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学习“三个代表”系列中的第三次对话_中国近代史论文

三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学习“三个代表”系列中的第三次对话_中国近代史论文

三个先锋队与“三个代表”——学习“三个代表”系列对话之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代表论文,先锋队论文,之三论文,系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者(以下用■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党要按照“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要求,同时按照始终成为“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个提法十分引人注目。我在思考中觉得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还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二是这三个先锋队同“三个代表”是什么关系?

王霁(以下用□代表):你的思考十分深入,正确理解这个问题对理解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党不仅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要从我们党的历史以及和党史相联系的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世界近代史讲起,要从一个大的历史跨度和宏观视野中党——阶级——民族的相互关系讲起。我们还是先看看“七一”讲话是如何讲的。我们之所以感到“七一”讲话高屋建瓴,有一种宽广的视野和磅礴的气势,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其中重要一点,是“七一”讲话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展望党的伟大任务时,没有把党封闭在党自身、中国工人阶级自身之内,而是把党的命运、中国工人阶级的命运始终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始终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你指的是不是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讲的两个“80年”(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和两个“100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和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

□正是这样。为什么江泽民总书记在讲党的八十年历史的时候,要向前和向后做时间的延伸,提出两个“80年”和两个“100年”的问题?我认为,除了把党成立前后的两个“80年”做鲜明对比,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的结论以外,还给我们以一种更深层次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启示。这实际上是向全党表明,思考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的问题不能脱离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问题,而思考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问题又不能脱离世界历史、时代演进的问题。不了解世界历史特别是世界近代史,就不懂得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不了解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也不会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历史。只有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放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的大背景中,又把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放到世界历史,世界近代史的大背景中,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和历史使命。这也就是为什么“七一”讲话要在两个“80年”和两个“100年”的历史大跨度里把党确定为三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的重要原因。

■那是不是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所担负的就不仅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呢?

□确实如此。大家想一想,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曾经是世界上生产力最发达、文明文化各方面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早在15世纪,中国就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郑和率领的船队曾先后七次远渡重洋,最远驶达非洲的东海岸。中国的“四大发明”传至欧洲,对当时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后来由于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和明朝以后采取闭关锁国的方针等等原因,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当中,社会发展每况愈下。而18世纪正好是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后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机械和蒸汽动力发展起来,英国的纺织业迅速发展并很快超出了英国一国的范围,以世界再生产体系为基础向前发展,在原料采集、产品贸易等方面走向原始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对推动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此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并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扩张,1840年鸦片战争不过是当时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一部分。世界历史的这一发展转折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什么呢?

□马克思讲过,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开始的,当时欧洲的资产阶级一方面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内在地具有侵略扩张的本性。这使得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一直具有矛盾的二重性。当时以英国为首的资产阶级,以先进生产力为手段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侵略、掠夺东方落后国家,也就必然要遭到东方各民族的抵抗、反对。马克思在当时写的文章中既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野蛮本性,但同时也反对把中国、印度等封建制度理想化。他形象地把走向衰落的封建的旧中国比作“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还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指封建的旧中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说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反抗列强入侵的斗争尽管从道义原则讲是正义的,但是依靠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封建制度去反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又注定是不能成功的,相反,会加速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因此,西方社会的迅速崛起和东方社会的不断沉沦,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就成了世界近代历史的悲壮的主旋律。而这一情况在从1840年到1920年的80年间可以说表现得非常明显。

■那我们才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把中国无产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三者的使命系于一身的。尤其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证明是别的阶级、别的政党承担不了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这样伟大的历史重任。

□你从这里可以看出,正如“三个代表”是一个整体一样,三个先锋队也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首先是因为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在党成立时尽管仍然十分弱小,但它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这才使得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才能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取得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在中国没有别的阶级、别的政党能做到这一点。而从另一角度看,又必须明白,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不仅仅是中国工人阶级一个阶级的先锋队,它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所追求的并不仅是中国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解放,而是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追求中华民族整个民族的复兴。这一点对于现在理解党的性质、党的纲领、党的方针等等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看来,三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之间确实存在内在的紧密的联系。中华民族为什么在近代落伍了,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再拥有世界的先进生产力,为什么自1840年以后那么多次的反列强、反侵略的斗争都一次次地失败了,还是因为落后的生产力抵抗不了先进的生产力。国土狭小的大英帝国依仗先进的生产力曾在世界上喧赫一时,成了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后又终因不能再作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经济实力衰退而全面崩溃。世界历史的发展一再昭示,中华民族要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宿愿,必须发展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发展中国社会的先进文化,而这一任务现在还没有完成。

□这就是为什么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不但从党的历史向前延伸80年,而且又讲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第二个“100年”的问题。这是再次提醒全党,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时所担负起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任务,现在还没有完成,我们必须领导全国人民,再经过50年的奋斗,胜利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在以前的对话中讲过,由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发生的大变动,特别是由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的出现、知识经济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出现、经济全球化(已经不是19世纪英帝国主义主导的那种原始形态的经济全球化,而是以美国霸权主义为主导的以资本流动的全球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使中华民族追赶世界先进生产力、振兴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更加复杂、更加迫切了。现在的美国是世界上出了名的“包打听”和“管的宽”,它为什么能这样,还不是因为它取代当时的英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拥有先进的生产力。美国对中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所用的手段也不外乎它的生产力和文化这两样东西。美国虽然现在不可一世,但它的命运最终还会像当年的大英帝国一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七一”讲话不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这样做的信心和决心,而且提出了为达此目的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纲领。从这个意义上说,“七一”讲话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如果从这个基点出发,我们对“七一”讲话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都能得到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标签:;  ;  

三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学习“三个代表”系列中的第三次对话_中国近代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