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化进程中价值观的自我确认--“士兵攻击”引发的反思_许三多论文

青年社会化进程中价值观的自我确认--“士兵攻击”引发的反思_许三多论文

青年社会化进程中的价值观自我确证——由《士兵突击》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确证论文,价值观论文,士兵论文,进程论文,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12(2008)01-0014-04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的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在媒体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在部分青年更多追求物质利益,理想不在、精神不振的现实之中,这部电视剧所宣扬的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同时,对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年的社会化及其路径选择

——“你选择做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①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记录了普通士兵许三多的心路历程,记录了其价值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主人公许三多是一个性格有着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单纯得近乎“傻”,执著得近乎“呆”,在军人的世界里跌打滚爬,在种种困厄和磨难中百炼成钢。他坚守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条,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也正是许三多一直秉持着这一信念,才让他从一个被炮管吓得“举手投降”的“孬兵”破茧化蝶为一个“兵王”。

(一)社会化是青年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前提

许三多在火热的部队生活中,在“不抛弃,不放弃”信念的引导下,实现了自然个体向社会个体转化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任何青年都必然面临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够带来成功和喜悦,也能够带来苦涩和痛苦。许三多的转化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再次证实:青年价值观的最终确立要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实现。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年既可以得到生活技能、工作技能的传授,也可以得到社会规范的教导、生活目标的指点、角色选择的指导,从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人们关于各种价值标准和以基本评价标准为核心的基本价值信念、理想的观念系统。价值观念体现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内涵及其本质性。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开始由儿童角色向成年人角色转变,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这种过渡就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年开始建构新的社会关系并在新的关系系统内定位,探索新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进而形成新的、相对成熟的价值观。

(二)社会化路径制约着青年价值观的选择

青年对社会化路径的选择存在着个体差异,而青年社会化的路径不同,其价值追求也会不同。因为每个人社会化的参与及路径选择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然而,正是由于个体的这种主动选择性以及各人特点和所处具体环境的不同,使得青年社会化的过程和路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即使在同一社会环境中,个体的社会化结果也不完全一样,于是社会化过程成为青年的个性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会树立不同的价值目标,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剧中“你选择做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的经典台词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因此,社会化路径的选择成为青年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前提。

不同的社会化路径在青年价值观塑造中会起着不同的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既可以发挥正向强化的作用,也可以发挥逆向转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环境、交往群体是个体发展的外部条件,它们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外在的制约作用,它既能正向强化价值观的教育,也能逆向弱化甚至抵消价值观的教育。在许三多成长的历程中,朝气蓬勃、激昂向上的军营这一群体环境发挥了正向强化的教育功能,促使他选择了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的积极、健康的社会化方向,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化结果;否则会与之相反。

我们要努力发挥社会化路径的正向强化作用。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的角度看,社会化是个体接受教化并与其他社会成员交往、互动,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为了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在家庭、学校、军营等社会环境中,经由教育活动或人际互动,认同并接受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并内化成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青年价值观的自我确证

——“我要回去了,回去找我的枝枝蔓蔓了”

社会化环境为青年价值观塑造提供了外部条件,而自我确证成为青年价值观塑造的内在因素。

(一)自我确证是青年价值观塑造的内在动力

在剧中,许三多的同乡战友成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其天分远远高于许三多。从下榕树那个小地方来到部队,环境的不同所带来的反差,对于天分和悟性都很高的成才来说,太冲击、太震撼了。他强烈地知道他喜欢这里,他强烈地知道他想干什么:留下来,好好干,最好永远留下来,永远不要再回到下榕树那个小村庄,走他父辈们一代一代走过的路。他迫切地想要抓到些什么,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于是他开始竭尽全力地钻营,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其结局自然是遗憾地离开了他为之向往的特种兵训练部队——“老A”。在他经历了人生这一重大挫折即将回到荒无人烟、枯燥寂寞的部队驻场站时,他说:“许三多,你是一棵树,有枝子,有叶子。我是根电线杆,枝枝蔓蔓都被自己砍光了。从咱俩离开家乡,登上那趟军列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把自己砍光了。我要回去了,回去找我的枝枝蔓蔓了。”是啊,在人生过程中,我们都有自己的枝枝蔓蔓,关键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枝枝蔓蔓,这就是所谓的价值观的自我确证。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确证自己的价值观是青年价值观建构的内在因素和动力。

随着当代青年自我意识的强化,青年本身的价值观内化作用将日益突出,并承担起重要的自我教育、自我引导、自我约束的职能。当代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物质生产力飞速发展和观念多元化的繁闹景象,青年应该而且必须根据某些事实性判断和价值判断进行选择,努力在社会化进程中确立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自我确证价值观的过程中确立自身的主导性,发展自我选择能力和自律精神,明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

(二)自我确证的核心是树立主导价值观

许三多的经典台词“好好活,干有意义的事情”简洁地表达了其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构成了他的主导价值观。个体主导价值观的确证可能缘于个体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认可和接受,也可能缘于个体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创新。因此,个体主导价值观的自我确证需要经过这样的过程:个体对外在社会价值观的认知→个体对外在社会价值观的态度(接受?放弃?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个体对外在社会价值观的创新(创新程度是以接受程度为前提的)。

当代青年价值观上种种困惑的原因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多元化。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变革的时代,多种价值观同时并存,既有我国传统的价值观,也有现代西方的价值观;既有原有计划经济时期的价值观,也有现代市场经济时期的价值观……消除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困惑,首先必须确立一套先进的社会主导价值观。这一主导价值观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三、青年价值观自我确证的社会化路径选择

——“不抛弃,不放弃”

