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咛店中心卫生院 河北定州 073000
摘要:目的:根据妇产科发展的情况,对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方法:提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15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管理体制、孕产妇和家属的配合、医院的环境、设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的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法律和服务意识淡薄、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足、机械性损伤和药物损伤、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漏洞(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加强护患沟通,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能有效减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 不安全隐患 对策
妇产科在所有的临床科室中安全隐患重、医疗纠纷多、治疗工作复杂。护理安全是指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产生法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允许之外的机体、心理结构、功能上的障碍,损害、缺陷或死亡。产科的护理工作和婴儿及产妇的健康有直接关系,所以为了使婴儿和产妇的健康得以保障,本文以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1500例产妇临床资料为例,分析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1500例产妇临床资料,年龄在16岁—45岁,平均年龄为26岁。
1.2方法
对15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仔细的分析,认真总结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2.结果
在15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共发生了2例医疗事故,占护理总数的0.0013%,总结医疗差错的不安全因素,发生医疗事故的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的法律和服务意识淡薄、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足、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
3.讨论
3.1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护理人员的法律和服务意识淡薄
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把产妇和分娩儿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对于处理急症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但是却忽略了法律问题,在工作中因为不重视告知权和知情权等法律问题,因此导致产生了很多法律纠纷;另外护理人员每天接诊量比较大,工作中难免会产生烦躁、不耐烦的情绪,既和当前医疗资源不足有直接关系,还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有关系,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预见性比较差时,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就容易产生不信任,此时护理人员不用良好的态度进行沟通,就很容易产生护理矛盾和纠纷。
(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足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比较复杂,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个别护理人员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对高危患者和新生儿,病情观察的不及时和掌握的不够,给治疗和临床护理造成较大的困难,另外,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很多新技术和新设备被用于临床,护理人员的知识不及时的更新就会给当前的工作造成影响,如果对新药物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不会正确操作新设备等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机械性损伤和药物损伤
妇产科中常用到的一些机械设备以及产后为防止感染等并发症进行的药物治疗,都给护理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机械性损伤也是护理安全隐患中重要的问题,如产妇上下病床、床上自主移动均可能会摔伤,术后行动不便患者上下楼梯、如厕,或在病房中走动都可能造成意外摔倒,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安全,必要时应该经常在病房中巡视,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该及时的给予纠正。另外医护人员不了解药物的性质也会使其在用药的过程中发生失误,对其监管不足会使患者产生药物性损伤,而造成一些不良反应严重的可能会延误临床治疗,给患者造成伤害。护理人员应该认真的核实用药的剂量,严格的按照医嘱用药,针对用药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的向患者主治医生咨询和沟通,把药物性损伤降到最低。
(4)患者自身因素
妇产科患者群体比较特殊,许多患者病情比较复杂,特别是高危产妇和产后虚弱的产妇,加上医疗技术有限,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和病情的发展,如果产妇出院后不注意休息,对给自身留下很大的健康隐患。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出院后的自我养生和维护健康进行正确的指导。
3.2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
(1)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
护理人员培训分为专业知识培训和法律、服务意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指的是对护理人员进行用药、医疗器械使用等的培训,护理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禁忌,熟悉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流程,在临床护理中完全杜绝不产生药物和器械损伤,使患者尽快康复。另外还应该对护理人员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的培训,在尊重患者隐患基本权利的基础上,给患者尽可能提供更舒心和细微的关怀,通过法律法规和安全意识的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正确的处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并保证患者住院的每个环节的护理质量,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2)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培养患者的安全意识有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在患者入院和治疗的期间,应该及时的进行护患沟通,使患者和家属能够及时防范安全事件,掌握医嘱用药等事项。另外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能使他们之间的信任感加强,对促进患者的配合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应该对妇产科相关的操作规程定期的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制度及时的进行修订,并结合临床实践的工作经验,对安全制度的相关漏洞进行修补,还可以采取暗访和深入病房调查的方法,考核护理人员查房、交接班等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合理的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较高的服务性的工作,就诊人群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杜绝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受患者自身素质和医疗水平等的限制,又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所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势在必行,也是当前医疗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面对,顺应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预防护理的风险,使患者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闫华.孙丽莉.刘玫玫.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淮海医药,2011(02):175-180.
[2]王忠平.李岩.郑永梅.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1(02):772-778.
[3]曾爱平.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2013,7(10):185-191.
论文作者:马玉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妇产科论文; 产妇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损伤论文; 工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