《刑德》乙本帛文中出现的“旬”和“七日”的词句摘录如下,作为本条说法的依据:
(1)四旬(五十二行),旬八日、五旬、四旬、三旬、 九旬(五十五行至五十八行),旬五日(六十四行下),未出旬(七十六行上),五旬、旬三日、上旬(七十七行),旬九日(八十二行上),旬二日(八十四行下),八旬、六旬、四旬、二旬(八十八行),九旬、八旬、七旬、六旬、五旬(九十二行),九旬、七旬、五旬、三旬、旬五日(九十三行);
(2)必以日至之后七日之子午卯酉(二行), 月七日不弦(六十二行下)。
〔9〕 《天文气象杂占》的图片及释文见《中国文物》第1期,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彩色图片又见《马王堆汉墓文物》,第154~160页。
〔10〕〔12〕 同见注〔2〕饶宗颐先生文,《简帛研究》第1辑,第93页。
〔11〕 参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释文》,载《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7页。
〔13〕 同见注〔2〕M·卡林诺斯基先生文,《华学》第1期, 第96页。
〔14〕 同见注〔2〕陈松长先生文,《简帛研究》第1辑,第99页。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Deciphering of Some Charactersin the Book of Xing De(B)Copied on Silk and Unearthed from the Han Tombs at Mawangdui
Huang Wenjie
Abstraet This article
makes
corrections
to
8misdecipbered slips of the book Xing De(B) which were copiedon silk and unearthed from the Han tombs at Mawangdui.Itgives new explanations to some characters and words.
标签:秦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