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加强党的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一个既极为重要,又十分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但原苏联、东欧发生的剧变表明,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并不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得到巩固。相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执政党往往面临两种可能性:既可以站在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列,也可能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吞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的情况下,对党的建设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对此必须有充分的估计。然而,党的建设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党的领导方式的问题;(2)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问题;(3 )遏制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问题;(4)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念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下大力气研究解决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是加强党的领导,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党的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量来自外部的原因,如经济体制的转型,资产阶级和各种没落腐朽思想、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但是,更深刻的原因在党的本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推动党在实施领导的思想方法、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和自身建设等等方面,从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模式,转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模式。这是一个会给党的建设带来巨大改革要求的革命性因素。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尽管得到了比较显著的加强和改进,但尚不能跟上这一转变的要求,而上述的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党的建设滞后、党的领导方式滞后带来的。其具体表现在:
(一)传统的党建理论从总体上虽然不能说已经过时,但其许多内容确实已经难以用来解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1)在党执政的情况下,究竟应当怎样处理党政关系?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突出弊端。因此,从列宁开始,党政分开就作为共产党执政的一个重大课题提了出来,但是,党政分开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党进行总的领导而不能代替国家机关进行管理?传统党建理论没有给出有充分说服力的答案。理论上的不完善,导致实践上总是不能摆脱一统就过度集权、一分就削弱党的领导的循环圈,各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践结果无一不是如此。
(2)党要不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共产党来自人民, 接受人民的监督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是,这种监督的理论依据和科学依据是什么?由劳动人民中最先进、最有远见的分子组成的党,为什么反过来要接受比较不先进、比较少有远见的分子的监督?传统党建理论没有系统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监督是不充分的、乏力的,既缺乏科学性,又缺乏系统性;既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获得制度的保证。
(3)共产党内为什么会出现消极腐败现象? 按照传统党建理论的解释,由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党内,腐蚀了极少数意志薄弱者,所以才有腐败现象产生。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消极腐败现象几乎在所有执政党的共产党中都不是个别现象,并且至少尚无良药可治。显然,仅用剥削阶级思想影响很难说明原因。目前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还带有不少传统党建理论的痕迹,有明显的陈旧、不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新话不多,新思路不多,还不足以抵制西方三权分立、多党制、议会制等理论的影响,不及这套理论有说服力。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建设遇到挑战,人们思想出现混乱,都是不足为怪的。
(二)在党的建设实践方面,一系列陈旧的、带有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痕迹的观念远未被消除。我们党执政后,有20年左右的时间是在传统计划经济的环境下搞党的建设的,因此,不能忽视旧的思维模式,驾轻就熟的行政命令方式对党的建设造成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近20年的改革,我们的观念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认为党的建设观念已经完全适应了搞市场经济的要求,显然为时过早。相反,正是党的建设实践中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束缚,成为党的建设面临问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
一是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干部任命制,变相任命制等同起来的观念。依据这种观念,党管干部等于党组织(往往具体化为党的组织部门)直接掌握干部使用、罢免和调动的权力。由此出发,变党组织对企业干部的任免为“参与”,变党委的直接决定权为考察、建议权,变党组织说了算为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甚至实行差额选举、基层实行直接选举等等,都被看作实质上是对党管干部原则的削弱和背离。
二是把实施领导和党组织具体掌握行政与经济管理权等同起来的观念。依据这种观念,党的领导要体现在党组织抓具体业务,至少要分掌一定的行政权力和经济权力。由此推论,党政分开的主张是错误的,因为削弱党的权力必然导致削弱党的领导,把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降低为只起监督保证作用、只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政治核心”也是错误的,因为党在基层不掌握实权,党对整个国家的领导就失去了基础。
三是把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坚持高度集权等同起来的观念。依据这种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独立性、自主性,允许它们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提高地方党组织自主解决本地区问题的能力,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党内民主等等,不但不被看作是发展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反而被看作是对它的削弱。
四是把党的原则同否定个人利益等同起来的观念。依据这种观念,共产党人讲大公无私,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此,市场经济的趋利原则同共产党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质上是矛盾的,做党员不能讲个人利益。
诸如此类的观念,还可以列举许多。一些人用这些观念来作为评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的建设的标准和出发点,因而往往会把坚持已经逐渐不适应形势的传统党建理论和实践模式看作是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而把对这一理论和模式的改革看作是在削弱党的建设,按这种思维行事,党的建设无疑只会越来越远离市场经济的现实。
受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制约,党的建设还未能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运转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未完全建立,由这种情况所决定,党的建设离形成符合要求的比较完善的体制和运转机制必然有一段距离,这是实践中党的建设往往难以抓出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权威性的理论,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的实践是比较零碎、比较不系统的,有时各项操作性措施间是相互矛盾的。机制缺乏导致了党的干部运用权力的失范。
二是干部任用制度不完善,按照党章的规定,党的各级机关由普通党员自下而上选举产生。与此同时,党管干部的原则强调的是对党的干部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从实际情况看,二者更多的是处于一种矛盾状态而非和谐状态。
三是民主集中机制不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党内民主虽然不能说没有,但却谈不上建立了机制。这客观上造成了党内民主和集中的失衡,使集中由于长期没有民主的约束而变成了高度集权。
四是党群关系沟通机制不完善。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反馈不够灵敏,机制不够完善。沟通机制不完善通常不但会歪曲信息,使领导决策失误,而且使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淡化,群众对党的不信任增长,隔阂加深。这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的症结所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上述基本问题,给党的建设提出的任务是十分明确的:必须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紧迫性;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把党的建设的重点放在改进和改善上。只有这样,党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重任。鉴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的建设应当确立以下基本思路:
(一)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党的建设基本理论进行新的创造。这绝不意味着要否定原有的全部理论。恰恰相反,它意味着,应当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发展这个理论,完善这个理论。为此,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党建理论和体系。不能只停留在“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抽象结论上,而应当对需要发展什么,完善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都尽力作出明确的回答。
(二)改进党的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党内民主机制,我们的党内民主,总体上还处于党员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普通党员对党的各项决策很难发挥影响的状态。其原因在于,虽然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原则和主张,却缺乏落实党内民主的有效机制,党内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体制尚未形成。这种状况,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党内日益增长的民主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民主机制的建设应当成为今后党的建设的一个重点。
(三)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促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首先,要着力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政关系(广义地说包括政企关系),建立科学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要把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初就提出的改革思路进一步具体化。其次,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运作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要把理论基础建立在任何权力都具有腐蚀性的人类共识之上,靠制度、而不是只靠个人的自觉性来规范和约束权力的运用。要特别重视完善基于民主的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把干部命运的决定权交到广大群众手中。再次,要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恢复党掌握政权以前那种党群关系的危机意识,着力摆脱旧的思维定势,把领导和管理区分开来,改变长期形成的那种似乎离开权力和行政手段就不会领导的习惯。要把建立党和群众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作为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
(四)加快改革步伐,以改革的深化促进党的建设的改进和加强。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建设的许多问题虽然已经暴露出来,但由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还不具备,因而问题还会存在下去,有些还会进一步发展。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唯一出路在于改革。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这是党的建设问题治本的途径。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党是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一部分。党的建设与这个体制的其他部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尤其是如此。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改革的发展;而改革的深入,将为党的建设开辟光明的前景。对此,我们应当有足够的信心。