在许三多的社会化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六个字,即“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不放弃”是钢七连的信念和群体意识,在许三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抛弃友情、亲情,不抛弃友情、亲情所带来的温暖,不抛弃所有得到的一切;不放弃信念、理想、追求、原则,不放弃为信念、理想、追求和原则所付出的努力,不放弃这些努力能够带来的成功机会。许三多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在于:他在钢七连中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确证。他的成功证实着:群体在青年价值观自我确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群体认同是青年价值观自我确证的有机载体

群体认同是价值观自我确证的有机载体,群体意识在青年价值观塑造中起着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主要通过群体规范、群体信念、群体氛围、群体荣誉等作用的发挥来实现。因为群体具有自身的典型特征:即各成员之间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彼此相互影响;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即具有“我们同属于一群”的群体成员之感受;各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为宗旨。当群体从一般群体发展为高效群体时,成员之间将具有良好的沟通联系,彼此之间有着高度的影响力和交互作用,大家会共同参与制定政策,群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较高,乐于接受组织的目标,并且完成任务出色,群体成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满了自信心和自尊心。此时的群体我们可以称之为团队,只有那些具有团结性、高水平的整合作用以及集体主义倾向的高度组织起来的群体才能称为团队,只有团队才有群体意识。

“我是钢七连第四千九百五十六个兵”!剧中许三多入连仪式的场景令人热血沸腾,会使人油然而生一种神圣和庄严。我们很难用语言形容那个仪式传达的种种信息。那些铁血男儿心底升起、聚集,甚至是凝固在当时的那种强大气场在每个“钢七连”成员心底打上了滚烫的烙印,从此,他是钢七连第四千九百五十六个兵。从此,他就和以前不一样。

对于许三多来说,他是不愿意当兵的。虽然说争取儿子当兵是他暴躁的父亲的强烈愿望,但他确实对当兵没有什么兴趣。从小到大他都没有什么攻击性,他想读书,他觉得书里面有好多有意思的事。可是,他的前途、道路根本就轮不到他发言,更不用说做主了。如果说他的社会化路径的选择多少有些被动的话,但在军营这个实属群体中他更多地、主动地感受着战友的关爱和鼓励,感受着团队的规范和荣誉对人的激励,感受着团队的氛围对人的熏陶。正是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环境成就了许三多由“孬兵”向“兵王”的转变。

(二)群体激励是青年价值观自我确证的外推力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它能发挥加强、激发和推动的作用,并引导青年树立人生目标。简而言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才能的要求,只有这些要求得以满足,人才会感受到满足。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将发挥80~90%。在班长和战友们近似痴狂的鼓励下,许三多在军事考核中大出风头,奇迹般地腹部绕杠达到333个,他的潜能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从这一刻起,许三多拾回了自信,也赢得了自尊;许三多所在连队“钢七连”整编后,他受命看守连队物资,在那种几乎被全世界遗忘的角落里,许三多漂亮地挺过来了;到六连搭伙,他是一个人的队伍,但毫不妨碍他一个人起一支歌,并且豪情万丈地唱完;在训练场,他一个人风雨无阻地奔跑,坚守着训练时间,认真完成着已定的目标;在驻地,他一个人每天把留守驻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一个他心目中永远存在的“钢七连”赢得了卫生标兵的称号……是激励,是群体的激励、战友的激励进而转化为自我的激励帮助许三多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甚至于在许三多自己心中也认为达不到的目标。

我们传统的激励和奖励大都属于外在激励,它们表现为控制反馈模式,并不唤醒人们的内在激励,它们是通过控制进行激励的,而不是通过唤醒自我而激发自控意识。但是,建立在群体高度认同基础上的群体激励确能实现自我激励,实现从外到内的推动力。

(三)群体实践是青年价值观自我确证的基础

价值观的塑造一方面通过人际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来实现,另一方面则通过种种价值体验来实现,这种价值体验即实践。“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只有做到才能得到”,“好好活着,干有意义的事情”……

正如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时所说,“……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1](P446)。生活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客观依据和决定因素。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也是当代青年励志成才的必由之路。

青年时代毛泽东湘江冬泳,中流击水,锻炼体魄,砥砺意志,曾咏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一个青年学子的远大抱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何尝不是毛泽东的人生哲学的写照呢!在求学期间,他与同学游历民间,考察民情,接触社会;他领导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创办《湘江评论》,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丰富的实践为其成长为一个职业革命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对于青年经常遇到的公与私、利与弊、幸福与牺牲、奉献与索取、个人与社会、革新与传统、成功与失败等一系列关系问题,仅靠价值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思考、体悟、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自己的价值观念,修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树立适应形势需要的正确价值观。为此,青年要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变革和建设事业,参与社会、融合社会,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规范,要善于化解自我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塑造价值观。同时,在价值观自我确证的过程中,青年要充分发挥能动的创造精神,心怀天下求真知,立足自身改造世界,切忌消极被动。投身社会并不意味着顺应社会环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环境有好坏之分,它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正和反两个方面的作用,环境既能强化价值观的教育,也可以弱化甚至抵消价值观的教育。正如许三多在红三连时的班长老马说的那样:“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你。”

《士兵突击》为我们呈献了一部充满激情、充满友情、充满理想、充满主旋律、积极向上的影视剧。其中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确立定位了一个正确的坐标。在价值观确立的青年期,自我确证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作为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青年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个体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进行价值观的自我确证,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

注释:

①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台词。文中所引未注明处皆同。

标签:;  ;  ;  ;  ;  

青年社会化进程中价值观的自我确认--“士兵攻击”引发的反思_许三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