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富源 6555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状况高度重视。而由于目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迅猛,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使供水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我国大部分供水企业都根据原水的水质条件制定了相应的生产管理体系。本文从对水质检测工作的分级细化和检测技术的提高两个方面阐述一种新的水质管理模式,以提高供水企业生产能力,增强对突发性水质事件的应对能力,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促进城镇供水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饮用水 水质检测 饮水安全 精细化管理 水质预警 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水污染日益严重,造成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源水质不断下降,各种水质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饮用水的净水处理、输配送技术相对落后,供水管网末梢水质不达标现象时有发生,供水系统各个环节存在的水质安全隐患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一、实施水质检测的必要性
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这也给供水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已经认识到了供水行业水质安全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水资源,保障饮水安全。对供水系统全流程实施水质监控,采取及时、有效、科学的水处理技术应对措施,是对突发性水质风险进行准确预警以及城市供水实行精细化管理和提高供水企业应急能力的基础,是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关键环节,也是供水企业应当履行的一项公共服务职责。
二、水质检测的针对性
水源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是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主要去除对象。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的代表工艺流程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常规处理工艺中,混凝沉淀对溶解态无机离子的去除效果十分有限,通常去除氨氮的效率只有10%,常规工艺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水中有机物数量,特别是毒性污染物的数量,在处理前后变化不大。预氯化产生的卤化物在混凝、沉淀及过滤过程中也不能得到有效去除。尽管常规工艺能够部分去除水中突变物质,但是对水中氯化致突变物前体物不仅不能去除,反而在处理过程中因混凝剂的作用生产了部分移码突变物前体物和碱基置换突变物前体物,从而使得出水在氯化后的致突变活性有所增加;有预氯化的常规工艺出水卤化物多,而且优先控制污染物及毒性污染物数量也有明显上升,出水的致突变活性较出水前增加了50%—60%。因此,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是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控制水厂出水水质的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对处理工艺的加药、混凝、沉淀、过滤中任一环节进行强化或优化就必须在对处理药剂投加量进行严格控制的同时,对生产水水质及时进行检测,以验证各处理工艺净水效果是否达到处理预期。
对源水水质进行必要的检测,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处理工艺的选择,是供水企业处理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水质预警的关键。所体现出来的水质变化趋势更是供水企业技术改造的依据,因此做好水源水的水质检测工作将是后续供水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对管网水进行水质检测可以监测到输配水系统运行状况,避免供水水质发生二次污染的情况 ,进一 步降低水质风险。
三、消毒剂的检测
消毒剂的品种有很多的选择,目前用于饮用水消毒的主要有: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氯气消毒的方法使用最广泛,因其操作简单、消毒效果持久,技术成熟而成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完善的消毒方式,但由于现代水质的变化,研究发现氯气消毒的副产物—卤代物有较高致突性,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有被后两者消毒剂取代的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灭杀水体中的细菌和防止饮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被 再次污染,现代净水处理工艺要求消毒剂在饮用水出厂时和到达用户取水点保留一定浓度,即存在一定余量,所以消毒剂不但有最高限值还有余量。目前执行的水质标准要求出厂水与氯气接触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后,出厂水余氯含量限值为4mg/l,出厂水中余量大于或等于0.30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大于或等于0.05mg/l。
氯气在水处理工艺中既是消毒剂又是处理药剂,它的使用会对水体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氯气本身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供水用户对此会很敏感,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氯气使用量,增强氯气监管力度和余氯检测频率以及检测范围。
余氯是指加入到被处理水中并与其中的还原性物质作用后剩余的总氯量,氯制剂的杀菌消毒效力取决于余氯浓度,因此余氯是评判出厂水水质好坏的重要参数,也是水质检测必须重点测定的指标之一。余氯在水中很不稳定,因此应在现场及时测定。余氯的测定方法及原理是,余氯与显色剂作用生成有色物质,有色物质吸光度在一定条件下与余氯浓度遵守比尔定律,目前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常用的是色剂有氨基-N,N-二乙基苯胺(DPD)、邻联甲苯胺(DMB),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对氨基二甲苯胺等,DMB比色法简单、快速,便于现场测定,因此第一代显色剂被广泛使用,但因邻联甲苯胺试剂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对环境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其生产和使用已受到一定限制。
对氨基—N,N—二乙基苯胺(DPD)作为新一代显色剂,在用于水体消毒剂的检测方面技术已比较成熟。DPD分光光度法已经收录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49—2006)中,目前市场上以DPD为显色剂,并配制成现场测定专用试剂包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品牌众多,技术成熟,具有现场测定简单、快捷、准确、灵敏的优点,极大的提高了供水企业水质检测的准确性。
由于加氯在净水工艺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余氯衰减情况也能对管道运行情况有一个初步判断,因此它的投加量就是生产运行控制的重要参数。重视消毒剂和消毒剂副产物控制,既上是对饮用水中微生物的健康风险的控制,又是生产能力的一种体现。
四、水质检测实施方案
供水企业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针对生产实际水质检测应采取三级监测的管理模式。水质检测按检测部门可分为自检和外检,按检测频率可分为日检、月检和年检。
首先第一级是班组检测。监测项目生产水的浊度、余氯,取样点为各反应构筑物的进出口。 目地是调整投药量,控制净水工艺各环节正常合理运行,监测频率每小时一次,检测人员为净水岗位工作人员。目前,有很多水厂对这些常规易检项目实现了在线监测,充分发挥了现代电子技术对科学生产的指导作用。
第二级是公司内部化验室检测。它主要承担原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日常检测工作,检测项目包括余氯、浊度、色度、COD、嗅和味、氨氮、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其他自选项目,取样点根据供水规模和国标的相关规定确定,目的是检测净水效果和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参数,发生水质异常时能有针对性的快速准确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供水质量,维护供水安全,检测频率每于至少一次,检测人员为化验室工作人员。
第三级检测由具有检测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完成,也称为委托外检,主要负责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月检和年检,所谓月检指每月检测一次,年检是每半年检测一次,因为月检和年检要求检测的项目较多,一般来说,月检在29项以上,年检则要求达到106项,因为需要的检测设备复杂,专业检测人员要求高,供水企业难以维持,所以目前省内的供水企业都实行的是委托外检。
五、结束语
通过实施这种水质检测方案,能弥补供水持续生产而产品水水质检测相对滞后的不足,使供水企业安全职责最大化,让供水企业能够科学高效的生产,及时快速的发现问题,尽可能的把水质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对突发性水质事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2]张岚 王丽 2007 国际饮用水水质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4(6):451—453
[3]张伟 王晓光 2002 关于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强化【J】黑龙江水利科技,4:135—136
冯敏 2006 现代水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
论文作者:董倪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水质论文; 消毒剂论文; 氯气论文; 工艺论文; 饮用水论文; 余氯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