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论文_胡承军

院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论文_胡承军

(江苏省南京市急救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3)

【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院前急救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主要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血糖和心电图这八项评估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病史、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急救诊断。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时明确诊断的例数、院前急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转运死亡和成功的例数以及急诊科抢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的明确诊断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13/25)(P<0.05);观察组的院前急救成功率为84.0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11/25)(P<0.05);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为95.23% (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 (11/11)(P<0.05);观察组的急诊科抢救成功率为95.00%(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 (7/9) (P<0.05)。结论:通过将八项指标病情评估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明确诊断率、院前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诊科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评价方法;院前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325-02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院前急救治疗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升高[1]。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院前急救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评价方法,以探讨院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院前急救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6~83岁,平均(63.72±12.54)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5~84岁,平均(62.53±12.78)岁。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血糖和心电图这八项评估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病史、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急救诊断。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时明确诊断的例数、院前急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转运死亡和成功的例数以及急诊科抢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时明确诊断率对比

观察组的明确诊断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13/25)(P<0.05)。

2.2 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院前急救死亡3例,成功21例,对照组院前急救死亡14例,成功11例;观察组的院前急救成功率为84.00% (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11/25)(P<0.05)。

2.3 两组患者转运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转运死亡1例,成功20例,对照组转运死亡2例,成功9例;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为95.23%(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 (11/11)(P<0.05)。

2.4 两组患者急诊科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急诊科抢救死亡1例,成功19例,对照组急诊科抢救死亡2例,成功7例;观察组的急诊科抢救成功率为95.00% (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 % (7/9)(P<0.05)。

3.讨论

院前急救是一种面向全体人群的被动式医疗服务,和其他专业及学科的医疗工作具有较大的差异[2-3]。患者的伤情评估在尚无统一标准的模式下,医疗人员往往需要依靠经验进行救治,导致加重病情、贻误抢救时机等事件,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4]。院前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以及重症监护室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是影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的四个重要环节[5-6]。本研究对观察组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血糖和心电图这八项评估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病史、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急救诊断,结果提示,采用此种评分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明确诊断率、院前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诊科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通过将八项指标病情评估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明确诊断率、院前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诊科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唐维骏,张绍权,黄世梧,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的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26-529.

[2]温静,赵渤,吕书群,等.社区医护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112-1114.

[3]王承辉,阮海林,杨春旭,等.院前急救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布及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4):310-313.

[4]何明丰,吴智鑫,黎练达,等.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院前急救中筛选价值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088-1091.

[5]胡明军,徐如祥,姜晓丹,等.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与预后关联分析(附1107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3):276-279.

[6]程丽梅,胡子春,刘贤玲.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4):176-177.

论文作者:胡承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  ;  ;  ;  ;  ;  ;  ;  

院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论文_胡承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