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症状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王秀明1,刘晓晶2

发热症状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王秀明1,刘晓晶2

王秀明1 刘晓晶2

(1哈尔滨市普宁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2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年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摘要】目的:探讨发热症状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发热症状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30例发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控制和延缓体温的升高。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去除发热的病因和诱因。体温恢复正常范围。发热引起的身心反应减轻或消失,协助患者处于舒适状态。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

【关键词】发热;临床护理;降温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54-02

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或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即称之为发热。如果口腔温度超过37.3℃,腋下温度超过37.0℃,直肠内温度超过37.6℃,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认为是发热。发热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发热症状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为呼吸内科收治的30例发热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73岁,平均 49岁。体温37.5~41.6℃,肺炎患者16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

1.2 方法

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尤其是诊断未明的患者,应尽快查明病因。由于热型和热程变化,可反映病情变化,并可作为诊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若发热不过高或不太持久又不致有严重危害,在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时,不必解热[1]。解热本身不能导致疾病康复,且解热药药效短暂,药效一过,体温又会上升,还会因改变热型掩盖了疾病本身的症状。相反,疾病一经确诊而治疗奏效,则热自退。一般情况下如果体温维持在38.5℃以下,可以靠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排汗、排尿等方法使体温降下来。

2.护理

2.1 病情观察

高热患者应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可递减为每日测2次体温。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食欲、出汗等,有无眩晕,有无痛处,皮肤有无干燥及弹性如何,有无皮疹以及大小便的情况等。如是小儿还应观察有无惊厥发作。老年人和婴幼儿,或在患者使用解热镇静剂后,须密切注意有无虚脱。如观察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监护心血管功能,对心肌劳损者,在退热期或用解热药致大量排汗时,要防止休克的发生[2]。了解患者的代谢等检验报告值,如血常规、血电解质的变化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了解降温药物的禁忌证,及复方解热药物的成分,以免发生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不能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尤其血钠水平,了解有无脱水的先兆。

2.2 环境方面

注意居室环境,室温18~22℃,湿度维持在50%~70%,协助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开窗通风,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但应避免直接吹“穿堂风”。提供空调或电扇等降温设备。保持安静。因发热患者可能会有躁动不安、虚弱或其他方面的不舒服,所以安静的环境能避免噪声与知觉的刺激。发热患者有时会有头昏或谵妄的情况,此时应拉起床栏,不让患者单独行走以免跌倒,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等。发热前常常有怕冷、寒战的感觉,尤其是疟疾患者会更加明显。一般说来发冷、寒战是短暂的,此时应调节室温,注意患者保暖就可以了,如多加被子或用热水袋,夏天要盖好被单,必要时给热饮料。若出现发热,应立即撤去保暖措施,以免影响散热。寒战非常厉害时可以遵医嘱注射氯丙嗪(冬眠灵)或葡萄糖酸钙。

2.3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较好的降温措施,如采用冰袋冷敷头部、乙醇擦浴、温水擦浴或大动脉冷敷。但高热寒战或刚服过退热药的患者不宜冷敷或擦浴。所有的物理降温措施使用半小时后,注意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及交班。

2.3.1头部冷湿敷 将冷毛巾稍拧干,敷于前额部,定时更换,或将冰袋置于腋下等大血管处。此法使用方便且安全有效。也可以用冰水或凉水浸湿毛巾冷敷,一般于前额或颈旁、腹股沟、腋下及腘窝等处,每隔5分钟左右更换1次。如条件许可,可让患者浸泡在浴缸中降温。

2.3.2温水或乙醇擦浴用32~34℃温水湿毛巾或用30%~50%的乙醇200~300ml,用纱布沾湿,以均匀的力量擦拭皮肤。其顺序为:露出一侧上肢,自颈部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自腋窝沿上臂内侧擦至手掌。避免擦胸部、腹部、后颈、足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下肢擦法是露出一侧下肢,自髋部沿腿的外侧擦至脚背,自腹股沟沿腿的内侧擦至内踝,自股下沿腘窝擦至足跟。揉擦直至皮肤发红,动作不宜过重,擦浴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

2.3.3降温贴使用前先清洁皮肤,擦去汗水,将降温贴贴在前额、腹股沟等处,每贴使用一次。不要使用在有皮肤破损及过敏部位和眼部。

2.4 舒适护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可以用枕头、棉被、衣物做支撑,维持舒适姿势。评估患者是否穿着过多或盖被过厚,减少过多的保暖衣被,以利散热。指导患者穿着全棉而且宽松的衣裤。在退热过程中患者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先用拧干的热毛巾,然后用干毛巾擦身,并换上干爽洁净的内衣,以防着凉。同时更换床单及被套。在做好皮肤护理的同时,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因发热而有压疮、感染等[3]。做好口腔护理,高热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极易引起口腔炎、舌炎和黏膜溃疡,口腔护理可防止口腔感染。经常协助患者清洁口腔,特别是不要忘记饭后漱口,或用盐水棉球擦拭,睡前刷牙,以减轻口干、口臭及舌苔增厚等引起的不适,口唇干裂者应涂甘油保护。妇女要用拧干的热毛巾清拭阴部,每天1次。便秘能助长发热,所以,便秘者应予灌肠或服缓泻剂,使之排便。发热的患者容易怕光,可给予患者眼罩或拉上窗帘等减低室内亮度。患者高热时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护士应体贴、安慰患者,及时有效地解除躯体痛苦,以消除其不安心理。高热患者卧床休息,低热患者酌情减少活动。遵医嘱对发热患者给予吸氧,因为高代谢状态对氧的需求增加,吸氧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舒适感。

2.5 饮食护理

补充液体,可以通过静脉或饮食,大量的液体有助于防止脱水或促使代谢产物的排出。如果没有心脏或肾脏疾病的限制,每天液体摄入量为2000~3000ml。记录出入液量,了解出入量是否平衡。出汗增加、食欲不佳及呕吐可能造成脱水现象,除了补充水分,还应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如饮用淡盐水。发热期间选用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吃水果或汤水,多喝饮料、果汁、西瓜水或绿豆汤,也可适当食用冷饮、冰棒、冰淇淋等及新鲜的水果、蔬菜,并补充维生素C。还可介绍发热食疗,如荷叶粥、绿豆粥、银花茶等。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面条、粥,配以高蛋白、高热量菜肴,如豆制品、蛋黄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食欲好可给鸡、鸭、牛肉、鱼、猪肉、蛋、牛奶和豆类等。对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如果患者有出汗增加,食欲不佳并有呕吐时,可能造成脱水,此时除了补充水分外,可在水中加少量食盐,注意电解质的补充。怀疑患者是伤寒时,给予半流质,并积极协助确诊病因。

3.讨论

了解患者及家庭成员过去有无发热的经历和处理方式,也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情况,及时评估降温效果。去除发热的病因和诱因。体温恢复正常范围。发热引起的身心反应减轻或消失,协助患者处于舒适状态。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

【参考文献】

[1]徐玲芬.126例原因不明长期发热病人的分析及护理[J].浙江实用医学. 2001.(4):58-58.

[2]钱亚珍,凌文娟,金敏.发热观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25(3):50-51.

[3]陈杭菊,江香花.护理干预对控制发热病情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8.(17):27-28.

论文作者:王秀明1,刘晓晶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发热症状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王秀明1,刘晓晶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